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兼具史学、美学、文学、儒释道全方位价值的大书
◎一部历史文化根基性的大书
◎海南岛土著作家孔见为家园创作的品格独具的大传
◎真正有性情有深思的文字,一部蕴含了奥秘与灵气的大传
————————————————
★内容介绍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是“丝路百城传”丛书中唯一一部以整个岛屿(省)为地理单元的作品。海南岛的自然之魅,已经为无数的眼睛所领受。然而,作为人类生活的一个特殊现场,这里曾经风起云涌、撕心裂肺的一切,却杳然沉入历史的深幽与冰凉。本书以随笔的话语,叙述了这座海岛隐秘而传奇的身世,打捞出沉船一般斑驳的人物与事物,在复活再现的同时并加以辗转演绎,从中榨取出丰盈而令人惊讶的意义与滋味——这恰恰是海南岛最令人神往的所在。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事为经纬,由点带面,以个人、具象之事与物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展现每个时代当时的政治体系、社会生活以及诗文的发展等。文中许多象征之物,其蕴义已非物本身,亦折射出人情、风俗、时代等交叉相织的历史迁延。
作者孔见既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一个地道的海南土著,无论从写作还是阅读的角度来看,本书都堪称是对这座岛屿的重新发现,是一部历史文化根基性的大书,打通古今与物我的故园缅怀之旅。
————————————————
★新星出版社社长推荐
通读两遍,孔见先生《海南岛传》的确是一部佳作。 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传记为体,以史实为据,勾勒出了海南岛沧海桑田的数千年变迁。全书一气呵成,特点突出: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与中国大陆相连,与中央版图相连,与中原文化相连,走向东海,走向南洋,走向太平洋。
披沙拣金,窥斑知豹:二十八篇,二十八个重要节点,如同一条主线上串着的二十八颗明珠;每个节点既互相关联,又独立成篇;每篇又都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通读全书,一个立体的海南跃然纸上。
适度延展,收放自如:以苏东坡一章为例,作者先是“放”,用了一定篇幅交待宋代文化、苏东坡的官宦生平;之后,作者把苏东坡“收”入海南,重点讲述苏东坡在海南的经历;文章结尾处,作者又是一“放”,把东坡放在了海南与大陆中原“地脉”相连的位置。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在海南岛本土出生并成长的土著,其家族在海南有绵延上千年的血脉寄递,海与礁、孤独和远陌塑造出作者独特而典型的岛人性格,山水延续,血肉相连,且数十年来对中国以及海南岛的历史反复阅读体察,他将这一切融于血脉,呈于笔下,使《海南岛传》的外在表达形式与内在逻辑线索贯通交汇,兼具哲学拷问和文学慰抚,在纵恣而妥切的文字之舞中,拓展思想维度,呈示精神标高:以“此域”辐射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以“此人”抵达人类整体,以“此事此物”广及众物万象……儒释道贯通,文史哲一体,一部品格独具、旁人难以追仿的大传。
————————————————
★名人推荐
韩少功:
这是一本好书,写得圆熟而舒展,于史中见人,见世情、心性及命运,有纸上的体温和脉跳,因此是一部“活”的历史,打通古今与物我的故园缅怀之旅。《海南岛传》果然最合适由孔见来写。
张炜:
孔见的《海南岛传》摇曳多姿,令人神往,是真正有性情有深思的文字,是一部蕴含了奥秘与灵气的大传,读来如南国海风吹拂,爽悦感慨,痛快淋漓。
徐小斌:
与时下盛行的网红文学形成继而不同,孔见的《海南岛传》严谨、详实、文字优美脱俗,处处用典,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蕴。正如清代沈宗骞所云:“繁山复水,处处宜人,一丘一壑、楚楚有致。”—— 一部海南岛的历史就这样诞生:黄钟大吕、点画离披,波澜老成,丰姿跌宕。海南岛是有幸的,能读到这部书的人也是有幸的。
马良:
《海南岛传》的写作,在我看来,由于历史、尤其是孔见生于兹长于兹的海南岛历史的加入,终于令孔见比较突出的文学、哲学的长处,又有了厚重历史的依托,从而坐拥坚实的抓手,再加上孔见更在意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用得上他写小说的塑造人物的技巧,也用得上他写散文的犀利俊逸的文笔,还用得上他儒释道方面沉潜把玩的功力。在孔见,则第一次完成了文、史、哲的“三位一体”,并且贯通一气,相互支援,珠联璧合。
作者介绍
孔见,原名邢孔建,1960年12月生于海南岛,先后担任《天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主要从事随笔、小说、诗歌写作和哲学研究。出版有随笔集《赤贫的精神》《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诗集《水的滋味》, 评论集《韩少功评传》,小说集《河豚》等。
部分摘录:
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海口西海岸的沙丘上,隐约可以看到对岸的土地和土地上面堆积的建筑物,在起伏的涛声中静静地延伸。那其实是欧亚大陆凸出的边沿,它让在此岸彷徨的人们,意识到自己置身于一座岛屿之上。岛屿的四周是汪洋之水,在古代文献里被称为“巨浸”,腥咸而又苦涩,是鱼类呼吸的空气,但人即便是最渴的时候,也不能吞饮。
如果将时间不断往前追溯,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座岛屿早先是大陆严严实实的一部分,直到大约一千万年前,亚洲南部发生了一场著名的造山运动,它才从大陆上面崩裂开来,掉入巨浸里去,成为一个孤悬海外的陆地碎片。与它同时诞生的,还有这个星球的至高之地——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不同的是,一个是悄然陷落于大海;一个则从海底猛然崛起,横空出世于云端。如此颠山倒海的变化,不是沧海桑田这样的词语所能形容的,但海南岛与大陆的分离,并非一次性完成。据说,进入冰川期,海平面下降,海南岛与大陆间出现断了又连、连了还断的反复,似乎难分难舍,直到最近一个地质年代——全新纪才终于了断。
全新纪有二百五十万年之久,到底具体是哪一个时间段落,实在是让人费心的事情。因为自有文字记载的汉代起,海南岛上就有熊无虎,也没有马,而海峡对岸的雷州半岛,却是华南虎出没之地,历史上频有老虎行凶吃人的事件发生。在生物进化史上,老虎家族的出现晚于熊的家族。曾经一度,人们推断琼州海峡最终形成的时间,是生物演化史上熊出现之后、虎未出现之前的时间峡谷里,距今一百万年前后(参见杨德春《海南岛古代简史》第5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落笔洞里的考古,发现石器时代“三亚人”牙齿化石的同时,也发现了两块被火焰熏烧过的虎骨,让这个推断受到质疑。尽管两块骨头,极有可能是从岛外带进来的。毕竟,在没有火器的时代,打死老虎是值得炫耀的履历;在原始信仰中,以虎骨来辟邪也是常见的事情。近年来,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有的学者将海峡最后形成的时间推延到一万多年前,与岛上发现人类踪迹的时间几近一致。
洪荒时代的地理裂变,使得最早到岛上来的人,必须渡过十八海里宽、波涛翻腾的海峡,这是一段漫长而凶险的旅途。可以这样想象,尚无舟楫之便的时候,这里进行着一场横渡海峡的赛事,旷日持久,海南岛是胜出者脖子上的花环,而那些被淘汰者,都成了鲨鱼的美味。在黎族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就是挟着一根浮木,或是抱着一个葫芦,游过波诡云谲的海峡,登上这小块陆地。是他们发现了海南岛的奇迹,并且奇迹地生活下来,叙述人类繁衍、开天辟地故事的又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