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秦始皇巡游南方时病死沙丘,秘不发丧。胡亥得赵高、李斯之助,矫诏即位,却登基不过三年便身死国亡。这段载于《史记》、流传千年的史实,近来竟因西汉竹书《赵正书》的出土而备受质疑。
辛德勇教授从解析《赵正书》的形制入手,通过对读《史记》与《赵正书》,一方面论证了《史记》等传世文献的信实性,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赵正书》作为小说的性质,进而重新定义了汉代及其以前的“小说家”。与此同时,本书展现了以“焚书坑儒”而留下千古骂名的秦始皇,其重视儒生与儒学的一个侧面,梳理了这天下第一位皇帝的姓、氏与名,破解了某种程度上决定秦朝命运的宦官赵高的身份之谜……在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常人习焉不察的“小问题”之后,秦王朝波澜壮阔又众说纷纭的兴亡大历史随之露出了真容。
作者介绍
辛德勇,1959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包括目录学、版本学和碑刻学等方面内容),旁涉地理学史、地图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史等许多其他学科领域。
主要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旧史舆地文录》《旧史舆地文编》和《读书与藏书之间》(共二集)《困学书城》《纵心所欲》《石室賸言》《祭獭食蹠》《中国印刷史研究》《那些书和那些人》《书外话》《史记新本校勘》,以及《建元与改元》《制造汉武帝》《海昏侯刘贺》《海昏侯新论》《发现燕然山铭》《学人书影初集》等。
部分摘录:
新发现带来的新问题 发现《赵正书》的消息稍一透露,就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文中所记史事与《史记》等传世典籍的重大差异。其实不仅社会公众为其新奇异常惊诧得“舌挢然而不下”,专家学者更从史料学角度对这些内容投以庄重的目光。
在《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之《释文·注释》部分这一篇的篇首,具体整理者代表整理组全体成员述云:
《赵正书》的部分内容与《史记》之《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中的某些记载相似,有些段落可以看出明显同出一源。但在一些重大史事的记载上,《赵正书》与《史记》差异很大,例如说秦二世胡亥之继位是由秦始皇死前认可,而非李斯、赵高等人密谋篡改遗诏。可见关于秦末历史,汉初已有不同版本的记述流传,《史记》所取只是其中之一,《赵正书》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新史料。
整理者对《赵正书》与《史记》纪事的重大差异,显然持有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是将《赵正书》中的这些内容,看作是汉初人对秦末历史的另一种“记述”(案所述“不同版本”一语用词似乎不够妥当,这里所说“版本”更像网络流行文化的语汇,而不应该是历史学研究的专业用语),而且是“宝贵的新史料”。这里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是把《赵正书》与《史记》等量齐观,看作是同样的记述“秦末历史”的史学著述。
另一方面,《赵正书》的具体整理者在撰著专文论述其史料价值时,尽管认为“司马迁是一位严肃的史学家,作为太史令,他参考的典籍更为广泛,其中还包括了秦国史书《秦纪》在内。《赵正书》的撰写目的是‘以史为鉴’,在史实方面未必都经过详尽稽考。因此,对于一些大的史实,在无其他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并不能轻易否定《史记》的记载”,但还是提出如下意见:
大概在西汉早期,与《赵正书》类似的记述可能有多个版本。《赵正书》的一些记载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史记·蒙恬列传》等有一定出入,而且某些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目前还不能断定何者更符合历史史实。
显而易见,这是讲那些《赵正书》纪事与《史记》的重大差异,孰是孰非,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赵化成《北大藏西汉竹书〈赵正书〉简说》,刊《文物》2011年第6期),更为清晰地体现了以竹书整理者为代表的学术界很多人的看法。这一看法的出发点,当然还是前面提到的对其历史“记述”性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