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编辑推荐】
★万众瞩目的天才少女,如何成为了为自由而战的民谣女王?琼•贝兹的成长之旅与回望之书。
作为出道即成名的灵魂歌者,作为美国乐坛至关重要的人物,是她复兴了民谣并将其带给了庞大的主流听众群体,也是她发掘并向大众推荐了鲍勃·迪伦。
★爱与挣扎的自我袒露, 迎击世界的战斗手册,一段二十世纪美国乐坛与激荡岁月的见证史:
关于音乐,关于成长,关于六十年代的浪漫往事,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历史现场,也关于爱与勇气,关于自我与理想主义的并肩成长。
★ 戴过王冠与荆棘,穿过战地与鲜花,经历过万众欢呼与二次入狱,她的人生就是时代的钻石与铁锈:
她曾是鲍勃·迪伦的王后,孪生的地下之星;她曾是马丁·路德·金的同路人,从他那里获得希望和灵感之源。乔布斯曾无比迷恋过她,后来,她在他葬礼上深情献唱。
★ 自由与和平的使者,细说影响时代走向的数次民主与反战运动,她的名字将于马丁·路德·金和甘地一起被人铭记在心:
“仅仅做音乐对我来说是不够的。如果我的生命中不是行动和音乐并行,那么那些声音再动听,也与这个世纪唯一、真正的问题毫不相干——我们如何制止人们自相残杀,我又该如何用生命帮助人们停止杀戮?”
★虹影 高晓松 老狼 许知远 感动推荐 周云蓬 作序致敬
她的人生坚硬如钻、光芒四射,而她的歌声如同美丽而易碎的碗,碗里装的是烈酒和药。
如果世界依然没有变好,那后来者还要像她一样继续歌唱吗?
——周云蓬
【名人推荐】
她的声音能驱散厄运,像是直接对着上帝歌唱。她无所不能。
——鲍勃·迪伦
贝兹女士具有利剑一般锐利的观察力,回忆往事时轻松明快。二十年间,贝兹女士从一名受欢迎的民谣歌手成长蜕变为时代的佼佼者,从这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中,可以读到过去二十年间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她的真诚与理想主义,很打动人。
琼贝兹说:“我并不完美。”然后她补充道:“我过着非凡的人生。”对此没人能够否认。
——《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非常私人的回忆录,穿插着父母、姐妹、朋友以及摇滚乐手、电影明星的故事,行文精彩,令人感动。
——蒂姆·拉博里
她的歌声中透出的渴望和疼痛,听起来像是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憧憬。她的歌唱至关重要。
——安东尼 • 德柯蒂斯
琼·贝兹纯粹的歌喉令百万观众为之惊艳,她还坚定地依据自己的无党派信仰行事,这本回忆录会继续刺激她的读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波士顿环球报》
【内容简介】
——钻石般的坚硬明亮,铁锈般的时光擦伤,
歌唱自由的民谣女王,坐在60年代的鲜花荆棘之上。
20世纪传奇歌手琼·贝兹,以真挚坦诚的笔触回望自己的传奇人生,讲述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少女如何成长为美国民谣的关键人物,进而又成长为以歌声和行动对抗不公和暴力的和平使者。
从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长故事,到作为横空出世的民谣少女,面对一夜成名的悸动与挣扎,再到与迪伦的相知相爱、与马丁•路德•金并肩同行,她穿越了20世纪60年代的风云悸动,也经历了数种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交战,但仍然保持着纯粹,实现着自我和理想主义的并肩成长。她穿越过战地与鲜花,为争取正义与和平积极行动,曾冒着生命危险在空袭中访问越南。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勇气,关于六十年代的青春,也关于自我挣扎和坚定信仰的回望之书。她写道,“这人世间的挣扎啊,变成了我们的眼泪和笑容。”
作者介绍
琼·贝兹(Joan Baez)
