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07) 155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张文宏教授推荐。
★当面目狰狞的瘟疫来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记录100多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中的个人际遇。
------------------------------------------------------------------------------------
【 编辑推荐】
100多年前,一场可怕的流感席卷了整个世界,并最终造成了骇人的后果,至少5000万人倒在了它的魔爪之下。英国史家凯瑟琳·阿诺德在充分研究那个时期原始档案的基础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笼罩在流感阴霾下的世界,让我们走入流感中普通人的生活图景。
【内容简介】
1918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停歇,一种可怕的新型病毒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散播。它横亘1918和1919年,通过三波彼此相连的传染潮杀死了至少5000万人。德国士兵管它叫“闪电黏膜炎”,英国士兵则称之为“弗兰德尔流感”,但在世界范围,这种传染病获得了臭名昭著的名称——“西班牙流感”。全世界无处幸免:美国记录下55万死亡病例(是其战争死亡总数的5倍),欧洲的死亡总数超过200万。
战争期间,一些国家的政府封锁了疫情爆发的消息。尽管军营一个接一个被病毒攻陷,协约国军队和德军都死伤惨重,但为避免影响军民士气,许多军人病死的消息仍遭到隐瞒。与此同时,平民直接在自己家里被感染倒下。费城的掘墓人和棺材开始短缺,甚至要动用蒸汽铲来挖掘大型墓穴。
时至今日,曾让人心惊胆寒的西班牙流感在医学研究上仍有重要的意义,在那场疫情中曾犯过的错误也不时为今人敲响警钟。一旦新一轮的全球性传染病再次来袭,我们是否能够有不一样的表现?
【各方好评】
大流感疫情中一系列事件和关键人物的生动描述……最吸引人的是目击者和幸存者的叙述。人们往往很容易遗忘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但阿诺德让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柳叶刀》(The Lancet)
[凯瑟琳·阿诺德]不仅擅长部队及其医护人员的历史,也善于调查平民的经历,梳理出灾难中的人性……讲述普通人的震撼故事。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凯瑟琳·阿诺德着眼于私人经历,将这场神秘疾病的恐惧与不定传神地体现了出来……每一页都宛如侦探惊险电影般精彩。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凯瑟琳·阿诺德的书行文流畅,做了充分的研究,为我们在卫生方面提了一个醒,即另一场瘟疫随时可能到来,并带来同样可怕的后果。
——英国演员、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 托尼·罗宾逊爵士)
凯瑟琳·阿诺德真是个讲故事的大师。这本书我读得完全不舍得放下!
——作家、医学史家 林赛·菲茨哈里斯
[本书]结构简单,让任何对西班牙流感感兴趣的人都能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信息。人们对通俗易懂的学者的需求正在上升,凯瑟琳·阿诺德无疑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学家。
——《药箱杂志》(The Medicine Cabinet)
阿诺德的详尽研究加入大量的目击报告,这些报告来自医学专家、流感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受创伤的儿童和痛苦的父母、殡仪人员、掘墓人、公务员和军官,他们面临着难以想象的灾难。……这里包含了人性中最好和最坏的一面:谋取暴利、投机倒把和低调的英雄主义并存,官方的否认和绝望的补救并存。
——历史小说协会(Historical Novel Society)
《1918年之疫》运用电影一般的画面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对疫情的反应,这构成了本书极具冲击力的元素。
——公开信书评(Open Letters Review)

作者介绍

凯瑟琳•阿诺德,英国记者,学者,通俗历史学家。剑桥大学格顿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另有心理学学位。,其作品另有《伦敦性史》(The Sexual History of London)、《大墓场》(Necropolis)和《疯人院》(Bedlam)。
译者简介:田奥,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另译有《画地为牢》《技术的真相》。

