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07) 1680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曹操竟是道教的“末日救世主”?
诸葛亮竟然和吕布有同一个偶像?
宋太祖的“良心”竟然坑了北宋!
不怕暴风雪的蒙古人?不存在的!
自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以来,中国开启了“两千年的帝国”时代。但是王朝更迭和帝王专制,这样的定式思维能否概括浩浩两千年的历史?
中华帝国广袤的领土上,有着塞北的马策与刀环;有着“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中原农耕民族;有着西域丝绸之路上遍布胡商身影的龟兹、高昌;有着西南瘴气密布的山林;还有桨橹声声、门阀林立的江南水乡……
朝堂之上,暗流汹涌:儒生和方士、军阀和世家、贵胄和官僚……错综复杂的势力明争暗斗。帝国外部,强敌环伺:藩镇、叛军、敌国虎视眈眈……
什么样的统治者才能管理这样复杂的帝国?什么样的权谋智慧才能维系这个微妙的天下?这就是中华帝国的历史——它比小说还要奇幻和精彩。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帝国的兴衰荣辱,品读帝国统治的艺术。
本书从“人心”“霸业”“权谋”“兴亡”四个层面,通过两个主题并结合两个时代,运用详实的史料和专业研究,剖析中国古代两千年“帝国时代”的历史脉络,探究帝国统治的艺术,以全新的思路书写中华帝国的简史,从帝国的兴亡探求中国数千年来,历史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辉。
编辑推荐:
【专业团队,带你深度解读大历史】
名校历史学硕博士和青年学者组成的作者团队,搭建学术象牙塔和大众之间的桥梁。
空洞,No!浅陋,No!一味搞笑的历史段子,No!
有料,Bingo!深度,Good!洞见犀利的历史解读,Exciting!
这才是你想要的!
【笔法大开大阖,书写宏阔的帝国兴衰史】
历史庞杂纷乱,视野不同,侧重不同,难以窥得全豹。历史到底怎么读?
帝国史、大视野,洞见帝国历史的顶层规律!
这是一整部“帝国史”。一朝一代兴衰,只不过是拼凑历史的板块,不能洞见历史真正的“兴衰”。
【全局视角,解锁帝国权力密码】
如何管理一个多元、庞大、复杂的帝国?
抓住暗线——“统治的艺术”的4条线索——人心、霸业、权谋、兴亡
人心,是统治的根基
霸业,是统治的目标
权谋,是统治的手段
兴亡,是统治的宿命
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解锁帝国权力的密码。
给你一个全局视角的中国历史!
【叙事跌宕起伏,体验阅读快感】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可能搅动政局,颠倒乾坤。
帝国的政治家们如何博弈,如何布局,如何角力……
我们将与读者一起,迈进那个似远还近的宏大的历史空间中,却寻觅那些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
既有专业学者洞见历史的深度,又有小说般叙事笔法,酣畅淋漓、引人入胜。
紧抓主线,摒弃注水,每一篇文章都能带给读者思考,与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作者介绍

“历史研习社”成立于2014年6月,是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历史学硕士、博士、青年教师组成的历史学知识社群。
经过不懈努力,研习社已经成为历史学新媒体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全网累计阅读量过亿,粉丝量总计已突破50万。曾荣获2018年度网易号态度风云榜最有影响力奖项、UC大鱼号2018年度“U创大奖”等奖项。
研习社致力于让靠谱的历史学知识走出象牙塔,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历史,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

部分摘录: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喜欢历史的。
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提到,自己著《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如此情怀——把历史作为探究天人关系的方法——不但成为后世中国史家的圭臬,也成为中国人对历史的独特看法。全世界从没有哪个文明,把历史看得如此重要。
于是,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编写《资治通鉴》,为的是让皇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王侯将相们希望通过历史来学习治国之道。而在民间,老百姓也对历史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从古流传至今的诗歌、戏曲、评书、小说,都充斥着历史题材。这些民间文学借历史诉说着人们心中的英雄传奇,阐述着传统文化忠奸善恶的道德观念。
只不过,民间的历史文学习惯于将故事进行简单粗暴地处理,人物通通“脸谱化”,以至于人们对历史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奸臣”祸国乱民,然后被“贤君”识破、被“忠臣”打败;勇于创新的“改革家”和循规蹈矩的“顽固派”在为国家前途而争斗,好像前者就是天上派来拯救国家的,而后者就是以坑死国家为己任……
就像戏曲一样,小时候,我们看戏,长辈总是告诉我们:“看,坏蛋登场了,因为他是大白脸,所以肯定是坏人。”
把历史简单化的结果,就是有不少人认为,古代的帝王将相都是丑恶的:他们绞尽脑汁压迫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之时,怒吼一声,揭竿而起,“哐当”一下就推翻了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然后周而复始,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中国古代的历史就是这样一次次的轮回,有什么可说的?
但是,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历史远没有那么简单。“帝王将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剥掉身份的标签,都只是些为功名利禄奔波的人。有些人在社会的顶层,有些人在社会的底层。帝王的枷锁不比普通百姓少,农民过日子打的小算盘不比官员差。
这些熙熙攘攘的各色人一起努力,构建了一套自己都数不清、道不明、理不顺的制度,在暗地里维持着社会的秩序,乃至于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不要把历史上的伟人都想得特别聪明,看多了就明白了,大家都是在不断处理意外的过程中,“侥幸”推动历史发展的。
譬如,北宋神宗皇帝,他一直梦想自己能成为超越先皇的伟大帝王。为此,他与王安石一拍即合,强力推行新法。他的本意是要通过新法迅速富国强兵,开疆拓边,然而,新法的推行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恶果。尤其是青苗法,王安石一开始告诉宋神宗,这个办法可以让朝廷增加税收,老百姓也不会增加负担,可谓两全其美。但是,当青苗法真的推行下去就逐渐变味了,地方官们为了完成王安石制定的考核指标,只得强行借贷给老百姓,再强行向老百姓催收,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并非宋仁宗的亲儿子。所以在宋神宗的心中,一直有通过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和父亲继承大统的合法性的冲动。能满足这种冲动的人,只有敢于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的王安石。王安石改革的措施是否合情合理,皇帝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辨别。
在这段历史中,宋神宗想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结果却害苦了老百姓。王安石想通过理财手段为朝廷减轻财政负担,结果适得其反。司马光反对这种激进的改革方案,结果被贴上了“迂腐”的标签。
司马光可能没想到,自己编写《资治通鉴》,是为了让读者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而他和王安石的争论,亦成为千百年后的历史,供人观读议论。他们到底谁对,谁错?这个问题,绝不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的问题能解决得了的。
无论是帝王还是将相,他们都是古代社会当之无愧的精英,是所处时代和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简而论之,必须要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他们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情境,揣摩他们行事的动机,然后再以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来评判他们个人,以及整个政治制度的优劣。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听懂他们的理想与抱负,理解他们的辛酸与折辱,会意他们的妥协与退让。
如此,历史人物才不是纸面上冷冰冰的一个个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曾经活过的人,他们也曾鲜衣怒马,也曾引吭高歌,也曾进退失措,也曾儿女情长。
以“鲜活”的历史人物为线索,才可以认清楚当时时代的面貌。
而历史研习社的作者们,就是想以历史学专业的严谨,结合优美的文字,新鲜的视角,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鸟瞰古时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朝堂之下的醉酒当歌。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