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城市是件花衣裳》收入丛书“大家读大家”(第二辑),该丛书邀请当今人文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名家名作,让普通读者也能从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中走进文学的殿堂。“恋物”是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文化思潮。思想者们以不同的理论视角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苏珊·桑塔格”的张小虹教授,是研究“恋物”与时尚的巨擘。本书尝试将张爱玲、鲁迅和金庸的文学文本置于“恋物”思想视域之下,一方面游走于文学艺术世界,另一方面又融会贯通于理论思想史,从文本里里找出对应的描写,从头发、指甲、橱窗、衣柜、织锦缎夹袍、辫子、树皮儿衫等等,绘声绘影,碰撞出了许多深刻新奇的创见。
《城市是件花衣裳》是有中国“苏珊·桑塔格”之称的张小虹教授在“恋物”方面的思考精华。“恋物”是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文化思潮。在“恋物”的视界下,张爱玲、鲁迅、金庸等名家名作以新鲜而有趣的面目呈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介绍
张小虹,中国台湾女作家,毕业于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后获美国密歇根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为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现任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著有《资本主义有怪兽》《身体褶学》《假全球化》《穿衣与不穿衣的城市》《后现代女人:权力、欲望与性别表演》等。
部分摘录:
恋物张爱玲:性、商品与殖民迷魅 大三那年,由永和搬回复兴北路旧眷村改建的住宅,老邻居多还在,但对着十四层的电梯大厦,总有着脚踏不着实地的戚然。地方还是老地方,却寻不着任何可以拴牵记忆之处,整个人飘忽如游魂。在这个错愕的异质空间里,我在家的遗迹之上又有了家。
从小没搬过家,鸡犬相闻的窄窄巷道,村子的老树与夏日沉沉的草地,曾经恍惚以为这就是天长地久的地方,而第一次搬出去就五六年,改建好搬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母亲过世,我也由懵懂的小女孩变成了有模有样的大学生。
搬出搬进之间,被迫丢了不少东西,但有只盒子却是在搬回来后的半年才丢的。盒子里装着两件小时登台表演的芭蕾舞衣,一件用金葱布和黄褶纱做的,记得是跟秋天落叶有关的舞码,另一件是紫缎上缀着珠花亮片配紫纱裙,跳什么早忘了。来来回回舍不得丢,但真的是爬满虫子了。有日心一横,叫妹妹顺手带到楼下去。
总是在这种时候记起张爱玲。当华服变缊袍、陈丝如烂草,涌起郁郁苍苍的身世、母亲与耽溺,或许就是我“恋物”张爱玲的情结所在,而今要用典雅端庄、正经八百的论文形式处理的,其实也正是千丝万缕却欲解还结、死缠烂打依旧死心塌地的心理纠结,是张爱玲,也是我的“恋物”。恋物不就是一种“患得患失”吗?拥有时怕失落,而只有不断的失落才可印证曾经拥有。恋物不也是一种“幻得幻失”吗?“幻”影的“幻”,“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幻”。恋物当然更是一种“换得换失”,是置移、替代与否认的心理机制,从来就不曾失落过,只因从来就不曾拥有过。
在下面如恋人絮语般的长篇大论中,我将有样学样于另一位女性主义学者寄深情于学术。(哪个写女人的女人不自恋?)托里尔·莫依在写《西蒙娜·德·波伏瓦》一书时,刻意回避了“传记vs.文本”的二元对立。对她而言,“她留给我们有关小说、哲学、自传和书信文本的交互指涉网络,正是我们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在此主体性与“文本性”相互叠合交织、相互建构形塑。因此下面讨论的张爱玲,将包含各种文本与社会、文化脉络文本,有小说、散文、评论、剧本、照片、书信等,我们的张爱玲依旧是一个未曾终始的文本。
在理论架构上,将以“恋物”与“恋物化”为主,借力(后)殖民研究的“殖民凝物”。总而言之,写张爱玲恋物的论文,既该有情书的缠绵,也该有小报的耸动,在东家长、西家短的碎嘴聒噪中,牵肠挂肚、绘声绘影我们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