部分摘录:
2008年 9 月某日,约克郡的一处教堂墓地呼呼 地刮着风,太阳渐沉。一个破败不堪的铅衬棺材 89 年来首次被打开,数小时后又被重新埋葬。暮色里,相似的葬礼祝祷词再次在墓园中响起,与此同时,棺材中遗体的一部分样本被冻结在液氮里,转移到实验室去,为的是拯救数百万人的性命。 1 医学研究者们之所以掘出马克 • 赛克斯爵士 ( Sir Mark Sykes) 的遗体,是为了鉴定出在“一战”的最后一年杀死了 1 亿人的极具毁灭性的西班牙大流感病毒。马克爵士身为英国外交官,是在 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感染西班牙流感的,并于杜伊勒里公园附近的酒店里病逝。与许多西班牙流感的罹难者一样,马克爵士身体健康硬朗,当时不过 39 岁,适值壮年。
马克爵士的遗体被封存在一个铅衬棺材里,以与其贵胄地位相 匹配,而后他被运送到位于约克郡西部的赛克斯家族府邸一斯莱德米尔府。他被埋葬在府旁的圣玛丽教堂墓园。如果不是因为马克爵士的遗体被密封在一层厚厚的铅制棺层里,他的人生事迹或许就会悄无声息地遁入历史之中。但要巧不巧,铅层带来的化学反应戏剧性地延缓了遗体软组织的腐化过程,给了科学家们研究H5N1 禽流感病毒之先辈的罕见机会,借此更好地调查禽流感病毒。一个关于 1918—1919 年流行病起因的理论认为,这场疫病正是源自禽类病毒 H1N1, 这种病毒与 H5N1 相近。研究者们相信,马克爵士的遗体或许隐藏了关于流感病毒如何跨越从动物到人类的物种界限的珍贵信息/
2011年,世界范围内仅存 5 个可用的 H1N1 病毒样本,没有一 个取自铅衬棺材里保存良好的人类遗体。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在阿拉斯加发现的冰封遗体对 H1N1 病毒进行测序,但对于病毒如何杀死宿主及其在 1919 年是如何变异的(它正是在那时杀死了马克爵士),仍然存在许多疑问。彳
对马克爵士遗体的调查工作由杰岀的病毒学家约翰• 奥克斯福 德 ( John Oxford) 主导,他向记者介绍说,这位准男爵“是在大流感传播的晚期才过世的,那时病毒几乎已将自身消耗殆尽。我们既希望了解病毒在其最致命时期的感染机制,也希望能窥探到其行将败北时的感染机制。从马克爵士遗体上取下的几个样本很可能帮助我们解释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 O
研究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才从圣公会约克教区获得挖掘遗体的许 可,其中包括一场由咼等法院法官主持的特别听证会,最终,奥克斯福德教授的团队穿戴着完整的生化装备,在法医、神职人员、环境健康官员和马克• 赛克斯爵士后人的陪伴下,挖开了爵士的墓穴。在简单的祈祷后,爵士的墓碑被移开,棺椁显露出来。人们在墓穴之上搭建了一个密封的帐篷,研究人员穿戴好防护衣和呼吸器进入帐篷中。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这一刻显得紧张又让人激动。但这次调查行动似乎注定要失败,因为研究人员在棺材铅层的顶端发现了一条裂缝,这意味着棺内存留初始状态病毒样本的可能性变小了。棺材断裂是因为覆于其上的土层的重力,而裂缝的存在已让尸体严重腐烂。无论如何,团队在操作过程中维持了棺材在墓穴中的位置,以免进一步干扰遗体的状态,仅通过裂缝收集到了肺部和大脑组织的样本。尽管尸体的保存状态让人失望,但对取出的组织样本的研究最终揭露了 H1N1 病毒极有价值的遗传印记,以及马克爵士过世时病毒的状态 o 5
对马克• 赛克斯爵士遗体的挖掘,仅仅代表了人们试图寻求 “一战”最后一年致死疫病在全球范围传播之解释。从 1918 年春天到 1919 年夏天,在三次连续的传染潮中,这种被称作“西班牙大流感”的传染现象在全球杀死了约 1 亿人。当时这种疫症尚未立即被归类为“西班牙流感”,或者是更花哨的绰号“西班牙女郎”。西班牙流感的形态变化莫测,宛如一只狡猾的野兽,很难仅从急性呼吸障碍、体内出血和发烧的体征上确定它的一般特性。随着病毒不断升级,许多医生和平民都怀疑这种末世般的疾病是否真的仅是流感这么简单。
如果只从民族身份来说,西班牙流感一点也不西班牙。起初,在 1918 年的头几个月,大多数医护人员都相信自己不过是在处理与普通流感或季节性流感严重程度相差无几的流行病暴发。但随着疫症持续,甚至连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都跟着他的臣民们一起患病,西班牙报刊开始自由讨论这种流感所携带的强毒株。关于疫症的讨论之所以在西班牙成为可能,皆因该国在“一战”中处于中立地位。换作其他地方,比如英国和美虱审查制度仅让讨论推测停留在诸如《柳叶刀》 (The Lancet) 或《英国医学杂志》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等医疗期刊的版面上。在《领土防务法案》 ( Defence of the RealmAct, “DORA” ) 的管制下,报纸被禁止报道可能传播恐惧和丧气情绪的故事。 1918 年 6 月,当“西班牙流感”这个概念首次在话语中被使用时,伦敦的《泰晤士报》 (The Times) 抓住机会奚落这种疫症不过是昙花一现。到了 1918 年秋天,当西班牙流感致命的第二波传染浪潮开始侵袭全球人口时,这种疫症的冲击已经无法被忽视了。美国记录了 55 万人死亡,是其军人战死数量的 5 倍,而欧洲的总病死人数超过 200 万。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估计有 20 万人病死,占到总人口的 4.9% 。,人们死于流感及其并发症,主要是肺炎。
