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清史-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1) 176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合著名史学家郑天挺所编《上编》与南炳文所编《下编》为一部完整的清史名著,全书自追述满族先世的发展源流及满族的兴起始,迄于鸦片战争前夕。
本书熔铸各位撰稿人的学术见解与研究心得,吸取了清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详实,生动精炼,篇幅适中,兼顾了学术性与普及性,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之一种。
全书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结构布局安排合理,尤其是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历史内容设专章专节予以讨论,将时间线索与重要事件相结合眉目清晰,有利于读者研读。二是内容丰富,同时重点突出,善于发掘清史中富有特色的内容,并将之穿插于各个章节,多方面、多角度的记述清代历史上的各种现象。三是在朴素扎实的史实陈述中吸收以往学术成果,并见出独立的学术见解,给读者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作者介绍

郑天挺(1899—1981),字毅生,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1921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作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并于1933—1950年兼任北大秘书长,于西南联大期间兼任联大总务长。1951年,调至南开大学,先后任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次年接任执行主席。曾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不仅培养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而且多次作为骨干、具体领导者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关于全国历史教学研究或教材编写等重大活动。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通史参考资料》8册(与翦伯赞合编)、《史学名著选读》6册、《明清史资料》2册。著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12篇本)、《探微集》、《清史探微》(40篇本)、《清史简述》、《明史讲义》、《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等,主持20世纪“二十四史”中《明史》之校点工作。
南炳文,著名历史学家。河北广宗人。现任南开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著有《明史》(上、下册,合著)、《南明史》、《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清史》(上册,合著)等。编有《明史研究备览》(合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合编)等。译有《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6卷,合译)等。论文集有《明清史蠡测》。古籍整理有《辑校万历起居注》、《校正泰昌天启起居注》等。曾主持国家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明代部分之内容设计。其《明史》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辑校万历起居注》、《校正泰昌天启起居注》等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

部分摘录:
清朝的建立者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称为肃慎,东汉时期改称挹娄,北魏时期为勿吉,隋唐时期为靺鞨,宋明时期为女真或女直。
自古以来,满族的先世就劳动、生息在祖国东北的广大地区里,东北的自然环境对其生活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今日之东北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达辽东半岛,西自长城,东至乌苏里江,形近一个大的三角形,为一古陆区。境内高山叠嶂,江河纵横。阴山山系环抱于西北,长白山系屏蔽于东南。属于阴山山系的燕山山脉,进入东北地区后分为三支:一支东南行,西与北京郊区的西山相接;一支东北行,为松岭山、医巫闾山与海岸之间的狭长地带,是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同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一支北行,为大兴安岭,是嫩江与额尔古纳河的分水岭。自大兴安岭北端东行,横亘黑龙江以南者,为伊勒呼里山。自伊勒呼里山东端折趋东南,为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东西遥遥相对,是黑龙江与嫩江、松花江之分水岭。长白山系支脉四出:东北走的主干叫英额岭,分支为完达山脉、张广才岭;西南走的主干叫伊尔哈雅范山,分支为吉林哈达山脉、千山山脉。长白山的主峰为白头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山顶有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口湖,名天池。在天池周围罗列有16座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其中的白云峰,耸立在天池西侧,海拔2691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一高峰。此外,原属我国,后为沙俄割占的锡霍特山,东濒鞑靼海峡与日本海,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800—1000米,盛产云松和银松,一直是从肃慎至女真族人的东部居住区。
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松辽平原,南北长达1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00公里,包括:在大小兴安岭和伊勒呼里山之间由嫩江冲积而成的嫩江平原;位于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和大小兴安岭之间由松花江冲积而成的松江平原;介于吉林哈达岭、千山山脉与医巫闾山之间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山脉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波浪起伏的丘陵地区。
全区气候,南温北寒。北起北纬53度半,南迄北纬38度半。由于区域辽阔,地势悬殊,东南濒海,西连蒙古高原,因而气候变化剧烈。黑龙江流域地区冬季严寒,严冬占全年之半,最低温度至零下30 ℃以下。南部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全区无霜期短,一般只有150至200日不等,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0—50毫米。但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全年雨量有半数集中于七、八两月,适于农作物生长。平原地区为有名的黑土地带,腐植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表层疏松,底土黏重,土壤结构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环卫松辽平原之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滨海之锡霍特山及其周围的丘陵地带,遍布森林,绵绵延延,横亘数千里,万木参天,荫密幽深,自古有窝集(1)之称。有些地带就是以窝集命名的,如新宾东北的纳鲁窝集、抚松东南的纳秦窝集、汪清西北的玛勒呼里窝集等。树种多为针叶林和针阔混合林,其中的红松著名于近世。山高林密,野果丰多,野猪、獐、鹿、貂鼠之类栖息其间,为采集、狩猎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盛产鱼类,兴凯湖所产鳇鱼、鲑鱼,大者至数百斤,成为湖滨居民的主要衣食之源。另外,林间的人参、江河的东珠等珍贵特产,更是同邻区进行贸易的传统货品。
山区、平原以及江畔湖滨自然条件的差异,再加上其他因素,造成了东北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深山老林使当地居民在遭到邻族压迫时,可以避居其中,免于扰害;但由于地域悬隔,孤居一隅,缺少同先进地区的交往,长期局限于以采猎为生的状态之中。而居住在平原地区,特别是与汉族住区毗邻地区的居民,由于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进行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手工业生产,创建过封建制的地方政权。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