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高效工作法4册套装-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2022年7月12日

简介

《极简思考》   在职场上,正确沟通的重要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本书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结构化思维过程。   不同于”从数据得出结论”的传统方法,”结构化思维过程”以论点作为核心来构建整体方案,在初期就将重点放在提出容易理解的假设上,并找出沟通对象的利益触动点,通过合理引导让对方得出我们的结论。 《蜥蜴脑法则》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蜥蜴脑”。蜥蜴脑极其聪明,而且运转极快,能在极短时间内轻松做出准确判断。它不仅高效,而且不知疲倦,昼夜不停,无法阻挡。所以只要学会跟对方的蜥蜴脑对话,效果就会事半功百倍! 《清晰表达的艺术》   很多人都认可直截了当的态度,但只有少数人会这么做,为什么?这是因为直截了当让人不舒服,有话直说会威胁到眼下的安乐窝。本书指出了职场沟通中常见的弊病,并列举大量的实例。并指导我们如何走出沟通的舒适区域,如何将清晰表达变成一种日常行为,减少多余的沟通,如何打造高效的企业文化。 《全神贯注的方法》   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我们都需要全神贯注。如果能全心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中,达到忘我的状态,我们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作者介绍

 迈克•费廖洛(Mike Figliuolo )   作为全美知名、备受推崇的演说家和培训师,迈克•费廖洛及其团队帮助来自世界知名公司的成千上万领导人掌握了更清晰、简洁、高效的工作法。   吉姆•柯明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DDB(恒美广告)首席战略官及全球品牌策划总监,美国西北大学大众传播学教授。他在DDB任职27年,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是如何做决定的?”本书就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结。   多米尼克•穆特勒(Dominic Multerer)营销官、演说家、作家。他16岁时就被德国商报(Handels-blatt)评为”青年营销官”,先后为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服务过。后来他又在科隆商学院和欧洲管理学院(EMS)任职,成为德国优秀青年高校教师。   托马斯 M. 斯特纳,斯特纳研究过东西方哲学和现代体育心理学,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技师和爵士乐钢琴家。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他在一家大型演出艺术中心担任首席音乐会钢琴技师,与此同时,他还经营着一个钢琴再造工厂,将那些老式钢琴修复至新出厂的水平。他还是卓有成就的音乐家、私人飞行员、射箭练习者、高尔夫球员。

