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先秦政治思想史》:本书原为1922年梁启超先后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是梁启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梁氏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原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
《中国近代史新编》: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写于抗日战争危急关头的1938年,为对国家前途关心的民众和青年撰写。作者从以史为鉴出发,由外交内政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为抵御外敌入侵而改革内政的各种方案,表现了寻求救亡之道的使命感。全书叙事脉络清晰,没有枝蔓,行文情至感人,好读易懂,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本次整理出版,还收录《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等四篇文章,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所以书名也改为《中国近代史新编》。
《史学方法导论》:是傅斯年先生关于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论述,也是他任教北京大学时的讲稿。原书共七讲,今仅存第四讲《史料论略》。此讲也是作者的思想精华,详细阐述了史料的价值、如何辨别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本次整理出版,还收录了《夷夏东西说》《论所谓五等爵》等五篇文章,案例式地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傅斯年先生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孔子与儒家哲学》:梁启超的《孔子》写于1920年,不仅论述了孔子的事迹、孔子提纲,还谈了孔学与《易》、《春秋》的关系,可谓对孔子学说做了明晰的阐释,将我们引入孔子思想的殿堂。 《儒家哲学》是梁启超晚年在清华国学院的讲课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作者以高超的总体把握、深刻的洞察,驾轻就熟地将儒家学说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还抓住了儒家思想的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精彩分析,内含深刻新颖的见解,令人叹服。
《人间词话》: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先生的校注本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间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本很好的普及性读物。书后收录了叶嘉莹先生《<人间词话>的基本理论——境界说》一文,供读者参考。
《史讳举例》:避讳学是学习、理解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知识。本书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举了八十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是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写于抗日战争危急关头的1938年,为对国家前途关心的民众和青年撰写。作者从以史为鉴出发,由外交内政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为抵御外敌入侵而改革内政的各种方案,表现了寻求救亡之道的使命感。全书叙事脉络清晰,没有枝蔓,行文情至感人,好读易懂,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傅斯年(1896—1950),著名历史学家。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在北京大学国学门学习期间曾参加1919年五四运动,任学生游行队伍总指挥。后赴英、德留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代理文学院长。1928年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从此担任所长23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后任台湾大学校长。他研究历史注重从史料出发,提出著名的“史学即史料学”观点。著述结集为7卷本《傅斯年全集》。
王国维(1877—1927),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其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造诣颇深,著作达六十余种。 徐调孚(1901~1981),名骥,字调孚,笔名蒲梢。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先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等出版社。著有《中国文学名著讲话》、《现存元人杂剧书录》,《人间词话校注》等。译作有《木偶奇遇记》等。
李石岑(1892-1934),原名李邦藩,字石岑,湖南醴陵枧头洲人。中国现代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李石岑讲演集》、《李石岑论文集》、《哲学浅说》、《希腊三大哲学家》、《西洋哲学史》、《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十讲》等。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新会人。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