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化:化铁为金,升级书中内容
书:书山掘金,重构课程框架
成: 乘机应变,转化书中内容
课:课程规划,提升爆款指数
《化书成课——培训师快速打造爆款课的秘诀》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培训师开展培训的关键阶段的核心技术,对各技术的要点做了深入的解读,并提供了大量的实操工具和操作流程。
本书具有“任务导向、体验感强、内容丰富”的三大优点。读者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掌握“化书成课”的技术。书中有很多引发读者思考、带动读者体验的环节,读者可以按照本书的指引,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本书不仅涵盖全面的读书内化技巧和课程开发技术,还包含课程定位、课程运营方面的内容,读者既能通过看书掌握“书课融合”的理念与思路,又能通过有效的课程运营,同步打造自己的课程品牌。
本书适合企业内训师、职业培训师、读书会运营者、企业管理者阅读。
作者介绍
袁茹锦老师专注于培训行业,拥有10年培训经验,8年培训师培训经验,8年培训项目运作经验。
袁茹锦老师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指导,于2016年开发了“化书成课”版权课程,至2020年已经有3000多名学员学习了这门课程,其中2000多名学员成功开发了自己的品牌课程并实现了商业化。
袁老师擅长课程开发、组织经验萃取、引导技术/促动技术等课程,为汽车、金融、电信、零售等行业的多家企业提供了内训师培养、组织经验萃取、企业读书会体系搭建等服务,培训/咨询好评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部分摘录:
什么样的课程属于爆款课?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背景,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做过什么样的课程,只要你在知识付费领域摸爬滚打过,就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课程能实现知识变现?
为什么有些课程不能实现知识变现?
为什么有些课程能成为品牌?
为什么有些课程不能成为品牌?
为什么有些课程能够成为爆款课?
为什么有些课程做着做着就销声匿迹了?
看完这一节之后,这些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1.1.1 为什么有些课程不能实现知识变现? 有些培训师辛辛苦苦地开发出一门课程,前期大范围收集素材,找目标学员进行调研,咨询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士,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可为什么做出来的课程投放市场后就是无人问津呢?
有些培训师与一些培训机构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培训机构给企业授课,原本以为课量比较稳定,可为什么课量越来越少,课酬也上不去,逐渐沦为“边缘培训师”呢?
有些培训师的课程在互联网平台上运营得还不错,可为什么一拿到线下,当课程价格从线上课的几十元转变成线下课的几千元之后,就面临口碑变差、学员失望、不得不降价招生的艰难局面呢?
其实,观察一下目前的培训市场和知识付费领域,对比那些已经“实现了知识变现”的课程和“没有实现知识变现”的课程,你会发现一些隐藏的规律,如表1-1所示。
表1-1 能实现知识变现的课程与不能实现知识变现的课程
表1-1清晰地揭露了为什么有些课程能实现知识变现,有些课程不能实现知识变现。实现知识变现的课程都拥有专业有效的课程设计,易学、易懂、易用;反之,不能实现知识变现的课程普遍存在着学员在课堂中学习不到位、感受不到位、应用不到位的情况。
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不缺知识,他们缺的是经过加工处理、看得懂、可感知、便于理解和应用的知识。
在互联网免费思维盛行的时代,知识供过于求,人们反而陷入识别和筛选知识的焦虑中。
人们其实并不愿意为所有信息付费,只愿意为能带来改变的、能指导工作和生活的“有效知识”付费。
对于很多爱智求真的人来说,值得付费的学习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所谓最优的学习效果,是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够“看”到自己思维的进步和能力的蜕变。
人人都想实现知识变现,但你是否想过,你是做了什么而实现知识变现的?在实现知识变现的过程中,你创造了什么价值,以至于别人愿意为之付费?
有人说,知识变现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通过售卖给需要的人以实现商业价值。
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
固然,知识可以以产品(文字、图片PPT、音频、视频)的形式实现商业价值,但是人们真的愿意为任何知识付费吗?
如果你只是把别人的知识(比如你听过的微课、看过的视频、阅读过的书籍)不经改造、不经过滤、不经转化地直接变成图文产品、音频产品或者微课产品,这不是“知识变现”,而是“知识复制”。
这些年来,的确有很多人通过“知识复制”来赚钱,但是,这样的套路只能赚快钱,只能赚一时的钱,不能长久,也不能持续,还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口碑。我们应该去做真正对自己、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做从长远看能够带来复利的事情。
有三种能力,在知识变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第一种是对知识由表及里的挖掘能力。这个能力会让你不局限于知识的表面含义,而是能透过纷乱的知识表象看到背后的规律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