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最早出版于1931年,1959年哈佛大学教授、日本史研究顶尖学者埃德温?赖肖尔(赖世和)曾这样评价这部著作:“乔治·桑塞姆的《日本:一部简明文化史》的出版将西方的日本史研究提升到了新高度。他对日本制度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文化发展的敏锐解读,以及流畅行文的魅力,与西洋世界日本史研究入门中那些单调乏味的调查和着墨颇多的轶事记录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者介绍
乔治·贝利·桑瑟姆爵士是一位英国外交官和日本近代史历史学家,出版过多部著作,包括《日本史》(三卷本)、《日本文化简史》、《日语的历史语法》、《西方世界和日本》和《世界史中的日本》。
部分摘录:
日本人的起源尚存争议,不过基于已知地理事实和历史的先验推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日本民族是史前时期来自亚洲大陆[1]不同地方族群的组合。我们无法确切地言明这些族群到达的先后顺序和他们的占比。日本群岛沿着亚洲东北部海岸呈曲线分布,几乎绵延至海岸两端。从日本群岛的位置来看,在其北部定居的是一个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强大的族群,而在其邻近大陆的地区定居的是新石器时代经由朝鲜到此的蒙古人种,同时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早期日本文明的一些特点,尤其是湿法种植水稻的文化,源自中国南方。此外,那种认为日本民族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的族群的观点并不荒谬。至于阿伊努人,它是一个现今居住在日本北部岛屿(北海道)的族群,语言学和其他证据表明他们一度遍布整个群岛。关于他们的起源,存在一些分歧,但是现代人类学家认为他们属于早期的高加索人种。
目前收集的考古证据,虽然提供了一幅日本史前文化的图景,但是没有为种族起源问题提供直接的线索,不过值得简要回顾,因为它赋予某些看似合理的关于日本岛屿定居情况的推测以可信度。
日本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痕迹,但是两种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引人注目。一种是绳纹(Jōmon,“绳-纹”)文化,因为它的代表性陶器是盘绕而成的,或者有一个绳纹作为传统装饰。另一种是弥生(Yayoi)文化,因为一些典型的陶器最初是在一个名为弥生的地方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
在全日本的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了这两种文化,但是绳纹陶器多出现在北部和东部,而这里的弥生陶器相对稀少。在它们一起出现的地方,绳纹陶器通常在弥生陶器的下面,因而被认为更古老一些。绳纹陶器工艺上较弥生陶器差,但是艺术性更高,显示出更大的设计自由和更多的式样。而且,与绳纹陶器同期出现的石制工艺品整体上比与弥生陶器同期出现的石制工艺品要更先进。依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是绳纹陶器,它在独立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后逐渐被后者,即在日本南部和西部出现的(弥生)文化取代,并且在东部和北部达到顶峰。此外,在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弥生文化作为一种新石器文化或许已经衰退并且即将进入金属时代,很多遗址中出现的青铜器物和弥生陶器有关。
上面列举的考古证据仅与日本史前文化的性质有关。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它的组合族群源自何处,更没有告诉我们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日本的人来自哪里。不过一个岛国的新石器文化不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早期(绳纹)和晚期(弥生)新石器文化都源自大陆。绳纹文化扩展到琉球群岛,但没有到台湾地区,它们属于包括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在内的另一个新石器文化群。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测绳纹文化源自北方;而且,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可以期待在亚洲大陆北部新石器的某些遗址中发现与日本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相似之处。事实上,这种相似之处在朝鲜半岛发掘出的某些残留的新石器陶器上有所显示。但是,这种相似是和早期弥生陶器相似而不是和绳纹陶器相似,所以我们还不能说陶器或其他工艺品为日本早期新石器文化的起源提供了线索。只能说,通过类比论证,如果弥生文化是经由朝鲜半岛从亚洲大陆北部传来的(很可能就是这样传来的),那么从地理根据看,较早的绳纹文化可能有相同的出处和迁移路线。
对日本新石器遗址人类遗骨的研究,虽然没有给出正面证据,至少给出了关于绳纹人起源的线索,因为它表明绳纹人的体格与现代阿伊努人相同,与弥生人不同。这种观点确实遭到多名有声望的学者的抨击,不过甚至它的反对者似乎都准备好承认艾诺伊德人(Ainoid people)的存在。艾诺伊德人在其他一个或多个人种带来弥生文化之前将绳纹文化传遍日本,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日本族群的基础是在新石器时代由一个源自早期高加索人种的族群建立的,这些早期高加索人种遍布北欧和亚洲,故土尚未确认。在现代世界,他们的后裔是北海道和库页岛的阿伊努人以及血缘关系薄弱的像叙利亚东部吉尔亚克人(Gilyaks)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