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战略方向,组织开拓创新和应对变化的学问,目的在于协调各方资源,让其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完成突破性的商业目标。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本书为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量身定制,摒弃了烦琐的流程、复杂的方法和深奥的术语,根据企业所处的阶段和当前面临的项目管理问题,给出了实施项目的关键步骤和行动策略,最终让目标落地、把事办成并使成功可复制,故称作《极简项目管理》。
本书是作者20多年项目管理经验的结晶,把实施极简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分解成19个关键步骤,并将这19个关键步骤以“三字经”的形式呈现,方便读者学习记忆。通俗易懂的文字,引人入胜的丰富案例,让阅读更轻松。
作者介绍
郭致星
一位项目管理布道者,
一位资深的项目管理实践者,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专家组成员。
专注项目实践二十余年,主持了20多项863、973和国家重点专项的研发和管理工作。
部分摘录:
创业公司也适用的极简项目管理法 我们处在一个VUCA的时代,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变化是VUCA的根源,VUCA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战略方向,组织开拓创新和应对变化的学问,其目的在于调配各方资源,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完成突破性的商业目标。按照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说法,项目管理已经站到了“管理舞台的中央”,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已成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项目管理本来应该是促进创新和发展的手段、方法,但很多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不仅滞后于技术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阻力。在创业公司,项目管理的糟糕状况更令人触目惊心!
成功的企业创始人不缺乏头脑、胆识和洞察力,他们也的确搭乘国内高速发展的快车,挖到了金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遗憾的是,这些成绩多为粗放的、低效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靠的是街头智慧和冒险精神。2020年春节前,有人调侃自己过去的一年:“过去几年靠运气挣到的钱,今年靠实力基本赔光了!”
国内经验主义盛行,然而事实证明在项目管理这个行当中,过度相信经验,效果并不好。经验仅代表过去,依托于传统要素和经验的管理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的行业发展需求。更有甚者,这些成功的经验成了进一步前进的桎梏。因此,切记不要过分迷信自己的经验,经过众人验证的科学方法不同于个人经验,无论个人经验怎样有效,都无法代替被众人验证过的科学方法。
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可能会下降,机会也不再遍地都是,这就更需要企业用科学的方法把成本做低、把速度做快、把质量做好。
极简项目管理法是一套系统的方法,我给很多成熟的企业都讲授过这套方法,深知其长处和局限。创业者需要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更需要快速地学习与实践,他们不需要先集中学完一整套知识,而是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创业阶段和当前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实践和反馈。遗憾的是,市面上大多数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和课程都充斥着烦琐的流程、复杂的方法、深奥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可以说,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学习和应用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近乎奢望!
项目难做,不仅仅在于业务和技术难,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其流程十分复杂,项目管理亦如此。我在给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做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咨询后,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降低学习过程复杂度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当下面临的项目管理问题是本书的着眼点。本书侧重于实践,注重解决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要做好项目,很多技能是每个项目管理者必须掌握的,项目管理者要能够处理好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团队、沟通等诸多方面。但是,本书中并不包含这些方面的所有知识,而是只给出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实施项目的关键步骤和行动策略,因而我很担心,他们在面对项目管理时仍然充满恐惧,因此特意为本书取名《极简项目管理》。
为使读者更乐于阅读并进一步思考,本书延续我所钟情的朴实、真实、务实的表达方式。在我授课时,这种表达方式是很多人真心喜爱的。
本书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交流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介绍实施极简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这部分也是全书的重点。为方便项目的实施和落地,这些过程可以被分解为19个步骤,即极简项目管理地图,也称为“三字经”。
第三部分着眼于项目管理者的成长问题。项目管理者可以说是项目的灵魂人物,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人管理项目,另一方面要把合适的人培养好,二者都很重要。
本书其实是很多人智慧和经历的结晶。近年来,我接触了许多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他们的很多经验、教训都给了我很大启发。在此,我要感谢他们。如果本书中有些观点甚至表达方式能让你感同身受,这绝不是巧合。当然,如果其中一些观点与你的观点不吻合,也不要感到意外。我希望你有选择地采纳,也可以边批评边采纳,或只批评不采纳,在批评过程中激发思想的火花也是一种收获。
高维学堂的林传科先生、林慧余女士是本书最有效的“助产士”,没有他们对创业企业和成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书就不会诞生。任杰欣女士对我的课程进行了录音,刘振华先生对录音进行了文字整理,书中的部分文字源于此;丁芹伟女士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积极与各方协调,卓有成效。感谢他们的辛苦劳动。
此外,我要感谢我的学生裘芸女士,她为本书部分案例绘制了精彩的漫画,使得本书增色不少。
当然,我也必须感谢我的太太和孩子,他们是我潜心工作的动力。太太常年任劳任怨地承担了绝大部分家庭事务,她是我们家真正有效的项目管理者。本书耗费了我大半年的夜晚,这个终生难忘的春节也没能幸免。在这个过程中,太太和孩子对本书提供的支持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同时我也要向他们致歉,我陪伴他们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本书是献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