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022年7月7日

简介

当代哲学大师周国平,匆忙人生中的哲思课。 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 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 不妨眷恋这人间烟火,在市声尘嚣之中,寻找生命的声音。 本书由周国平老师本人亲自选篇,并大力推荐!从自然、城市、生活点滴、生命本色、人生无奈等话题畅谈匆忙人生,书写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间烟火的无限眷恋。

作者介绍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哲学超过50年。著有《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愿生命从容》《敢于孤独的勇气》《妞妞》等多部畅销书,深受读者喜欢。
给自己画像——
头脑和心都不复杂,所以长得年轻。
嘴笨手软,凡是需要求人或整人的事一律不会,所以最后选择了写作。
不自信,所以怕见名人也怕被人当作名人见。
生性随和,所以有很多朋友。
生性疏懒,所以只有很少亲密朋友。
坐在书桌前或摇篮旁的时候最踏实。
——周国平

部分摘录:
亲近自然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在乡村,那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它有许多同伴,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相比之下,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孩子天然地亲近自然,亲近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孩子自己就是自然,就是自然中的一个生命。
然而,今天的孩子真是可怜。一方面,他们从小远离自然,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自然最多只剩下了一点残片。另一方面,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也是非自然的,从小被电子游戏、太空动漫、教辅之类的产品包围,天性中的自然也遭到了封杀。
我们正在从内外两个方面割断孩子与自然的联系,剥夺他们的童年。他们迟早会报复我们的!
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每到重阳,古人就登高楼,望天涯,秋愁满怀。今人一年四季关在更高的高楼里,对季节毫无感觉,不知重阳为何物。
秋天到了。可是,哪里是红叶天、黄花地?在我们的世界里,甚至已经没有了天和地。我们已经自我放逐于自然和季节。
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原是自然界的现象,似乎不足悲喜。然而,偏是在春季,物象的变化最丰富也最微妙,生命的节奏最热烈也最急促,诗人的心,天下一切敏感的心,就不免会发生感应了。心中一团朦胧的情绪,似甜却苦,乍喜还悲,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的古人称之为“愁”。
细究起来,这“愁”又是因人因境而异,由不同的成分交织成的。触景生情,仿佛起了思念,却没有思念的具体对象,是笼统的春愁。有思念的对象,但山河阻隔,是离愁。孤身漂泊,睹景思乡,是旅愁和乡愁。因季节变迁而悲年华的虚度或平生的不得志,是闲愁。因季节变迁而悲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常,便是短暂人生的万古大愁了。
我们不要讥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扪心自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情与自然的物候之间还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应?我们的心肠是否已经太硬,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节奏是否已经太麻木?
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静,人会由衷地快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渺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
人是自然之子。但是,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起自己这个根本的来历。这毫不奇怪,既然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事情都离自然甚远,唯有置身在大自然之中,自然之子的心情才会油然而生。那么,到自然中去吧,面对山林和大海,你会越来越感到留在城市里的那一点名利多么渺小。当然,前提是你把心也带去。最好一个人去,带家眷亦可,但不要呼朋唤友,也不要开手机。对现代人来说,经常客串一下“隐士”是聊胜于无的精神净化的方式。
我相信,终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是会对一草一木产生感情的,他会与它们熟识,交谈,会惦记和关心它们。大自然使人活得更真实也更本质。
游览名胜,我往往记不住地名和典故。我为我的坏记性找到了一条好理由——
我是一个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