简介
英国陆军少将奥德•温盖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既神秘、反传统,又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他作为英军情报官敢于违背官方政策,公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巴勒斯坦犹太人最忠实的“朋友”;出于同样的原因,他追随埃塞俄比亚流亡皇家海尔•塞拉西,率领“基甸军”以少胜多击败意大利侵略者,并 不惜以死抗争反对兼并埃塞俄比亚的“阴谋”;他在英军全面溃败之时来到缅甸,随后率部发起了英勇卓绝的第一次“钦迪特”远征,取得了英军在远东战场上的第一个胜利。他真诚地将自己视为命运的工具,相信自己是某种不可知力量的化身,正是这种信念奠定了他的成就,而没有伟大的人格力量不可能取得那样的成功。他对那些命运不济的人和饱受压迫的民族抱有深切的同情,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带有强烈的追求正义的色彩。然而,就在第二次“钦迪特”远征刚刚拉开帷幕之际,温盖特将军因飞机失事罹难,在人生巅峰上像流星一样突然陨落。
编辑推荐
1. 温盖特因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成为丘吉尔的爱将,丘吉尔在著名的颂词中说:“有这样一位天才人物,他本来也会成为主宰世界命运的人。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远程突击作战群中。”
2. 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温盖特传记,温盖特作为二战最神秘、最反传统和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一直被中文世界忽略,传记记述不亚于“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传奇人生。
3. 温盖特是二战中的传奇将领,被认为是特种作战的先驱,非正规战大师,被丘吉尔、斯利姆、蒙巴顿等一致认可的战争天才。
4. 唯一一部官方授权传记,使用家庭信件等珍贵一手资料,传记作者辗转印度、以色列、埃塞尔比亚、缅甸等地,耗时三年半调查完成。 名人推荐
天才不是一个可以随便使用的词,但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温盖特身上闪耀着天才的火花……我们的民族在这场战争中真正不可替代的人物屈指可数,而温盖特是其中之一。
——威廉·斯利姆(William Slim,英国陆军元帅、帝国总参谋长)
他的教养,他的无限虔诚,他那谜一样难以捉摸的性格,以及他对待各族人民的方式……都非常像他的同胞和先辈圣徒大卫·利文斯敦和戈登将军……他作为领导人的伟大之处并不限于理智地把握战争,或者随时准备赴汤蹈火的勇气,而在于一种刻骨铭心、令人折服的信念。
——利奥波德·埃默里(Leopold Amery,英国印度事务大臣)
他(温盖特)的主要贡献——也是最伟大之处——就是教会我们战争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他是军人的楷模,堪称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完美结合。
——摩西·达扬(Moshe Dayan,以色列国防部长)
温盖特有着复杂的个性,但有两件事是肯定的。第一,毫无疑问,他是个百年难遇的军事天才;第二,我从没见过有人像他那样想问题,那样制定计划,那样训练、激励和领导部下。也许有人在谋划上很出色,有人更擅长训练或者领导,但这个人在这三个方面都非常优秀。
——伯纳德·弗格森(Bernard Fergusson,英军陆军准将)
我知道他(温盖特)的死对英军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我为这位堪称棋逢对手的人的灵魂祈祷。
——牟田口廉也(日军驻缅甸第15军司令官)
认识奥德以后,其他男人都显得那样无趣。
——伊妮德·杰利(Enid Jelley,温盖特的前女友)
作者介绍
克里斯托弗·赛克斯(Christopher Sykes,1907—1986),英国作家。作为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伊夫林·沃的朋友和授权传记作者为人所知,主要著作有《伊夫林·沃传》《南希·阿斯特的生平》《通往以色列的十字路口》等。
部分摘录:
