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力图破除公众对新媒体的理解危机和认知焦虑,从逻辑思维的高度来梳理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本中以全新的生态观念实施架构,围绕新媒体生态系统中执行“价值供给”和“价值交易”这两个核心功能的“内容生产”和“商业变现”环节进行展开;力图将新媒体置于历史源流的分析框架中,不仅讨论新媒体的新特征、新规律,更通过比较研究,揭示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本质差异;通过聚焦关键议题和裁剪匹配的案例,为读者提供一个尽快掌握新媒体本质的思考图谱。
作者介绍
高阳,青年新媒体学者。在中国传媒大学取得广告学硕士学位和传播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广告学术界泰斗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创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和全球知名传播专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山本武利教授。 现任教于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担任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传媒大学战略传播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特许与专卖商品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云南省广告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部分摘录:
作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集群催生的新兴事物,新媒体自诞生之日起便占据了时代的高位势能,经过短时期的高速发展,其影响力便已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个体的生活形态、社会组织的运转方式和产业经济的商业模式。这种横空出世、高速迭代和摧枯拉朽的发展态势在为新媒体收割公众注意力、使其成为国民级热词和关注焦点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理解危机和认知焦虑。
公众对新媒体的理解危机主要有三个结构化的成因。一是传统媒体理论和传统传播学知识在新媒体时代的失效。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迭代是一种非连续性的破坏式创新,颠覆了传统媒体理论的有效性、传统传播学知识的阐释力和传统知识精英的解释权。运用传统媒体理论和传统传播学知识来理解新媒体无异于刻舟求剑。理论是认知事物的工具,传统媒体理论的失效令公众在理解新媒体时出现了工具缺失问题。二是新媒体自身的高速演变性。新媒体是一直处于高速变化和迭代当中的非稳定态事物。正如计算传播的推送决策是在几十毫秒内瞬间做出的,新媒体本身就是极速演进的代名词。高速演变的特性使得对新媒体的认知沉淀速度大幅落后于其变化速度,这是新媒体认知焦虑的主要来源。三是新媒体舆论空间的嘈杂性。新媒体通过赋能的方式让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个体都拥有了媒体化的可能性。话语权拥有主体的泛化造成了新媒体阐释信源的多样化和阐释信息的碎片化。这在消解传统知识精英阐释权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公众认知的无所适从。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不断割裂公众的心智资源,令新媒体阐释信息的生产和公众理解之间出现了诡异的反向互动关系。有关新媒体的阐释信息越多,公众对新媒体的理解越困难。
因此,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破除纷繁现象的遮蔽,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认知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在布局上,本书将以全新的生态观念实施架构,围绕新媒体生态系统中分别实现“价值供给”和“价值交易”这两个基础功能的“内容生产”和“商业变现”环节展开分析。本书力图将新媒体置于历史源流的分析框架中,不仅讨论新媒体的新特征、新规律,更通过比较研究,揭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本质差异,借助传统媒体阐释“新媒体何以谓新”这个根本命题。这样做的价值有两方面,一方面,为被传统媒体思维占据认知的读者提供一个转换思维的杠杆;另一方面,对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用户而言,新媒体即媒体,媒体即新媒体,拉长历史的焦距也为互联网时代出生的新媒体用户提供一个参照,令其更深入理解新媒体的本质。在写作上,本书尝试通过聚焦关键的议题和选择匹配的案例,为读者提供一个有助于尽快掌握新媒体本质的思考图谱,以帮助其节约新媒体时代最具价值的资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