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正统经济学立足于完全竞争假设,从理想化的视角研究资本主义的运行,假设具有完全信息的、完美的“代表性行为人”会做出理性的、最优化的选择。大多数非主流经济学则采取相反的策略,强调的是这一制度的低效率、不平等和不平衡,认为支配着现代世界的是不完全竞争。事实上,两者都以完全竞争作为基本参照,并试图加入各种各样的“不完全”,以弥补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在《资本主义》一书中,安瓦尔·谢克没有拘囿于上述任何一种观点,而是立足于一个全新的研究起点和视角——真实竞争。在他看来,“真实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调节机制,它与所谓的完全竞争之间的差异,就像战争和芭蕾之间的差异一样巨大”。他证明了,即使不借助超理性、最优化、完全竞争、完全信息、代表性行为人或所谓的理性预期等理想化假设,也能够推导出被实践和理论证实的经济学结论。这一视角使得他可以用几乎崭新的眼光看待经济学分析的所有要素:供求规律、工资和利润率的决定、技术变革、相对价格、利率、贸易条件及平衡、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以周期性复现的普遍性危机收尾的长期繁荣。
谢克试图构建一个“现代经济学替代性框架”,并将每一个理论都与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的对应观点进行对比,通过大量的模型、图表进行经验检验,还成功预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谢克分析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并用扩展的视角探究这一主题。这正是古典经济学以及凯恩斯和卡莱茨基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任何对资本主义和一般经济学感兴趣的人都能从这部独创性著作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作者介绍
安瓦尔∙谢克(Anwar Shaikh),美国享有盛誉的政治经济学家,1971—1972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1973年至今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目前担任《剑桥经济学报》的联合主编,并在“新学院印度-中国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等职务。
部分摘录:
从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劳动者是积极主动的行为人,他们在劳动工具的帮助下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在一定时间之后生产出产品。因此,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劳动过程,尽管(如同葡萄酒的酿造过程)生产时间往往会超出劳动者工作的时间(Marx 1967b,238-247; Shaikh 1982,68-72)。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命题反过来并不一定成立,因为古典经济学并不把所有的劳动都看成生产劳动(例如,从事购买、销售、货币交易的劳动就不是生产劳动)。本节的最后将简要说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区别。
4.2.1 流动资本投资与固定资本投资 因为生产需要时间,所以投入品的获取和使用必然发生在最终产品形成之前(Gilibert 1987,990):生产必须在其能被实现之前就开始进行。因而,生产任何有计划的增加都要求预先支付追加的原料及劳动力。我们把这样的支出称为流动资本投资,其目的是增加产出。另外,我们把对厂房及生产设备的追加购买称为固定资本投资,其目的是扩大产能。因此,总投资由流动资本投资和固定资本投资组成,这两种投资都会催生新的需求,但前者还同时创造了新的供给,后者则同时创造了新的产能。流动资本投资的目的是调整供给以应对需求变化,因此在短期内不能被视为“外生变量”。类似地,固定资本投资的目的是调整产能以应对需求变化,因此从长期来看也不能被视为外生变量。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和卡莱茨基主义视角将总投资视为外生变量,这显然缺乏依据。这两种投资对宏观经济动态变化的影响将在第13章中讨论。
除了著名的奥地利学派(Kritzner 1987,148)外,生产时间消失在其他大多数理论框架的视野中。在新古典理论中,劳动和资本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同等的“投入品”,从中形成即时和最优的产出(Beaulieu and Mattey 1998,200)。投入-产出经济学关注异质性实物投入和异质性实物产出之间的关系,却往往让劳动和生产所需要的时间消失在视野中(Leontief 1987)。新李嘉图理论本质上采用的也是投入-产出框架,但经常关注的是价格而非数量。劳动的重新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资在价格和利润的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劳动时间本身通常仍然在理论框架之外(Sraffa 1960,chs.1-2; Kurz and Salvadori 1995,chs.2-4)。最后,卡莱茨基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通常将生产视为需求的附带现象,在这里,产出被假设为会对需求的变化即时做出反应(Pugno 1998,155; Godley and Lavoie 2007,65)。
这些理论框架不考虑生产时间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们经常暗含了一种静态的假设情形,在这种情形中,所有的平衡都会在给定的水平上重复。这导致时间本身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考虑到在再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平衡或中断,这种错觉就会被消除。[1]于是,突然之间,生产时间以及诸如存货存量和货币存量那样的缓冲对实际路径的动态变化过程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