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1) 148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地铁站名文化的著作,填补了国内尚无一个城市从文史角度系统地将地铁站名掌故汇编成集、公开出版的空白,介绍了北京到目前为止已开通的22条线路、约350座站名的掌故,包括车站方位、站名由来、历史沿革、景观风物、地域文化、趣闻轶事等。
全书按线路顺序排列,从一号线始,到机场线止,史料充分,语言生动,文字简洁,便于阅读。同时,书中还配有一百多幅老照片,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领略各个地铁站建设之前的历史风貌。
地铁站名不仅是地铁车站的称谓,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号,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堪称一部北京人文历史掌故的微型百科全书。

作者介绍

户力平,北京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多年来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地名、民俗及村落的研究。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京西海淀说故》《故宫传说》《香山传说》等,同时参与多部乡志、校志、村史的策划和编写。

部分摘录:
西苑 XIYUAN 西苑站位于海淀区中部偏西,颐和园路与中直路交会处西北侧,可与16号线换乘。
《汉书》曰:“苑,谓马牧也。”远在明代,此地水草丰美、林木茂盛,适养牲畜、禽兽,故而称“苑”,因地处京城之西而得名“西苑”。关于这一地名的具体所指,有几种说法。
一是指颐和园东宫门外的街区及村落,曾有西苑一道街、西苑二道街和西苑三道街,其前街的操场为西苑之营盘,1915年至1928年设有西苑兵营。后因此地北靠圆明园,西邻颐和园,逐渐形成商业区,并持续到本世纪初。西苑地区的西苑营市街,曾是京西一处商业街区,繁荣一时。
二是泛称海淀一带的皇家园林。清代从康熙年间修建畅春园起,就有园居的习惯,此后又在西郊营造了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等多处皇家行宫御苑,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皆因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而泛称“西苑”。
三是清康熙年间将畅春园称为“西苑”,位于今天的北京大学西侧,是康熙皇帝在“李园”旧址上建造的规模宏大的第一座皇家园林。“李园”本是明朝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因建筑规模宏大,曾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后废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在此大兴土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新修建的园林被命名为“畅春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旧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畅春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至民国时期,其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和恩慕寺两座山门残存,即今天北京大学西门外南侧的两处古建筑遗迹。 圆明园 YUANMINGYUAN Park
←民国初年的圆明园
圆明园站位于海淀区中部偏西,清华西路中段,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西侧。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名为万春园)组成,呈倒“品”字形。三园紧相毗连,统称“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四子雍亲王胤禛的赐园。雍正即位后将其拓展,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由此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它是自康熙末叶起,历经150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圆明园,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
“圆明园”为康熙命名,并御书金字匾牌悬挂于圆明园殿门楣上方。对“圆明”二字,雍正皇帝的解释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另说康熙题名“圆明园”,是取意于雍正信奉道教,其法号为“圆明”。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圆明园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此后又遭到军阀、地痞等的巧取豪夺,残存的建筑被拆毁,石料、木料被掠夺,逐渐成为一片废墟。随后,附近的村民及来自河北、河南的流民在园内任意开垦,平山填湖,种植水稻和蔬菜,就近建房居住,短短几十年就形成了大村落。20世纪80年代初属海淀人民公社二大队的自然村,因地处圆明园内而称“圆明园村”。
1983年《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规定了“整建圆明园……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随后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并对圆明园遗址部分景观恢复建设,逐渐将园内的村民、企业迁出。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对社会开放。
北京大学东门站位于海淀区东南部,中关村北大街与成府路交会处,北京大学东侧。
该站因地处成府路西口,初设置地铁站时称“成府路站”。这里最早是明代成王的墓地,以“阴间地府”称“陈府”,明朝有两位成亲王,一位是朱让栩,一位是朱弥,此陈府到底是哪位的墓地已无从考证。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永瑆也被封为成亲王,所得宅园离陈府不远,故称“成亲王府”,只因这个王府是“阳宅府第”,永瑆于嘉庆元年(1796年),取消了“陈府”的称谓,改称“成府”。其具体位置在当时静春园东南,正蓝旗护军营房之西,南边与治贝子园搭界,这一带形成村落后,称“成府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成府”被焚毁。成府村有近30条胡同,成府街为其中之一,后向东延伸的道路称“成府路”。1982年至1985年清华园以西仍称“成府路”,以东因临近当时的东升人民公社驻地而称“东升路”。本世纪初该路拓宽、取直并向东延至京昌公路后,统称为“成府路”。
北京大学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校址在地安门内马神庙,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迁校址至沙滩,后曾几次更名,1929年恢复“北京大学”校名。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位于成府村西部燕园的“燕京大学”被撤销,其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最初并没有东门,只有一条出入校园的通道,后辟此门,门外紧邻成府村。
燕京大学创办于1919年,创始者为美国人司徒雷登先生。选址于海淀镇北部,以早年的淑春园遗址为中心,1926年基本落成。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