温盖特的传奇故事注定会带他的传记作者去很多地方,并让他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必要的调查研究需要依赖许多人的帮助,为此,笔者要由衷感谢很多与温盖特相识的人,要感谢的人比前言中出现的名字要多得多,如果所有的事实和轶事都被采用,那么这本书可能厚得让人无法阅读。首先必须感谢洛娜·史密斯(Lorna Smith夫人 [1] ,她让笔者随意使用她已故丈夫的文件。同样,罗纳德·温盖特(Ronald Wingate)爵士也允许笔者查看已故的雷金纳德·温盖特(Reginald Wingate)爵士的文件。这两部分收藏为温盖特生平提供了基本的文字记录,时间跨度从他刚刚成年到41岁遇难。关于他进入皇家军事学院以前的生活细节,笔者主要感谢西比尔·温盖特(Sybil Wingate)女士提供的内容广泛的家庭文集。还要感谢格兰维尔·温盖特(Granville Wingate)先生,奈杰尔·温盖特(Nigel Wingate)先生,莫妮卡·温盖特(Monica Wingate)女士,在此再次感谢西比尔·温盖特女士,他们与笔者广泛讨论了温盖特的个人生活及其家庭环境。
在本书创作之初,时任陆军大臣的安东尼·黑德(Antony Head)先生鼎力相助,让笔者感激不尽的不仅仅是他本人,也包括研究过程中结识的许多政府官员。他们总是能让笔者在浩如烟海的文件中找到出路。
1956年,笔者在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和以色列,对温盖特战斗和生活过的主要地点进行了考察。印度驻伦敦的高级代表潘迪特(Pandit)夫人,英国驻新德里高级代表马尔科姆·麦克唐纳(Malcolm Macdonald)先生提供了帮助,在国防部副部长B.B.戈什(B.B.Gosh)先生和斯里纳南德·普拉萨德(Srinanand Prasad)博士的帮助下,笔者得以参考印度方面有关温盖特缅甸远征的许多珍贵文献。在约翰·罗布(John Robb)的盛情安排下,笔者从新德里前往仰光,通过英国大使保罗·戈尔·布斯(Paul Gore Booth)先生,以及约翰·班德雷(John Baddeley)先生,见到了当时的缅甸首相吴努(U Nu),他慷慨同意笔者进行实地考察。那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在时任眉苗领事克兰利·翁斯洛(Cranley Onslow)先生的陪同下,笔者愉快地考察了毛卢(Mawlu)附近的钦迪特据点,然后又从容地顺着伊洛瓦底江(Irrawaddy)前往曼德勒。后一段行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杰沙(Katha)警察总监吴登翁(U Thein Ohn)的帮助。在因育瓦(Inywa)的吴盛吞先生(U Sein Tun)盛情安排下,笔者会见了因育瓦、亨卢(Henlu)和底格言(Tigyaing)的许多群众。
笔者从缅甸出发经新加坡到达埃塞俄比亚,我们的大使道格拉斯·巴斯克先生(Douglas Busk),安排笔者会见了埃塞俄比亚的社会贤达,他们作为第一手权威在本书中有所提及。笔者受到特别礼遇,皇帝陛下亲自接见,笔者还花了一天时间与桑福德准将(Sandford)及夫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此行的最后一段是以色列。经驻伦敦的以色列大使埃利亚胡·埃拉斯(Eliahu Elath)先生推荐,国防部档案室负责人里夫林(Rivlin)上校和本·蔡恩·库尼恩(Ben Zion Kounine)博士为笔者提供保护,并引见了一些以色列方面的权威人士,其中大多数在本书中也有提及,他们还带笔者进入国家档案馆。可敬的首任以色列总统的遗孀魏茨曼(Weizmann)夫人,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个人回忆,并允许笔者使用魏茨曼档案。笔者也非常感谢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Ben Gurion)先生、外长摩西·沙雷特(Moshe Sharett)先生和达扬(Dayan)将军,他们在国家危急关头 [2] 还抽出大量时间接受笔者采访。
本书得以完成要感谢许多人,以上提及的权威人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通常情况下,笔者会在前言中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而读者会快速跳过这部分内容,除非有人要故意寻找遗漏。所以,在此最好还是打破常规,将其余权威人士的名字,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人,放到脚注和正文中。但是,这里要特别提到三个人,因为他们为传记提供了全面指导,将他们排斥在前言之外将无法充分表达笔者的感激之情。自温盖特从军的第一天起,塔洛克少将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家人以外没有人比塔洛克将军更了解温盖特。1956年,德里克·塔洛克(Derek Tulloch)在新加坡担任要塞司令,笔者与他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以后回到英国也有长期交往,他详细讲述了温盖特一生各个阶段的许多经历,对笔者的帮助无法估量。在研究工作中,最困难的一段要算1936年至1939年巴勒斯坦的军事形势,约翰·埃维茨(John Evetts)爵士在没有官方材料的情况下,费尽心机给笔者讲解当时纷繁复杂的形势。关于温盖特最后两年的生活,笔者要特别感谢伯纳德·弗格森(Bernard Fergusson)准将,他不仅是一位不厌其烦的好顾问,而且还给笔者介绍了许多“钦迪特”部队的同事。