美国音乐人、词曲家、社会活动家、传奇民谣歌手。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登上歌坛之后,她的作品始终热切关注着时代、社会与人民,在六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同时,她一直投身于社会活动,在反战、反暴力等领域奋斗,呼吁自由与民主,为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在其职业生涯中,琼·贝兹发行了三十多张专辑,至今已公开演出六十余年。2007年,贝兹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2017年入选摇滚名人堂。
部分摘录:
我的记忆之眼 在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速烤箱和新改良的吸尘器及速干衣物出现很早之前,我们就从母亲那里一点一点、一年一年学会了所有东西。我的母亲就像一只母鸡,而我父亲是只公鸡。我们都是小鸡崽,也是小帮手。每当晚上六点,一家人准备就餐时,母亲都会解下围裙挂在一张椅子上。她会洗洗手,用厨房的毛巾擦干,把头发往后拉,坐在桌子的末端,深吸一口气再舒出去。她特别漂亮。
我的母亲琼·布里奇出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是两姐妹中的老二,在美国长大。她的母亲在她两岁时就去世了。她的父亲是一位十分仁慈、自由、聪明的圣公会牧师,爱上的女人却专横跋扈。母亲的姐姐宝琳比她大两岁,常被母亲死后父亲续娶的两个女人虐待。但不知为何,宝琳长大后越发像雷诺阿[1]画中的人物。一头金发,皮肤白皙,胸部丰满,有一双蒙眬而极为忧伤的眼眸。她从不抱怨自己遭受的虐待,而是无休止地原谅,为了她的基督徒道德标准,付出多年苦痛和一辈子深重忧郁的代价。我母亲反而因为被忽略,并未受到那般虐待。她极力反抗继母的家暴,到了拼命防护身体被打的程度。母亲属于深肤色美人,身形纤弱、棱角分明,很有魅力。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很美。
后来,书籍、自然、舞蹈、诗歌,以及与父亲用知识彼此为伴,成了宝琳的庇护所。母亲则徜徉在夏日剧院、丛林里,偶尔也会跑到朋友家躲起来。再后来就是奥克伍德中学,在那儿的短暂生活却像是她童年黑暗篇章里的镇痛剂。两姐妹也是彼此的庇护所。
十八岁时,宝琳嫁给了一位英俊的鬈发艺术家,住在缅因州的艺术家社区。外祖父留下另外两个遗孤后,因肝病死去。母亲则与一个接一个的养母们生活,她们照顾她,给她买好看的衣服,试着让她受创伤的童年回归正常。母亲说到那段时光就如一场记忆模糊的梦。她不知道如何过自己的生活。她像风中的一片树叶,飘荡无所依。她既无自我驱动的野心,也无养母们的鼓励,因此从没想过要成为一名演员。她屏住呼吸,猜想接下来会有什么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时她遇到了我父亲。
当时她正参加德鲁大学的舞会,挽着一位年轻的追求者,却(透过大酒杯,我经常脑补当时的画面)盯着一个英俊得要命的青年男子——深色皮肤,一头厚鬈发,牙齿洁白发亮。他坐在学校的台阶上,被一群叽叽喳喳的专注的女孩围住,他一边发出声音,一边用手模拟飞机俯冲轰炸的动作。他发现我母亲在那群仰慕者之外,便冲她眨眨眼。她害羞得不行,慌忙离开,克制住自己滚烫发红的脸。
这个后来成为我父亲的年轻人,两岁时从墨西哥中东部的普埃布拉来到美国。他的父亲放弃了天主教信仰,转为卫理公会牧师,现在则选择与美国的弱势群体一起工作。阿尔伯特成长为一名阳光、心地善良、有魅力、有创造力且勤奋的小男孩,极为敬重父母和上帝,对周遭事物无穷好奇,尤其痴迷于晶体收音机的构造。他住在布鲁克林,十九岁时就在父亲的教会讲道。记忆中,我曾去过那所阴森瘆人的赤褐色砂石房子里拜访他的父母,那是他长大的地方。从正门台阶走进漆黑的走廊时,温度会降低15摄氏度,那里闻起来潮湿、神秘、古怪,像燕麦片。他父亲身上有棕榄肥皂的味道,笑声亲切而温暖,他妈妈却很是让我们害怕,因为她非常严厉。我父亲一开始也想成为牧师,但改变主意,转而选择数学,最终选择了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