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寺山修司幸福论-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年前 (2022-07-11) 1413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幸福是什么?是睡懒觉、上网、吃美食?还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哪些人才有资格谈论幸福呢?你的答案又是什么?也许正如寺山修司所说,“我们这个时代失去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论’”。
在这本书里,寺山修司从完全不同的独特角度出发,整修和批判古今中外的幸福论,用想象力和表演考察幸福。寺山修司没有给出明确的“何为幸福论”的答案,但毋庸置疑,你会期待邂逅幸福。

作者介绍

寺山修司
SHUJI TERAYAMA
日本诗人、导演。
1935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1960年前后,开始涉足影视编剧和电影导演工作,代表作有《抛掉书本上街去》《死于田园》等,因颠覆而前卫的视觉风格而被誉为“银幕诗人”。
1967年,创办实验剧团“天井栈敷”,巧妙运用肉体、影像、音乐和诗的语言,革新了小剧场的表演美学。
著有《幻想图书馆》《不思议图书馆》《寺山修司少女诗集》等多本图书。
1983年5月,因肝硬化去世。

部分摘录:
开口说幸福二字,总会令人脸红,因为人们通常觉得那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用词,踏上了真正的人生之路之后,就不应该再提那两个字了。但是,托马斯·曼[1]的名句“轻蔑政治之人只能拥有被轻蔑的政治”[2]也同样适用于幸福。令幸福不断贬值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轻蔑幸福二字的我们自己。
少年时期的我们常常吟诵卡尔·布瑟[3]的诗句:
人说
山的那边
遥远的空中
有幸福栖息
如今这首诗却成了三游亭歌奴[4]的单口相声段子,靠模仿有家乡口音的口吃的学生,重复着“山的、的、的、洞、洞……”来博取观众的笑声。但这种笑声并非源于对卡尔·布瑟笔下“灵魂想要逃往世界那边”的伤感幸福观的批判,而是在更具自虐性地对幸福观本身的否定中产生的。它是疲于生存的小市民们对自己少年时期的理想的嘲讽,是一种“反正无论去到何处都不会有幸福这种东西”的念头。这是多么悲惨啊。即便如此,他们仍热衷于追求名利,希望靠继承遗产或彩票中奖发大财,这与“幸福”二字并无关联。
年少时期被卡尔·布瑟的诗、黑色发丝及美好回忆装点的不谙世事的感性早已不在,“山的那边”成为人们想逃离时代封锁的导游图,然而,就连这一丝寻找自身幸福论的线索也在大众的笑声中销声匿迹。掉进“山洞”里的究竟是谁?难道不就是迷失了远方之山的普罗大众吗?
我们这个时代,失去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论”。想要让幸福本身发挥作用,就必须有幸福论的存在,但现在在书店的角落里蒙着尘的只有阿兰[5]和希尔蒂[6]的毫无用处的幸福论。
两年前,我和TBS电视台的荻元晴彦一起制作了一档电视纪实类节目《你……》,我们走到人群中,将麦克风突然伸到人们面前,问道:“对你来说,幸福是什么?”得到的大多数回答是“午睡”“看电视”或者“饱餐一顿美食”。那一张张面孔在电视屏幕的灰色光影中突然出现又倏忽消失,估计荧幕外的观众们只会觉得这是在做什么伪证吧。哪里出错了——但是,若要说有什么可以取而代之的回答,观众们也只能闭嘴吧。
贫穷不是幸福。“午睡”和“饱餐一顿美食”本身并不应该被轻蔑。但要把这些日常的小满足作为幸福来理解,就需要想象力的帮助。这种想象力与传统的、只给体验赋予意义的、一贯的幸福论是两回事。
对于坏天气的好用法,我有一个有益的忠告,把它加入我所思考的获得幸福的方法中去。我在写这段话的时候,外面正下着雨。屋顶上的瓦片发出了响声。无数的沟渠潺潺作响。雨水清洗后的空气,仿佛被过滤了一般。云层看上去有如绝美的百衲衣。要想捕捉到这些美感,我们就必须学习。但是有人会说——雨水会毁掉收成。又有人说——什么都被泥水弄脏了。再有第三位说——明明是雨后坐在草地上心情无比舒畅才对。当然。这些谁都知道。就算你愤愤不平,事情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我所蒙受的不平之雨,即使我在家里也一直追逼着我。所以下雨的时候,我们才更想看一看充满阳光的表情。坏天气时请保持好心情!(阿兰《幸福论》)
这就是阿兰的幸福论,无比独特。无论是越南战争也好,李珍宇的女高中生杀人案[7]也罢,什么都能被他的理论变成幸福。
但是,让阿兰的《幸福论》这种东西见鬼去吧!
自身的幸福也是对他人的义务,这一点没错,但消化自身的怨毒、连无法尽诉的怒气都要自我净化的《幸福论》充其量只能一时地排解烦忧罢了。假设收到了一张征兵通知单,我们可以用“坏天气的好心情”微笑着赞美这张通知单印刷精美,但这种幸福并不能完成对他人的义务,有时甚至只是通过自身的不幸来确保对他人的真诚罢了。
幸福,应该存在于从根源上铲除阿兰“坏天气的好心情”理论的日常冒险之中。
我的诗中
总有列车奔驰
虽然我从未乘上那班列车
“幸福论”从我的一行诗句中脱逸出来,奔向街头。
2
传统的“幸福论”都是在书本上构建起来的思想。不仅是阿兰和希尔蒂,博纳尔[8]的《友情论》、武者小路实笃[9]、龟井胜一郎[10]等人的幸福哲学也是如此,一言以蔽之,皆是唯心主义论调。人生简直就像羊毛被染成红色一般被幸福浸染,美不胜收。
这种幸福论,简单来说,是一种学习从人格关系看世界的认识论。“在一起谈论人生的朋友,如同在高原上闲逛的人们。但只要一见面就彼此激励、让自身最引以为傲之处得以发扬光大的挚友,就像齐心协力攀登高峰的伙伴。前者的聚集是为了享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后者的相聚是为了突破自己的极限。”“‘你小子’‘老子我’这种狎昵称呼是友情世界里的伪钞。”(博纳尔《友情论》)
上文的美文风格可以说是大部分幸福论的共同倾向。
但是,我是这么想的:难道那些住在胡同小巷里满嘴黑话的“思想家”们就没有资格谈论幸福了吗?他们何止“你小子”“老子我”,就连“你这混蛋”“白痴”也都是彼此间常用的称呼——对于这些几乎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来说,幸福论的“论”究竟是什么呢?
我开始大量阅读是在我住院的那段时间[11]。无事可做的我以时速100公里的势头拼命读书。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2]、亨利·米勒[13]、梦野久作[14]、爱德华·霍列特·卡尔[15],一本接一本找来看。不过最近才意识到,恢复健康后的这十年,阅读量明显减少了。其实我去书店的机会并不少,报纸上登的新书预告也会留意。但是,那种心情就像一个退役的棒球选手在咖啡店里看体育报纸上现役选手的击球率排名一样,带着一种怀旧感和自我厌恶感,极为复杂。
我曾写过《抛下书本上街去》,也曾高呼过“永别了!阅读”。那是因为,阅读对于我所思考的“幸福论”之“论”的形成只会是一种障碍。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