现成的参考书目很少,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关于温盖特的传记著作,只有伦纳德·莫斯利(Leonard Mosley)先生写的一部短小精悍的《走向战争的基甸》(Gideon Goes To War )。任何传记作家多多少少都要感激创作过同一人物传记的前辈,因为他为后来者提供了一幅完整的图画,不论这幅图画在着色和绘画技巧方面有多么不完善。然而,对于《走向战争的基甸》这部传记,笔者的感激之情不像预想的那样多,因为它看上去似乎非常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一些记录甚至是最容易查证的事实,例如温盖特的家庭住址,都存在严重错误。此外,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运气不佳,当他引用像兹维·布伦纳(Zvi Brenner)这样第一流权威的著作时,使用的是经过严重篡改的版本。不过,此书最大的缺点在于散布谣言,编造故事称温盖特在海法的一次集会上煽动犯罪(附录中对此作了详细说明),事实上这完全没有根据。尽管有这么多缺陷,莫斯利先生的这本书还是有一些看点,因为笔者在埃塞俄比亚远征期间就认识温盖特,他的描写完全有可能真实地反映了温盖特那一时期的某些言行,当时温盖特刚刚经历了一个充满激情与痛苦的危机。应当说,此书提供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史实,那就是第一次缅甸远征后温斯顿·丘吉尔爵士成了温盖特的保护人,其他官方文件对此都没有记载。
除了莫斯利先生的著作,还有两部非常简短的传记体著作,一部是查尔斯·罗洛(Charles Rolo)的《温盖特的奇袭队》(Wingate’s Raiders);另一部是威廉·布尔切特(William Burchett)的《温盖特的影子部队》(Wingate’s Phantom Army ),两本书都概略介绍了温盖特的早年生活。关于温盖特于1927年至1933年在苏丹服役的经历,除了罗洛和布尔切特的两本书中少许几段文字和《走向战争的基甸》一书以外,几乎没有发表过其他相关文字,唯一的例外是温盖特本人在《地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扎苏拉(Zerzura)探险的报告。温盖特在巴勒斯坦的经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对于这段经历,除了上述著作以外,能够提供参考的书籍有亚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的《夜贼》(Thieves in the Night ),洛娜·林赛(Lorna Lindsley)的《战争之于人民》(War Is People ),以及魏茨曼博士的自传。
自从1940年温盖特被任命到埃塞俄比亚之后,他就开始被一些作家所了解,因而可以在现有出版物中找到一些线索。关于基甸军最好的著作无疑是威廉·艾伦(William Allen)的《阿比西尼亚的游击战》(Guerilla Warfare in Abyssinia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经典著作,可惜现在已经绝版。关于那些加入埃塞俄比亚皇帝私人部队的志愿者,马克·皮尔金顿(Mark Pilkington)的信件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饶有趣味的记述,《生活》杂志刊登过埃德蒙·史蒂文斯(Edmund Stevens)有关这次远征的一篇很好的报道。然而,总的来说,新闻界关于基甸军的报道并不可靠。这次战役不是世人关注的焦点,而编辑们的文字也过分随意。
要全面了解作为基甸军指挥官的温盖特,除了要看那些与其在戈贾姆(Gojjam)从事游击战有关的书籍外,还需要阅读一些“背景材料”,因为温盖特率先在政治上倡议恢复埃塞俄比亚独立。伦纳尔(Rennell)勋爵在《英国在东非的军事管制》(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in East Africa )一书中,对英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关系作了精辟的描述,而有关这方面的许多个人细节可以在菲利普·米切尔(Philip Mitchell)爵士的《非洲回想》(African Afterthought )一书中找到。桑福德夫人的《犹大之狮大获全胜》(The Lion of Judah Hath Prevailed )有过于讨好之嫌,算不上权威之作,但这本书里有许多其他书中找不到的内容,因而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