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长不大的父母-电子书下载

学习教育 2022年7月12日

简介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便长大,身上还是会残留着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的欲望,会想让地球围着自己转、想要受到瞩目。
说白了,他们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极强的小孩。
成年人的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幼儿式愿望,于是他们会将自己想要撒娇的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中。
在面对与自己权力、力量、地位不对等的孩子时,他们更容易表现出:
依赖、强迫、操控、隐形虐待、施恩图报、假性互惠等行为。
本书作者提出“长不大的父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如近年来人们热议的“毒父”“毒母”“啃小族”等,他们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影响其终身。同时,不良的相处模式还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本帮助你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作者加藤谛三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如果你也深陷在:
一直给父母当父母;
感受不到存在感;
感到生命能量逐渐耗尽;
困在原生家庭中感到虚弱的痛苦之中,
本书将帮助你:
·认清自己生活痛苦的源头;
·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重建自己的性格、关系和生活;
·学会更加成熟的做家长,不再把伤害传递下去。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子女,也都是第一次成为父母。
我们都平凡又无可选择,都在原生家庭里受过伤害。
但是我们可以终止这一恶性循环,学会用成熟的方式走出童年的伤。

作者介绍

加藤谛三,193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学部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硕士。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年11月获日本政府授予“瑞宝中绶章”。
著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摆脱不安》《性格中的蜜与毒》《情感暴力》等书。
部分摘录:
为人父母的意思是,你已经成为一个懂得给予他人快乐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向对方索取的人。你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为你当牛做马,而是当孩子任性地向你提出要求时,可以尽力满足他们。能够站在这一立场上行事的人,才能胜任父母一职。
父母要做的是满足孩子“还想再多玩一会儿”的要求,而不是跟孩子说“我还想再多玩一会儿”。自己不但不能玩,还要在工作之余满足孩子玩耍的愿望,这才是父母应有的立场。
许多人其实在心理层面上还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但在现实中,这些人却结了婚,在肉体上成了他人的父母。既然为人父母,那就不得不承担这个社会赋予父母的职责。
实际上,当代家长中的许多人一直在潜意识里呐喊着:“我不要当爸爸”“我不要当妈妈”“我还想接着当个小孩”。
然而现实无视了他们的呐喊声,孩子和社会都在迫使他们承担起父母的职责。
同时,大多数人也听不见自己心底的呐喊声,即使听见了,他们也置若罔闻。他们不理解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他们在心理层面上还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所以他们才会对孩子的言行不满,才会因育儿患上神经症[1]。
他们不去反省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卸给周围的世界。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便长大成人,身上也还是残留着种种幼稚的欲望,总是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想让地球围着自己转,想受到万众瞩目,想忘却时间痛快玩耍。
这些强烈的欲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此可以说任性的习气早就渗透进了一些人的骨髓。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么即使他长大成人,身上的幼儿属性也不会消失,还是跟儿时那个任性妄为的小孩一样。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玩够,玩耍的欲望就不会从他们身上消失。
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严格的教育,也没有玩够,那么即使他已经在肉体和社会层面上长大成人,但从心理层面来看,他还是那个不懂承担责任的小孩,他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理极强的小孩,只不过被一层叫作“大人”的包装纸裹起来了而已。
当这样的“小孩”成了别人的父亲、母亲,即使告诉他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他们也做不到,因此他们育儿不顺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育儿成功的人也没有资格因此得意,并谴责其他家长。在指责那些育儿失败的人之前,应该先感谢自己幸福的过往。
但也不是说育儿失败的人就能心安理得。他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如果有人12岁就结婚当了爸爸,那身边的人会怎么说呢?他们会说:“真可怜,明明现在是最想玩的时候。”他们会说:“对他来说,父亲这个担子太重了。”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父母的心理年龄根本没有12岁,甚至连6岁都不到。
肉体年龄或社会年龄是可见的,但心理年龄是不可见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一个人的肉体年龄到了35岁并不代表他想像孩子一样玩耍的阶段就结束了。而往往只有这个阶段已经结束的人才能过得幸福美满,而没有结束的人则成日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还有的小孩从5岁时就开始照顾父母的心理感受,这已经不只是父母的“想玩的阶段”还没结束,这就是“亲子角色颠倒”的表现。
我曾在一家礼品店买到几张信纸,上面印着一首叫作《在我成长的路上》(As I grow)的诗。
其中有一句写道:“请您多多关心我,陪我共度美好的时光。这样我才能相信自己是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Pay attention to me, and spend time with me. Then I can believe that I amimportant and worthwhile.)”这是一首孩子写给父母的诗,但其实它也说出了许多情绪不成熟的父母的心声。由于小时候父母没有回应他们的诉求,他们至今还在心灵深处一遍又一遍地呐喊着同样的诉求。一个人要在心底呐喊自己的诉求,同时又要倾听孩子的呐喊,这绝非易事。
他们就算被人谴责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也无言反驳。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资格,也没有身为父母的责任感。如果他们不直面现实并踏出改变的第一步,就无法让孩子茁壮成长,更无法实现自我成长。
当育儿不顺时,父母能采取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承认自己有多幼稚。拒绝承认自己“不是一个优秀的父母”的人是最糟糕的。毕竟,只要他们勇敢地承认自己“不是优秀的父母”,就至少能避免沦为最糟糕的父母。
当然,承认了自己的幼稚,你也不能得理不饶人,也不是要让你谴责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父母”,更不是要让你为此唉声叹气、陷入绝望或者博取他人的同情,你只需要承认这一点即可。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
如果父母拒绝承认自己的幼稚,那他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责备孩子。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总是会为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寻找借口,他们会对孩子说:“这都是因为你是一个没用的孩子。”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