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科学的隐忧 : 科学是如何工作与共享的-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1) 142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反思、揭示、挑战人类社会的科学现状。《科学的隐忧》对全球化与科学发展、科学如何工作和共享、科学的本质、科学与有限资源、科学与商业竞争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科学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否像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健康?科学系统对培养科学家起到了什么作用?杰里米·鲍伯戈以清醒和颇具挑衅的眼光,对当前的全球科学状况做出批评,揭示了一个即便是科学家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的紧张而残酷的事业。科学生态系统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最有竞争力的自由化市场。作者通过数据展示了这个生态系统究竟有多庞大,究竟有多大的利益激发了投身其中的参与者,以及到底是谁真正收获了回报。除此之外,全书还讨论了许多关键问题:世界上的科学家是太少还是太多?哪些领域是以牺牲其他领域为发展代价的?什么样的科学成果应该被迅速发布、共享?谁来决定公众是否应该对科学进展知情?科学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科学的隐忧》试图解释:为什么不断竞争的环境会扼杀研究的多样性和科学本身的弹性?在作者眼中,科学不是一堆数字,它的本质是人类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作者介绍

杰里米·鲍伯戈(Jeremy J. Baumberg,生于1967年),剑桥大学纳米光子中心主任,卡文迪许实验室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因其在纳米光子领域所作的贡献,获杨氏奖(2013)、拉姆福德奖章(2014)、法拉第奖章(2017)。

部分摘录:
科学能做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研究?当我还是个青少年时,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天经地义的,那就是为了探索世界。古往今来,我们始终不断地探索着地球的山巅与深谷、森林与平原,同时,我们吵嚷着要去探索其他行星和彗星。而如今,我从事科学研究,才明白这个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不仅自己在学校里被逼着学科学,还要逼着我们的孩子学科学;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在科学上斥巨资,并将希望寄托在科学之上。探险家总是少之又少,而现如今,科学家的数量却日益增加,十分庞大。
“既然排干沼泽能阻止蚊子繁殖,为什么这么做是错误的呢?”一天早晨,我女儿在吃早饭时问我这个问题。如今,只要在网络上迅速搜索一下,很快就能知道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累积了多少科学知识。我们在网上读了一些研究,它们总结了为什么排干沼泽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利弊兼有,以及为什么自然周期的每个环节都与其他众多环节紧密相连,因此无法进行简单的预测。每问一个“为什么”,都像打开了一排俄罗斯套娃,它们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可以一直连到天边;即便如此,最小的“套娃”依然可以继续被打开,揭露出更加隐蔽的信息,而每一小片信息背后都藏着长达几十年砥志研思的科学探索。
我们总用理所当然的态度来对待科学。比方说,我们认为科学家总是无处不在;他们的传承生生不息、永不消逝;科学从来不会走进死胡同……我们总是假定,科学总会不断产生奇迹,不断拓展人类的体验,深入想象的疆域。但是,我们如何判断科学的状态是否良好呢?你用很多方式为科学买单,但是你是否真的关心科学?你是否切身滋养科学的发展?别人向你提供了哪些科学?它们又属于广阔的科学天地中的哪一支山脉?
我们的社会早就发现,科学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它震撼我们,挑战我们,创造出具有远见卓识的雄心;它那多巴胺催动的诱惑力对热爱惊喜的人类大脑来说是一针强心剂。我们信任那些经得起批评与时间的无情鞭挞的科学成果。我们对这一点信心如此充足,以至于我们相信,如果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出现拥有自我意识的文明,他们也一定会认同我们建立起来的科学原则。然而,那些拥有自我意识的外星文明学习科学的方式很可能会让我们困惑不解。我们创造出来的科学系统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定局。古代人类文明没有建立专门探索自然世界的正式机构,相反,这部分事业只留给了少数具有好奇心的人,这些人在他们身处的小社会中挖开了一方暂时安全的天地。而如今,世界各地都建立起了正式的机构(比如大学),促进学习和有组织的讨论,这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少有人意识到的奇迹。
科学究竟能做什么?这多半是由我们的文化而非科学的客观真理所决定的。科学有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可重复性”和“可测试性”。这意味着,在科学思想所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络中,如果存在任何裂缝或者缺陷,几乎都能很快被察觉到。但是,由于资源有限,我们最终决定在这个无限的空间中探索什么问题,却并非不言而喻。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观察科学事业,你可能会认为“科学能做什么”是由领导者们协商而定,或者是由某种对冷静观察各个科学子领域的人来说显而易见的方向所指引的。我与公众焦点小组的讨论经常让他们相信,“一定有什么人在引导着整个科学的进程”。但个中事实往往更加复杂,十分类似于我们对经济的操控——不管我们多么努力,经济形势总是饱受必然趋势、权威和社会互动所导致的景气周期的影响。无论在什么国家,几乎都不太可能确定到底是谁在决定开展哪些科学研究。相反,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竞争来选择和资助“最好的”科学。
在追寻我身处的这个网络的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着迷于思考我做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并惊讶于这番探索将带来怎样行之有效的改变。这本书试图解释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科学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去探索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者的动机。我会阐明我的观点,那就是——将整个“科学生态系统”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有助于思考这个问题。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自然世界的各个部分如何通过同时协调众多生物之间的关系而达到均衡状态。科学系统的行为也像自然界一样,其各个组成部分就像相互关联的生物。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科学家之间,还存在于发表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提供研究场所的高校、报纸、政府、学科领域和其他许多竞争者之间。竞争总是青睐有利于生存的技能。由此产生的科学生态系统因而也具备了自己的个性和气质,而这些个性和气质又引领科学走向一个人人都渴望占有一席之地的未来。
这本书建立在我个人的探索之上,叩问同时困扰着科学家和非科学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如此鲜为人知,这令我震惊。尽管身为一名身体力行的科学家有助于我探索这个问题,但这个身份对理解此间涌现的故事并不是必需的。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真正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社会究竟想要科学家做什么(如图1-1所示)。
在开始筹划这本书涉及的领域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遍寻不着对“科学究竟如何运转”的描述。这片领域是如此复杂有趣、彼此相连。然而,它也理应影响我们解读科学发现、科学愿景、科学经费与科学抱负的方式。我所提出的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有科学家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你可以在博客和信件页面上找到相关的只言片语。然而,每一个小小的探讨与辩论组合在一起,却传递出一种广泛存在的挫败感——我能从科学家身上体会到这种挫败感,那是一种被困在一个无法施展创造力的系统中的焦虑。更糟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系统的每个齿轮都啮合得如此贴切吻合、精细完美,牵一发必然动全身,不可能进行一项独立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改变。因此,这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促进和恢复平衡:让非科学家对他们的资金的使用重获一些理解力和控制力;与此同时,让科学家也对如何使用那些资金重获一些理解力和控制力。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