今时今日,除了禽流感、SARS 、 HIV 和埃博拉病毒会定期带 来健康方面的恐慌,我们很难想象一种像流感这么常见的疾病会引发如此严重的病痛和死亡。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之中会接触好几次流感,但其实流感疫苗大约只有 50% 的有效性,绝大多数人仅通过极少的医疗护理就能痊愈。那西班牙流感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它为什么能带来这么具有毁灭性的影响?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影响流感的诸种因素,我们需要定义流感的本 质,并认识其作为一种疾病的简史。一般而言,流感是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经由个体的微末体液传染——比如咳嗽或攥鼻涕——的复杂病症。人群紧密聚集、近距离接触会加快感染的传播,特别是在过于拥塞的群体中,如学校、军营和医院。在许多案例中,学龄儿童是第一拨被病毒感染的人群,然后经由他们传给家庭成员
尽管西班牙流感具有流感病毒中最致命的变异结构,但流感本 身并非新鲜事。早在古典时代,就有文献记载了流感带来的苦恼,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目睹了公元前 412 年古希腊一次明显的流感大传播,而李维 (Livy) 也在他关于古罗马历史的书中记录了一次类似的流感大暴发。
"流感"(influenza) 这个词真正出现在 1500 年左右,当时意大 利人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形容疾病,他们认为这种疫症是因为星星的“影响” (influence) 才出现的。流感一词也可能源自意大利词汇"天寒的影响" {influenza di freddo) „ 7
这种疫症在15 世纪的英格兰被称为“穆赫” ( mure) 或“穆 里” ( murre), 有文献表明这种病害死了坎特伯雷修道院的两位修 ±o 另外,在 1485 年博斯沃思战役过后,有文献记录了英格兰汗热症 ( English Sweate, sudor Anglicus )的大暴发。 8 1562 年,在伦道夫勋爵从爱丁堡寄给塞西尔勋爵的信中,前者描述了苏格兰玛丽女王正在经受的一种疾病。伦道夫勋爵的记录在亲历过流感暴发的人看来一定再熟悉不过了:
女王驾临伊始,就不幸感染了此地普遍流行的被称作“初 来者”的新疾病,宫内诸人亦被传染,无论王公贵妇,还是英人法人,无一幸免。这种疫症让患者头疼、肚痛、剧烈咳嗽,有人病期长久,有人短期痊愈,好似该病在寻找合适的身体来传播。陛下卧床六日方见好转。但除了当地一些长者,无人因病过世。9
在18 世纪所谓的“启蒙时代”,科学求知精神使得医生和科学 家们记录下更详尽的传染情况以及对疾病本质的一些推测。医生开始意识到流感是通过感染而传播开来的,并非依靠污浊的空气和毒雾,记录主要的传播疫情成了件重要的事情。 1743 年意大利暴发了一次极其凶险的流感,疫症传遍了整个欧洲,正是在这时,“流感”一词被广泛使用并被记录在当年 5 月的《绅士杂志》 (Gentleman'sMagazine) 中。在伦敦,疫情使得死亡率一周上升至原来的 3 倍。 1743 年 3 月 25 H, 霍勒斯 • 沃波尔 ( Horace Walpole)® 在一封信件中描述了疫情的影响:“伦敦没有哪个家庭能逃脱五到六人感染的命运,一些人不得不雇用新的劳力。药商葛薇妮雇了两个新学徒,但即便这样也无法给所有病人喂药。” u 这之后的一代人见证了历史上最可怕的流感大暴发, 1782 年爱德华 • 格雷 ( Edward Gray) 应医学知识促进学会 ( Society for Promoting Medical Knowledge) 的请求针对这次流感写下《流感记录》( "An Account of EpidemicCatarrh” ), 以咨凭吊严
19世纪的第一次流感疫情出现在 1803 年,先是在巴黎,然后 传播到了英国和爱尔兰,彼时一些医生已经开始调查研究经由社会接触而出现的传染过程,以及隔离或检疫对治疗的帮助。 1831 年,一次致命的流感席卷欧洲,肺炎成了普遍的并发症。这次流感主要有三次传染潮,第二次出现在 1833 年,第三次则在 1837 年。第三次传染潮是最致命的,据称光是都柏林就有 3 000 人死于流感,一位伦敦医生将这次传染称为“更可怕的灾祸”严
在1847-1848 年,又有一场流感席卷伦敦城,其暴发的时间并 不在一般的流感季,据称杀死了超过 5 000 人,人们甚至将其与霍乱疫情相提并论。在 6 周的传染期内,它横扫了整个不列颠,许多人因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和其他流感并发症死去。"
许多在1918 年治疗病人的医生都能回想起 1889—1891 年的流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