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过去,各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各自的时间标准,现在为什么有了世界标准时间?
随着计时科技和工具的发展,电影、音乐、艺术和工业等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时间从被动的工具到成为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我们能否摆脱时间的束缚?
如今,我们总是因为时间不够而焦虑不安,那么计时对现代人而言究竟是否是一件好事?
……
通过对历法、钟表行业、工业、电影、音乐等领域的论述,《时间观》讲述了爱因斯坦和霍金没告诉你的时间演化史,讲述了工业革命后的250年间,时间的演化和发展以及它如何改变人类的工作与生活。
● 本书也带我们深入探究和反思工业革命后的250年间人类与时间的关系的变化。工业革命之前,时间是被动的,工业革命后,时间变成主动的,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角,甚至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今天,时间管理成为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准时成为对人默认的要求,效率成为工业竞争的主要战场,而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一切都是无法想象的。西蒙·加菲尔德通过本书告诉我们,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们都逐渐陷入了时间的束缚和桎梏,而我们应该走出桎梏,重新成为时间的主人。
[编辑推荐]
● 时间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一部爱因斯坦和霍金没告诉你的时间演化史,让你从时间的角度思考人类发展的轨迹,重新认识世界!
本书虽然讲述的是时间,但它既不完全是科学的,也不完全是哲学的,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时间和计时的演化,让我们借此一窥人类社会是如何飞速发展,以及是如何陷入时间这个的陷阱的。
● 用一个个精彩有趣影响深远的故事,带你探究工业革命后250年间人类与时间的关系的演化!
法国人因为把一天分成10小时而搞砸了历法、zui佳演讲时长VS.史上zui长演讲、让手表价值数百万英镑的工艺、加速战争结束的照片……用一个个故事带你深入探究和反思时间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与改变。
● 本书被当选为《周日泰晤士报》年度文化类选书,《观察家》年度科学书籍,而且受到丹尼尔·平克、《时代周刊》、《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鼎力推荐。
作者介绍
[英]西蒙· 加菲尔德(Simon Garfield)
● 英国知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已出版《书信的历史:鹅毛笔的奇幻旅行》《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等17部作品,并曾因关于艾滋病的著作《纯真的终结》(The End of Innocence)荣获毛姆奖。
● 他是《观察家报》《独立报》《星期日独立报》等多家报刊的职业供稿人,也曾为BBC写过纪录片脚本。
● 《时代周刊》这样评价他:“加菲尔德具有一种特殊的天赋,那就是能够被神秘的热情和可爱的读者激励,充满喜悦地进行创作。”
部分摘录:
时间如何成为生活的支配性力量 我们身在埃及,但不是古代的埃及。一本谈时间的书从古埃及说起的确是个不错的做法,然而,我们身处的是现代埃及,是会入选高端旅游杂志《悦游》(Condé Nast Traveller )的埃及,这里有美丽动人的海滩、游人如织的金字塔以及艳阳高照的地中海。我们坐在靠近亚历山大港的一家餐馆,可以轻易俯视海滩,而海滩的另一头有一位当地人正在钓鱼,或许他是在为晚餐捕捞佳肴!
我们过了一整年疲惫不堪的生活,此时正在度假。用完餐后,我们信步走向钓鱼者。他会说点儿英语,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战绩——虽然数量还不多,但他可是信心满满的。我们略懂钓鱼,于是建议他去不远处的礁石那边试试。那儿比他现在坐的这张老折叠椅的位置稍微远一点儿也高一点儿,在那里甩竿,他将有可能更快达到每日渔获量。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问道。
我们回答说:“钓得更快就可以钓得更多,不仅够自己吃,你还能把吃不完的拿去卖,所得的收入又能买更棒的钓鱼竿和新冰箱来装钓到的鱼。”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又问。
我们又说:“如此一来,你就能用更快的速度钓到更多的鱼,接着再卖掉鱼,要不了多久,你就有足够的钱买条船了。也就是说,你可以到更深的海域,使用拖网渔船快速捕捞更多的鱼。事实上,你就可当个成功的拖网渔船船主,而大家会开始喊你船长。”
“我要那干吗?”他说话时神气十足,却也充满困惑。
我们答道:“我们都生活在现代世界,早已习惯了不断追求和享受迅捷与便利,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改变现况、精益求精。如果你有条船,很快你的渔获量就会称霸市场,价钱高低就会由你说了算。然后,你可以买下更多船,聘用一帮人手。最后,你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终极梦想:早早退休,每天在暖阳下垂钓,悠闲地打发时间。”
“就像我现在这样吗?”
