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事物掌故丛谈(套装共10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1) 180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事物掌故丛谈》是一套中国日常民俗的考据型百科全书,系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书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丛书》。 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优秀通俗读物奖”、第八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整体设计奖”。
此次编辑加工过程中,凡书中引用古籍文字,主要参照中华经典古籍库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数据库进行校订,辅以部分刻本、抄本(如四部丛刊本、学津讨原本、百川归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以及权威可靠的近人校本。还延请当代书画金石名家邓明、潘方尔、赵澄襄诸位先生分别题签、治印、配画。随文插图则采用《点石斋画报》图片。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形态?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在考证典籍记载的基础上,将五百多种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编辑推荐:
民国民俗学大家杨荫深先生大作,全新校订推出!
1.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民俗文化、典故趣闻、轶事传奇、市井百态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2.述华夏之古,记乾坤之鉴,这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3.精心梳理,严谨考证,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料集。
4.内容宏富,收录广博,这是一部底蕴厚重的百科全书。
5.全套书辑录大量正史、野史、方志、笔记等前贤的古籍,透过史料记载探索中国民俗文化的渊源。
6.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古今中外典故常识,领略先人有滋有味格调清新的民俗风情。
7.精选130多幅《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画报》里的图片作为插图,让语言更有“画面感”。
8.古人过端午节,我们也过;古人讴歌的牡丹、芍药,如今依然被赏玩……这几千年的岁月,其中的往事,仅需翻开这套书,细细品读,方能明了。
9.按照杨荫深先生撰写《事物掌故丛谈》的初衷来说即:不谈军国大事、典章制度,只谈日常事物、风俗人情;不求深奥,只求生趣;不构鸿篇巨制,只图探明原委。——杨荫深

作者介绍

杨荫深(1908-1989)
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民俗学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游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日常事物掌故丛书》(1985年改称《事物掌故丛谈》)等。

部分摘录:
我们现在称某年的年,在古时有许多不同的称法,唐虞时称载,夏称岁,殷称祀,至周始称为年,所以现在的年,是从周时才开始的。年本来作秊,从禾千声,谷熟的意思。因为禾是一年熟一次,所以就借作纪年的年。至于载是取万物终而复始,岁是取岁星年行一次,祀是取四时祭祀完终。
一年分为四时,就是春夏秋冬,相传始于神农。春是蠢的意思,使万物到此而出生;夏是假的意思,使万物假此而生长;秋是就的意思,使万物因此而成熟;冬是终的意思,使万物至此而终成。此四时又称四季,是因为每时又分孟仲季三月,以至季月须改时的缘故。孟是始,仲是中,季是末,就是首月中月末月的意思。
但例外的也有一年分为三时,那是佛教徒们以气候寒热来分的,即以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为热时,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为雨时,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为寒时。这只是分法的一种,在事实上并未通行。
在古代,因为人们智识的简单,所以将四时分配于四方及五行,并附会以种种帝神的名称。如以春为东方,五行属木,帝为太皞,神为勾芒;夏为南方,五行属火,帝为炎帝,神为祝融;秋为西方,五行属金,帝为少昊,神为蓐收;冬为北方,五行属水,帝为颛顼,神为玄冥。其实五行乃是五材而已,初见于《尚书·洪范》、《大传》(《尚书大传》的简称——编者注)。所谓:“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意义,其后则一切皆以为与五行有关,且倡相生相克之说,于是五行便闹得乌烟瘴气,成为迷信之谈了。至五行中的土,则在中央,帝为黄帝,神为后土,与上引四帝,即古时所谓五帝也。
又古人纪年,最初不用数字而用干支。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取义木的干枝,后简作干支。相传为天皇氏所创,黄帝时大挠始以天干配地支,以作甲子,如甲子乙丑以至壬戌癸亥之类,俗谓之六十甲子,凡纪年月日时都用的。但最初仅以甲子纪日,其用以纪年的,则别有名目。《尔雅》《史记》均有记载,但微有不同,兹列表如下: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