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编辑推荐】
★真确认识世界所需的思想工具包。哲学的思辨,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有时事,有实例,助你避开认知偏误、识别虚假信息的陷阱、抵挡煽动和操纵。
★瑞典学院院士、斯德哥尔摩理论哲学教授,以哲学家的明晰、教育者的关怀,将学院中的理论思辨转化为后真相时代中捍卫知识的武器。
★让瑞典公众看到哲学和哲学家在公共事务中的价值,引发热议,成为瑞典11万高中生手中的公民素养之书。该书在瑞典出版两年后,作者跻身瑞典学院18位终身院士之列。
★全球关注,学者推崇,被翻译成德语、韩语、中文、丹麦语等近10种语言版本。
=====================
【内容简介】
后真相时代,捍卫知识就是捍卫我们自己。
在这个时代,人们说,一切都视乎你怎么解读,如果有人跟你讲真理是客观的,那就是在把他们的解读强加给你;人们说,没有对错,只有你看到的事实和我看到的另类事实;人们说,科学理论也会出错,专家也会密谋掩盖事实,所以你想要相信什么,就只管去信;还有人说,知识太容易得到,已经不再重要,有立场、会辩论才重要……在一片嘈杂中,我们太容易忘记人类的生存有多么依赖知识。
是时候起来为知识而战了。在这场战斗中,哲学会很有用。瑞典学院院士、理论哲学教授奥萨·维克福什告诉你怎样对知识的敌人施加精准的打击。我们得先从基础开始,弄清知识、真理、信念、证据、事实到底是什么。然后,我们去看看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让我们无视摆在眼前的知识,反而去相信奇谈怪论。而如果我们看明阻挡知识的外在机制,也就能知道该怎样防御煽动者的谎言。
寻求和获取知识,不是单打独斗的学术事业,而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协作的公共事务。当我们负起责任去检验自己的信念、去寻找证据,我们也就为回归事实、追寻真理的共同事业加上了一份力量。
=====================
【名人推荐】
★维克福什是瑞典数一数二的哲学家,她用这本见解深刻又明晰易懂的书向我们介绍了该如何看待知识,如何抵挡“后真相”鼓吹者对知识的攻击。
——斯蒂芬·莱万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
布里斯托尔大学认知心理学系主任
★维克福什的这本书结合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洞见,文风轻盈机敏,对当前困境的分析很有启发性。上佳的作品。
——保罗·博格西昂(Paul Boghossian)
纽约大学教授,《对知识的恐惧》作者
★维克福什是我们时代的重要教育家。大家都应该来读这本书。
——比约恩·奥瓦尔斯(Björn Ulvaeus)
文化企业家,阿巴合唱团成员
作者介绍
奥萨·维克福什(Åsa Wikforss)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理论哲学教授,欧洲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院士。她主要研究认识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在《心灵》(Mind)、《哲学季刊》(Philosophical Quarterly)、《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Studies)、《认识》(Erkenntnis)、《综合》(Synthese)等重要哲学期刊和多部论文集内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担任包括前述期刊在内的17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维克福什1961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20世纪80年代,她去当时的分析哲学研究重镇美国留学,1996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探讨语言的意义和规则。2002年,维克福什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成为瑞典首位获聘为理论哲学高级研究员的女性,2008年,她被聘为教授。2019年,她成为瑞典学院的18位院士之一。
受2016年美国大选触动,她力图用哲学来扭转当前人们“抗拒知识”的趋势。除了主持一个从实证和理论角度系统研究这种现象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她还通过纸质媒体、电视、广播等途径参与公开讨论,2018年一年就出席了超过100场活动,在瑞典激发了公众对哲学的兴趣。2019年,文化企业家、阿巴合唱团成员比约恩·奥瓦尔斯将《另类事实:知识及其敌人》作为圣诞礼物送给11万瑞典高中生,以期帮助他们对抗虚假信息的洪流。
部分摘录:
我们是否越发抗拒事实?
《科学家称:地球有危险了,因为出现了一类抗拒事实的人》——2015年5月12日的《纽约客》杂志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文章称,这类抗拒事实的人表面上具有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正常机能,但不知怎么,这些机能失效了。而且,给他们看的事实越多,他们似乎就越抗拒事实。研究者提出,可能是从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信息被堵住了,因此这些人的意识无法正常运作。 当然,这只是篇讽刺文章,作者是讽刺作家安迪·博罗维茨(Andy Borowitz)。他对当前形势有敏锐的嗅觉,也很会挖苦。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的一年,博罗维茨就预见到了大选后人们挂在嘴边的词:抗拒事实。总有人以种种方式致力于质疑对周遭世界的既有理解,比如阴谋论者、怀疑科学者、神秘主义者。但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事似乎是前所未有的。突然之间,好像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同一个现实,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事实也失去了共识。我们不免会想,或许博罗维茨写的是真的,我们的大脑确实被什么东西塞住了。 这究竟是怎么了?我们能做些什么?要想深究下去,我们就得从头开始——从基础的哲学问题开始。 什么是事实?简短回答:世界的样子。小到日常琐事,大到宇宙起源,都有事实。有关于我们所思所感的心理事实,关于失业、通货膨胀、犯罪的社会事实,关于疾病和病因的医学事实,也有关于物种发展的生物学事实,关于基本粒子及其运动的物理学事实,还有关于我的厨房是什么样子、名人的爱情生活如何的事实。如果要回答得长一些,带上点哲学意味,那么事实就是使事实陈述为真的东西:事实是使真者(truth maker)。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陈述——比如“有匹马站在我的花园里”——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其真假取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存在什么样的事实。如果真的有匹马站在我的花园里,那么我的陈述就是真的。
你很快就能想到,有许许多多的事实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包括无关紧要到我们不屑于去了解的事实(我头上有多少根头发),以及难以知晓的事实(关于遥远星系中其他行星的事实)。很可能,有许多事实是我们无法知道的,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和宇宙创造有关的事实可能就属于这一类。宇宙如何能从无中创造出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关于人类意识的事实大概也算同一类:大脑中的灰色物质,是怎么创造出我自己非常熟悉的多彩的主观世界的?即便人类是动物中认知能力最强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包括“地球是圆的”在内的大量事实,是我的狗埃利奥特凭它那点认知能力所不能知晓的,同样,也会有很多事实超出人类的认知范围。 因此,说我们抗拒事实,这话多少有点道理。很多事实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因为我们不屑于知道;还有很多事实即便我们想知道,也不能够知道。当然,好奇心始终在推动我们去突破限制,因此最好别为我们能够知道的事实划定范围。我们能够借助新技术去观察遥远的星系,探寻微观世界。我们的科学解释模型越来越成熟,许多长久以来被视为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谜题,比如为什么我们扔出去的东西会落下,物种如何发展,生命是什么,都一下子得到了解释。现代神经生理学在探索意识的本质上可能已经有了进展。在这层意义上,当今人类抗拒事实的程度其实是最低的。 “我们并不抗拒事实,我们只是越来越抗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