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
和老师、上司等人对话时,你会感到紧张
需要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时,你感觉有困难
不得不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时,你会感到紧张
和不太熟悉的人相处时,你会感到紧张
……
实际上,多达40%的人认为自己不擅长人际交往,并且会对社交活动产生焦虑感。社交焦虑已成为新时代的普遍现象,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心理问题。而本书作者埃伦·亨德里克森博士在多年前也患有严重的社交焦虑,并且让她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她持续在攻克社交焦虑障碍这个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在这本书中,埃伦博士将其前沿的研究成果与真实案例结合在一起,以幽默的笔触,带领读者发掘社交焦虑障碍产生的根源以及焦虑持续存在的原因,她提出了有关社交焦虑障碍的6大陷阱:
“我必须时刻监控自己和自己的焦虑”
“我的感觉就是我真实的模样”
“人们都会评判我”
“我必须表现得很完美”
“我的社交能力很差”
“喝酒能让我放松”
埃伦博士认为,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我们不自信、焦虑或恐惧。她在书中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巧与方法来锻炼大脑,让大脑产生新的连接,从而帮助我们平息内心的自我评判,轻松地战胜社交焦虑,重拾自信,拥有正常、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介绍
【美】埃伦·亨德里克森(Ellen Hendriksen)
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专业培训,目前为波士顿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助理教授。多年来,她通过其获奖播客《智慧心理》和波士顿大学焦虑与相关障碍研究中心(CARD),帮助数百万人战胜了社交焦虑,做回了真实的自己。
部分摘录:
测测你的社交焦虑程度 在对抗不公时,莫伊要是不开口说话,那看上去就像只被围困的猛虎。
莫伊是位律师,聪明绝顶,待人谦逊真诚。他身材矮小瘦削,有点儿秃顶,戴着一副圆框金丝边眼镜,留着一撮八字胡。莫伊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在维护老年人权益、保护弱势女性等社会事务方面很有原则。到现在,他已经在分处全球三大洲的三个国家工作过了。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正义,他不得不经常置身于最不理想的环境——会议之中。莫伊的故事就是在这些会议中,在社区中心和教堂的地下室里,在咖啡的余味中,坐在折叠椅上发生的。他这样说自己的故事:“那天在会场上,一位会议组织者转身对我说,‘你知道吗,莫伊,我们两个聊天的时候,你都谈话自如,但在会议上,你总是很安静,我好像没听你在会上开口说过话’。”
莫伊非常尴尬,但他清楚那个人说得没错。开会时他总是认真倾听、彬彬有礼,但的确是从来不发一言。这番话让他猛然意识到,他的沉默如此明显,根本躲不过别人的眼睛。
莫伊说:“不是我什么都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别人说话时似乎都很坦然、很自信,等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张开嘴时,却发现话题已经变了。一直都是这样。”
不只是莫伊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种情况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尤其在今天这个难以捉摸的世界,我们时常会纠结于“该怎么回这条信息”“这段文字发到朋友圈里是否合适”等问题。如果你天生内向,或者和莫伊的情况类似(稍后会讨论这二者的区别),那么技术和互联网能让你有无数理由去质疑自己。当然,你还要与和他人面对面互动时的焦虑做斗争。
和莫伊一样,你可能也体会过张口说话前的那种折磨。就像站在10米高的跳台上,一想到要跳进水里,你的心就怦怦直跳。保持沉默会带来挫败感。你可能在想“其实我知道答案”“那是我的点子”,但一想到要说出来,你就仿佛跳进了谈话的深渊,全身无力。那个会议组织者的话开始让莫伊觉得,保持沉默有时会更糟。一直保持沉默就像放在膝部的砖块越堆越多,最终会让你不堪重负。片刻沉默很容易被打破,但要打破数小时的沉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真的打破了,一定会有人转过头来惊呼:“呀,我忘了你也在!”
所以,莫伊决定不再等了。他说:“后来有一次开会前,我提前在手机里记了些笔记,我想先写出来再说会容易些,但还是没能做到。最糟的是,我旁边的家伙拿起我的手机,给大家念了一遍我的笔记。他肯定觉得是在帮我,但我真是连想死的心都有了。谁会连自己的笔记都念不出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莫伊花了很长时间才再次鼓起勇气去尝试。之后一次会议前,他提前准备了更多的笔记,但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出来。“我尽力了,当时我的视线突然模糊,身体也开始发抖。太可怕了。为什么我总是这样?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别人能轻松做到的,我就是做不到?”
和政界打交道的工作经历让莫伊习惯了一次次的尝试,他决定鼓励自己再试一次。他说,那一次,“我要参加个朋友聚餐,于是准备试着说个祝酒词。我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过,之前我还编了个笑话,但起身后,说第一句话时就卡住了,大脑一片空白,根本说不出话来了。我说了句‘谢谢’,就坐了下来。我当时想,天哪,我真是个白痴!”
莫伊的经历很普遍,这就是所谓的“社交焦虑”,一种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社交焦虑的人先是会感觉自己很突兀、很惹眼,之后会有想要躲藏的冲动。他们有时会彻底躲开,有时虽然在场但始终保持沉默,或是专注地盯着地板。他们担心自己说错话或做错事,因为肯定会被严厉地批评。很多人无论是在课堂、聚会、团体、工作中,还是和陌生人在一起,抑或在社交媒体上,都备感压力。他们深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有问题,比如太古怪、太笨拙、太烦人,或者在其他方面不够好,比如不自信、不擅社交、能力不足。而且,他们的身体也会出卖他们。他们确信别人都会注意到他们令人尴尬的脸红、手掌出汗或双手颤抖这些生理现象。
这些你可能听着都很熟悉。你是否对莫伊的故事有同感?你是否边读边点头?我敢打赌,你和莫伊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在这段尴尬、焦虑旅程中的某个时刻,也许是在约会、面试或开学前,你身边的某个支持者曾给过你那句经典的建议:“做你自己!”
这句话出发点虽好,但可能会让你格外恼火。它听着简单,但你根本做不到。和莫伊有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在焦虑的嗡嗡声中思考有多难,焦虑能“劫持”我们思考、说话和回应的能力。而且,“做你自己”这条建议似乎在说你从没想过要这么去做。“只要这样做就可以?我可真傻!”
即使这样,“做你自己!”也是个好建议。幸福地独处或者和亲密的朋友、信任的家人在一起时,你真实的自我就会浮现出来。面对所有焦虑情绪时,你具备自己需要的一切——你不需要假装或营造任何形象,做你自己就已足够。想象一下,如果那个真实的自我出现在你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会怎样呢?你可以分享你的想法和观点。你终于能放轻松了,你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个世界。你觉得做真实的自己很舒服。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受到那种只有温暖的家才能带给你的温馨、联结感和亲密感。
因此,在本书中,你将学会如何将建议付诸行动。你会了解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你能学会如何应对。读完这本书,你会拥有一整箱新工具,等着你去试用。我们将揭开你未曾意识到的一些观念上的迷思,打破你从未察觉到的一些习惯。
很多人都有社交焦虑,因而早已有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焦虑的程度。如果你自认为多多少少有点社交焦虑,也可以用摘自两个社交焦虑常用量表的这25个场景自测(如下文所示)。你认同的场景越多,说明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焦虑就越多。
1.必须和有权威的人(老师、老板等)对话时,我就会紧张。
2.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对我来说有困难。
3.必须谈论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时,我会紧张。
4.我发现很难和同事融洽相处。
5.和别人单独相处时,我会紧张。
6.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
7.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