部分摘录:
很多人都认可直截了当的态度,但只有少数人会这么做,为什么?直截了当让人不舒服,会威胁到眼下的“安乐窝”。
德国足球运动员托马斯·穆勒,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及落选的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的妻子戈尔乌特·施泰因布吕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三人近期在媒体上发言,都开始有话直说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清晰表达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解释他们为什么和球门或者奖牌擦肩而过;政客们通过外交手段呼风唤雨,并公开地谈论他们的政治要求;名人的妻子哭诉与被野心腐蚀的另一半一起生活是多么艰难。如果这些表达是清晰明确,那真是荒谬!
我在网上做过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接下来的几点是我所注意到的:
1 清晰明确的表达并不是常态,而是一种例外。当有人总是直接说出一些事的时候,这些内容就不可能登上报纸。如果昨天还是含糊不清,今天却突然有一说一——轰,头号新闻!
2 “有话直说”时常出现在一些负面信息当中:酒鬼或者瘾君子,过激、任性的青少年,这些人往往经常被冠上“口无遮拦”的名头。
3 在比赛中失败后我们才会听到真正的实话。孩子掉到井里时我们才会说出实情。出现危机时我们才会实话实说,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当您对清晰明确持有些消极想法的时候,那么尝试一下改变自己的看法。我对清晰明确的看法如下:
1 清晰明确必须是一种常态,而不是特例。它不应该再是报纸上轰动的大标题,而应该纯粹地成为(商业上)每天的日常行为。
2 “有话直说”不应是负面的,而应当是建设性的。它会有所伤害,但没关系,最终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
3 在没有足够的准备前,人们不能过早地尝试直截了当。在产生危机的时候,刺耳的话语大多只是口无遮拦的指责,并不是直截了当。
您在网上找到有关“清晰明确”或者“直截了当”的正面例子了么?找到了?那真是感谢上帝,还存在着对这种态度表示欢迎的积极迹象。是啊,有些地方甚至对直截了当求之不得呢。例如:“职工们要求管理层最终做到清晰明确地对话。”(但是请注意这句话中“最终”这个词——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却仍旧没有直截了当地表达?)在讨论中有时会听到一句“请您现在把话说明白了”,或者人们会要求政治人物把话说清楚了。对此我的印象首先是:这时其实已经太迟,一切事实已经被迷雾所笼罩,没有人可以看得清了。其次,这些要求已经很难发挥成效,事情已经发生,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直接促使我产生了疑问:当媒体声称某人“有话直说”的时候,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我不想进行过分的概括,但人们在新闻、脱口秀或者新闻发布会中总是能听到如出一辙的说法。他们努力地想要争取到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注意力,并大言不惭地宣称这就是真相,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
还有一个现象,让我觉得很好笑:球队管理层中总有着一些保持沉默、却又向往着“有说直说”的人。这些人从不向下属表达真实的想法,对管理团队中的同事也是如此,更不要提面对公众了。但是,他们每年会花重金聘请企业顾问,希望能直截了当地指出球队存在的问题——但必须闭门长谈!最好连门锁都锁上。
为什么有话直说就这么难
当人们不喜欢去做某些事的时候,有两种可能性——人们在刻意回避这些事,因为它是不好的、令人痛苦的、危险的,至少是让人害怕的。例如夏天的时候,很少有人敢跳进莱茵河里洗澡。虽然近些年莱茵河的水质好了很多,但与埃菲尔山区 [1] 的清澈湖水相比,还是太恶心了,而且莱茵河中段的湍急水流也是有危险的。跳伞从某些方面来讲真的不比驾车更加危险,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这一跃充满了害怕。
害怕还是阻滞
另外一种可能,是因为某些事物难以被人们把握,从而使人产生了回避情绪,心理学家称之为“阻滞”。某些事情毫无疑问是好的,是有积极作用的,却往往没有人去做。举个例子,几乎没有谁会否认体检对于癌症预防的意义。虽然医疗保险会承担费用,但没有多少人真的会去。为什么呢?因为麻烦而且会花费很多时间么?的确如此,但这并不是“阻滞”真正的原因。倒不如说,人们对于“癌症”这个主题并不关心,于是宁愿在不清不楚中回避它,至少在表面上可以继续开心地生活下去。尽管人人都明白,“清晰”与“明确”才能使人从担心中解脱出来,而“含糊”与“迷茫”只会使负担越来越重。
对于企业来讲,清晰明确的作用也是相同的。没有哪个管理者会否认直截了当是有益的。既然很多人都认可直截了当的态度,但只有少数人会这样去做,为什么?
直截了当让人不舒服,会威胁到眼下的“安乐窝”,是铤而走险。
举个极端的例子。作为一名拜仁的球迷,我清楚地记得,在2007年11月召开的拜仁慕尼黑年度全体股东大会上,乌利·赫内斯 [2] 那段堪称传奇的发言。那段发言使得现场的气氛很糟糕。在球迷中一直对成功的联赛俱乐部有许多诟病:这些俱乐部都非常商业化,都抛弃了旧的传统,昂贵的比赛门票,体育场里越来越多花里胡哨的玩意(对此,那些“真正的”球迷却并不买账)。而现在的德甲俱乐部却把奉承球迷变成了一种常态。什么“没有你们的话我们什么都不是”,或者“你们是世界上最棒的”,如此这般。而乌利·赫内斯却打破了禁忌——他批评了自己的球迷。原话是这样的:
应该对你们那糟糕情绪负责的人是你们自己而不是我们。你们怎么不想想,是谁整年努力地让你们只花7欧元就能在南看台看球?你们怎么不想想,到底是谁为你们支付了这些钱?这些经费都出自那些坐在包厢里的赞助商,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座安联球场 [3] ,你们现在还在冰天雪地里看球,只能去看像博尔顿 [4] 那种只有12000名观众的球队……我听到有人说“这样对于慕尼黑1860队 [5] 来说已经很好了”……这一点都不好!任何俱乐部或多或少都会输球,但我们仍旧生存着。谁应该对这些负责?是球迷,那些还活在过去的球迷。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