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关于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总是有无数的成见。它们出现在互联网上,出现 在 媒体报 道中。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都无法将其摆脱。然而这些对世界的看法,往往会愚弄我们。
巴斯卡尔·博尼法斯,这位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在本书中把这些关于世界现状的成见分类编录,袒露真相,并将它们一一分析击破。
这是一本邀请每个人都运用到其批判能力的书。信息化的时代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但在某种程度上,过多的鱼龙混杂的信息有时又阻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然而思考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思考的权利。本书作者旨在破除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一些成见,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广大读者建立起批判性思维,更加理智的看待世界。
作者介绍
巴斯卡尔·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1956年生于巴黎。世界著名地缘政治专家,法国著名智库IRIS(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的创建及现任所长,巴黎八大欧洲研究院国际关系学教授,自1991年起担任《国际战略评论》季刊总编,撰写和主编了60多本有关国际关系的著作,其中多部成为经典,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因在公共事务方面的杰出贡献,他先后被授予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及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部分摘录:
世界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 俄罗斯在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在那里,莫斯科捍卫着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想要推翻的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在土耳其所发生的血腥恐怖袭击——该国似乎处于内战边缘,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暴力的重启、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对峙的升级、伊斯兰国的巩固、恐怖主义威胁普遍加剧……
人 们感觉到来自多方的暴力:塔利班在阿富汗重夺地盘,也门战火弥漫、血光漫天,南苏丹的情形也是如此,刚果民主共和国总是稳定不下来,伊拉克和利比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西非的伊斯兰国(即前博科圣地组织)在尼日利亚一直很猖獗,暴力活动在埃及也未能得到控制,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没有签订和平协定。实际上,战争已经成为日常景象的一部分,媒体对冲突的报道与日俱增,这使得舆论非常担心。
在这样的气氛中,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测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然而,这一预测完全是夸大其词。这种想法更多的是由于它是以过去的标准来分析现在的趋势,它的提出还由于在面对重大且迅速的战略演变时,难以找到新的分析框架来对现实做出恰当的诊断。此前,在“第三次巴勒斯坦投石运动”爆发之际,在“新慕尼黑协定”镁光灯闪烁之时,人们不是就谈论过“新冷战”吗?这些众所周知的词汇让人用起来得心应手,因为它们使我们更容易适应新局势。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它们并不是准确的词汇,而且,将过时的解读强加在已经足够危险的局势上面,本身就是危险的事情。没有必要再以错误的判断来加剧局势的恶化。
在全球化(或者说信息空前传播)的世界里,虽然冲突增多了,但是其范围却不是世界性和全球性的。如果在地球表面的很大一片区域内都发生冲突,某一些冲突之间有明显的联系,而另一些冲突之间也有更为广泛和确凿的联系,但并没有可以将它们整合起来的划分标准。这些冲突所反对的并非是相同的主角。当前,全球范围内不存在一个强有力的、能与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相类似的对抗联盟体系;也不存在一个极权的、极富攻击性的,具备在全球领土范围内称霸的强国,例如引发“二战”的那些国家。伊斯兰国制造了一些恐怖事件,但是它没有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实力。也不存在一个以将世界阵营一分为二的逻辑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划分,在这一划分体系下,所有的冲突都将间接地导向两大超级强国,就像已经被某些人定义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冷战时期那样。难道人们忘记了在2001年9月11日后,新保守派所谈论的“第四次世界大战”吗?
两次世界大战后,同样改变的还有核威慑。俄罗斯既没有意愿,也没有手段去攻击美国。美国知道与莫斯科对抗将付出十分巨大的代价。地区性的冲突可以转嫁到所发生的地区之外,但它不会导致普遍的对抗。在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单一且全面的对峙,而是有多种多样的对峙,它们有时相互重叠,有时则互不相干。
显而易见的是,大国并未操控世界局势。以前,人们抱怨那令人窒息的美苏共治;今天,人们却为缺少世界警察或地区警察而感到惋惜。
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应该将过去理想化,不应该错误地为造成不公平的冷战而感到遗憾,即使冷战建立在某种秩序之上。冷战时期并不是和平的,有非殖民化战争、越南战争、频繁的军事政变(其中就有造成50万人死亡的1965年印度尼西亚政变)。但是和当今发生的冲突一样,冷战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受害者。
让我们成为受害者的,并非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而是一个可靠的集体安全体系的缺失。不可否认,两极世界结束后,新的世界秩序尚未确立,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