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2019年年底至今,一种前所未遇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迄今已在全球造成上千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似乎比过去二十年充满着更多不确定性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也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改写或重规人类历史进程的实实在在的“黑天鹅”事件。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至少两大方面的问题急需中国学界从历史经验和学术视角出发,予以解答和展望。其一,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其二,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本书由20位国内*专家学者合力编写,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学科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走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受疫情冲击的产业链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全球治理与大国关系等被广泛关注与争论的核心议题。
作者介绍
赵剑英,男,1964年11月生于浙江萧山,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编审(二级)。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协会理事。
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著有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哲学回声》、《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复兴中国》等。主编或参与主编《论中国模式》(中英文版)、《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共7卷)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近百篇。代表作有《中国道路的哲学观念》、《中国之治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开创权力监督新路》、《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试析实践活动运行机制》等。
策划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12卷)、《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研究丛书》、《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35卷)等大型丛书,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力。获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2016年度推动版权输出引进典型人物”奖项。
部分摘录:
仅仅在一年以前,似乎没有人相信,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类社会将因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发生巨大变化。然而,自2019年年底至今,一种前所未遇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迄今已在全球造成上千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在生者为逝者哀恸的今日,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似乎比过去二十年充满着更多不确定性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也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改写或重规人类历史进程的实实在在的“黑天鹅”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已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所熟知的这个世界:一方面,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持续地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了可能长期衰退的危机,这种危机又显著地投射到金融领域,导致各国股市多次熔断,国际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暴跌,相关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不断下调本年度经济预期。另一方面,疫情的持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的面貌,加剧了前疫情时代的诸多矛盾:民粹主义加剧、保护主义抬头、治理能力缺失的恶果日益显著,中美战略博弈更加激烈,热点地区冲突不减反增;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带给全人类远胜以往的严峻考验。总而言之,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变革的需求因此次疫情而比以往显得更为迫切,提升国际治理能力水准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至少两大方面的问题急需中国学界从历史经验和学术视角出发,予以解答和展望。
其一,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须回答的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然同前疫情时代的诸多潜在矛盾相互关联,这些矛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它又将在何种程度持续改变我们所熟知的世界?现有的理论和历史的模型是否足以预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面貌和趋向,如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应对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何弥补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全球治理能力的“赤字”?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又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未来发展密不可分。必须认识到,尽管因治理能力赤字带来的逆全球化思潮和运动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避免的现象,但应对人类共同危机的努力必将也只能是超脱单一国境范围的全球性的合作。归根到底,如何应对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这两种趋向之间的张力,是人类社会在后疫情时代所必须共同解决的难题。
其二,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所有人都无比期待下述问题的答案:中国将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扮演何种角色,采取何种态度和策略,以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毫无疑问的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中国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姿态和责任感,积极配合世卫组织的抗疫工作,及时向全世界通告疫情发展情况,并近乎决定性地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在此基础上,中国进一步履行大国担当,宣布为全球共同抗疫提供公共产品,承担应尽的责任,这无疑提升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美脱钩论”“中国赔偿论”“中国病毒论”等论调甚嚣尘上,美国对华战略认知发生重大改变,自2018年以来已然恶化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疫情所导致的经贸往来的中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动和转移,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面貌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总之,中国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应对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挑战和冲突,又如何在未来难以避免的冲突中谋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的面貌。
为此,2020年4月,正值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呈指数增长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开始组织20位国内顶级专家学者,合力编写《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世界秩序》一书。本书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学科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走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受疫情冲击的产业链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秩序、全球治理与大国关系等被广泛关注与争论的核心议题。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学术界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之时的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在这一特别的时期,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国内读者呈现中国学界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面貌和格局深入而及时的思考;同时,也期待本书成为中国学界对外交流的平台,为人类共同应对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尽中国学界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