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余下只有噪音 : 聆听20世纪-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022年7月12日

简介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作者介绍

亚历克斯·罗斯(Alex Ross)
199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6年起为《纽约时报》撰写乐评,著有《余下只有噪音》(The Rest Is Noise,2007)和《倾听》(Listen to This,2010)。《余下只有噪音》荣获2007年美国国家评论奖、《卫报》优秀图书奖,当选《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和《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并入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罗斯获颁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艺术与文学奖,以及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曼哈顿音乐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部分摘录:
1928年春,《蓝色狂想曲》的作曲家乔治·格什温游历欧洲,会晤当时的知名作曲家。在维也纳,他到阿班·贝尔格家中拜访。那时已经是贝尔格的《沃采克》在柏林上演三年过后,那部血污浸透的歌剧充满不协和音,虽阴暗却品位极高。因为要款待美国客人,贝尔格特意请了四重奏团来演奏自己的《抒情组曲》,就是那部将维也纳抒情手法提炼成了迷幻剂的作品。
当轮到格什温上钢琴弹奏自己的歌曲时,他犯疑了。贝尔格的作品让他愕然。他自己的曲子配得上那种昏暗奢靡的效果吗?这时贝尔格一本正经,看着他说:“格什温先生[2],我们不妨就音乐论音乐。”
可惜事情不那样简单。说到底,凡音乐都要通过声音这个共同的物理现象对听众产生作用,也就是震动空气刺激感官。但是在20世纪,音乐生活分解成形形色色的文化与准文化的大杂烩,它们各有各的语汇,各有各的行规。某些形式较另一些形式更为普及,但是没有一种形式赢得社会的普遍喜爱。给一个群体带来欣喜的东西让另一个群体感到头痛。嘻哈音乐让十几岁青少年神魂颠倒,却让他们的父母亲们感到恐慌。震撼老一辈人心灵的通俗经典在孙子辈耳中是毫无情绪的陈词老调。对一部分人,贝尔格的《沃采克》是所有歌剧中最有震撼力的一部。格什温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之一,他在《波吉与贝丝》中刻意追求同样效果,〈夏日时光〉一曲贯穿始终的迷蒙和声就可见一斑。而对另一部分人,《沃采克》是假恶丑的集大成。类似意见不一很容易就激化起来,我们往往不能容忍旁人的不同喜好,有时甚至引发暴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被美的东西所征服。约翰·凯奇在他的《沉默》一书中写道:“无论我们身在何处[3],我们所听到的大部分都是噪音。我们试图忽视噪音时,它会令人烦躁。不过当我们侧耳倾听时,却会发现它如此迷人[Ⅰ]。”
20世纪古典音乐创作是本书的主题,这些音乐在很多人听来就是噪音。它仍然是一门尚未被驯化的艺术,一种异己的地下活动。就在杰克逊·波洛克的泼彩抽象画在艺术品市场上卖出了过亿美元价钱的同时,就在全国各地大学的学生宿舍里都已经在详尽分析马修·巴尔尼或者大卫·林奇这些人的实验性作品的同时,与那些创作不相上下的音乐作品一旦在音乐会演出,仍然让听众如坐针毡。在周围世界中它们还尚未争得一席地位,古典音乐被人固定联想为死人的艺术,从巴赫创始,到马勒、普契尼告终。很多人不知道仍有作曲家在写古典音乐,听说之后也认为是笑话。
然而这类声音并不是古典音乐一家独创。无调性和声在爵士乐里经常可以听到,先锋派音响在好莱坞电影音乐中也不陌生,极简主义从“地下丝绒”走红以来已经在摇滚、流行及舞蹈音乐中到处通用。有时候,音乐好像是噪音,是因为创作者本意在于制造噪音。有时候,比如贝尔格的《沃采克》,音乐把熟悉的成分与怪异的成分混在一起,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交替出现。又有时候,音乐忽然呈现出无与伦比之美,人人听到都会屏息瞠目。奥利维埃·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有着高扬的歌唱性声部,也有轻柔回荡的和声,每次演奏都能取得绕梁经日不绝的效果。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