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本书脱胎于十多年来武志红老师在实践中的心得,以及对概念的梳理和思考,选取了其中最精华的内容,以孤独、自恋、成长、梦想四个主题统领,做成了一个非常好看又便携的四分册小套装。每个分册独立,没有固定阅读顺序,想从哪册读起皆可。适合入门级的心理学类读者,或是有自我探索需求的读者。
作者介绍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有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其代表作《为何家会伤人》出版十余年来畅销逾百万册,堪称中国家庭问题书。另著有《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等心理学畅销书。 武志红老师很好擅于以优美,易读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介绍专业心理学知识,引导读者进行自我觉察,并以20余年的丰富行业经验,带领为各种社会关系、亲密关系,尤其是原生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的旅程。
部分摘录:
关上门,远离真实 外面的世界充满敌意,外面的世界太丑恶,所以,我把心门关上……然而,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你会越来越孤僻,觉得外部世界与你的人生越来越黑暗。其实,你真正需要处理的,是你内在的敌意与对自己的不接纳。孤僻的人啊,除非你真正享受孤独,否则,务必打开你的心门,走出去。孤独时最可怕的是,你会幻想别人与世界是怎样的,由此远离了真实。打开心门,与别人和世界互动,势必将你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然后去检验,将真实世界再“吸回”你的内心。在关系中,在互动中,人的心性才会得到真正的修炼。当然,这话是说给大多数人的。
极致的完美主义和孤独的“我”联系在一起。
当你只能感知到“我”时,你就是活在一元世界里。也许从根本上来讲,世界是完美的,而活在一元世界里的人会将“我”和“世界”等同起来,于是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也该是完美的。这时候,你左冲右突,好像都不得法,怎样都不对。
你需要先感知到残缺,但你感知到“我”是残缺的,也意味着你看到了除了“我”以外,还有其他人存在着。这时,世界就进入了二元世界。你无须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完美的,是关系,即当“我和你”全然相遇时,才有完美发生。
“我”是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而整个外部世界可以被视为“你”,那么本质上,“我”和“你”都是完美的。不过要体验到这一点,人需要走过千山万水。而在此之前,要先体验到各种残缺。
关系中的残缺,胜过孤独中的完美。
活在一元世界里的人会有各种被逼迫的感觉,对自己,对别人。是啊,毕竟他们只能感知到自己是世界唯一的中心,那为什么万事万物(也包括自己)不能听从自己的意志呢?只有进入二元世界,他们才会知道,别人是别人,自己不能强求。
所以哪怕再难,也要试着走出去。偶尔孤独可以,但如果一直都是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也许一开始会安慰你,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个困局走下去越来越难。
自闭式的生活,或者叫“宅”,是在内循环中完成一切,让头脑的想象、千般情绪与激荡的情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消化、发酵,乃至腐烂。和外界的联系,只通过头脑的想象,或者电脑的点击——这两个“脑”是一回事,都回避了与现实世界的“撞击”。就像单性繁殖,不过产出物也仍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循环、腐烂。
你越来越喜欢你的头脑,相信你的头脑……逐渐地,头脑就完全掌控了你。常见的一个错误是,你以为头脑是你的,其实头脑有它自己的生命。情感,是两个人的事;头脑,是一个人在玩。头脑发达,易优秀。因为头脑可以处理好一个人就能搞定之事,如学习。但若使用头脑诠释情感,则会出大问题,会陷入臆测,最严重时会发展为被迫害妄想。只使用头脑看世界者,思维看似缜密,但其实根本不能容纳别人的信息,所以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幻想的世界。生命最初,若情感很匮乏,自己太孤独,任何一个负性刺激都会很可怕。毕竟,婴儿不能满足自己的任何需求。他如何对待一个又一个的负性刺激?使用头脑!许多人说,回顾痛苦的过去,是头脑让他们活了下来。这是头脑的价值,但头脑的确是一个人在玩,这限制了构建关系。所以,要感谢头脑,看到头脑,放下头脑。
真实的世界是混沌的,即便有秩序,也是浑然天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秩序,而头脑幻想出来的世界,往往是极度清晰、极度有秩序的。但秩序越是清晰且越是简单,那就越意味着可怕的偏执。一切围绕着好与坏的思考,若过于简单、清晰、有秩序,那通常隐藏着可怕的暴力。太孤独、不能与别人建立情感关系的人,会用大脑对外在的事物进行解读。结果是,他看到的世界是过于系统化的,并且是过于有敌意的。这种情形发展到极致会成为被迫害妄想,即认为有一个有敌意的体系在迫害他。有此妄想或倾向的人会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清晰可见的原因,而这其实只是他自己头脑的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