按印度时间生活的英国人 我们来简单地聊一下威廉·斯特雷奇(William Strachey)的故事吧。斯特雷奇出生于1819年,在上学期间就立志要当公务员。19世纪40年代中期,他任职于加尔各答的殖民地部(Colonial Office)。在那里的经历让他坚信,印度人,尤其是加尔各答的印度人,已经找到了方法来进行最精准的计时。当时,印度最精准的时钟应该是英国生产的,不过对他来说,这并不重要。5年后,斯特雷奇返回英国,并决定继续按照加尔各答的时间生活:这可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举动,因为加尔各答的时间比伦敦的早5个半小时。
威廉·斯特雷奇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评论家及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的叔叔,而利顿本人的传记作者迈克尔·霍尔罗伊德(Michael Holroyd)曾提到,威廉何以当仁不让地位列斯特雷奇家族“怪咖”名单之首。从斯特雷奇家族的种种奇“行”怪状来说,这本传记的爆料确实言之有物。 (1)
威廉·斯特雷奇活到80多岁,也就是说,他在英国按照加尔各答时间生活了50多年。他在下午茶时间吃早餐,在傍晚时分享受烛光午餐,还坚定地按照加尔各答时间计算火车时刻表以及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例行活动。到了1884年,情况变得愈加复杂了,因为加尔各答时间比印度其他大部分地区的时间又提前了24分钟,而这让斯特雷奇的时间硬是比伦敦早了5小时54分钟。有时候,真的很难分清他究竟是非常非常早还是非常非常晚。
斯特雷奇的许多朋友(并不是说他有很多朋友)都逐渐了习惯他的怪癖。1867年,他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买了一张机械床,彻底挑战了家人的耐性。那张床上附有一个时钟,用来叫醒床上的人。只要设定的时间一到,这张床就会将床上的人掀翻下来,而根据斯特雷奇拼拼凑凑的设定,他会被倒进浴缸。虽然这是他用心安排的,但第一次在这种情况下醒来时,他仍然火冒三丈,唯有砸烂时钟才能消除心头之恨,并确保自己不会再次被倒进浴缸里。根据霍尔罗伊德的记载,威廉·斯特雷奇余生都穿着雨鞋,在过世前不久,他还送给了侄子很多各式各样的彩色内裤。
本书探究什么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折中式生活,都介于钓鱼者的悠闲宁静和斯特雷奇的疯狂古怪之间。那么,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优哉垂钓还是分秒必争呢?或许是两种都想要吧。对于轻松自在的生活,我们艳羡不已,但没有时间长久地维持这样的生活。我们每天都想挤出更多的时间,却又害怕时间会被浪费掉。我们不眠不休地拼命工作,只盼着将来可以少干点儿活。我们提出了所谓的高质量时间的概念,以便将其与其他时间相区分。我们总是会在床头放个闹钟,实际上却恨不得把它砸个稀巴烂。
时间,曾经任人摆布,如今却紧盯着人,甚至主宰着我们的人生。如果看到如今的情况,以前的钟表匠想必一定会瞠目结舌吧。我们相信光阴如流水,不断离我们远去。科技让万事万物变得飞快,然而,正是因为知道未来世界的一切都只会变得更快,所以我们就不觉得当下有什么是变得够快的了。在互联网的永昼之下,曾经让威廉·斯特雷奇着魔的时区只会显得过时。不过,最奇怪的是,如果古老的钟表匠复生,他们一定会提醒我们,钟摆的摆动速率千古恒常,日历的模样也已经数百年不变。把我们弄得整日戚戚惶惶的,正是我们自己。时间越来越快,全是我们自己的“杰作”。
本书所讲的,是人类对时间的执着和渴望。 对于时间,人们渴望衡量它,控制它,将它标价出售,拍摄它的轨迹,表现它的样貌,还想让它永垂不朽并且变得意蕴深远。
本书所思索的,是在过去的250年里,时间如何成为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支配性力量。 在曾经的数千年里,人们仅仅靠着仰望头顶的苍穹来寻求模糊而又变化多端的指引;如今,人们则每天频繁且强迫性地从手机和电脑上获取精确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