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梅尧臣诗选-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022年7月12日

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是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他开创了宋代的新诗风,他的诗歌平淡而韵味深厚,艺术成就颇高。本书精选梅尧臣诗若干首,涉及异文处出校勘记;对难解的字词,以及与诗歌有关的本事、时事做简要的注释。

作者介绍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史记考索》、《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杜甫叙论》、《张居正大传》、《梅尧臣传》、《陆游传》等。

部分摘录: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是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从现今保存的资料看,他的创作活动开始于1031年,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年为止,前后整整三十年,留下一部《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约二千九百首,包括诗歌、散文、赋,此外还有不在集内的诗、词各一首。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在河南县主簿任内的时候,和欧阳修、尹洙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虽然后来欧阳修得到更大的声望,但是在发动之初,尧臣无疑地占有领导的地位,北宋诗人如欧阳修和稍后的王安石、刘敞,以及更后的苏轼都受到他的熏陶,对他加以高度的崇敬,欧阳修更是始终称尧臣为“诗老”,表示内心的钦慕。我们可以说对于北宋诗坛,尧臣起过巨大的影响。
南宋初年诗人之中成就最大的,当然是陆游。陆游对于宋代诗人最佩服尧臣,他在《读宛陵先生诗》中说起: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
他在《书宛陵集后》又说:
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陆游认为尧臣是李、杜而后的第一位作家,所谓“突过元和作”者,其意在此。一部《剑南诗稿》中,陆游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他对于尧臣的推崇,决定不是偶然的。南宋后期的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称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对于他的作品所起影响的巨大,提得非常鲜明。
但是元明而后,文学批评家对于尧臣的作品,很少这样的肯定。诗人中学宋诗的本来不多,即是推崇宋诗的,一般都推崇苏轼、黄庭坚,或杨万里、陆游,重视王安石的为数已经寥寥,更少有重视尧臣的。直到清末,因为宋诗运动的出现,这才引起对于尧臣的重视,开始出现学习尧臣的专家,不过对于尧臣在诗人中的位置,究竟还没有放平,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尧臣在宋代获得那样崇高的位置,为什么后人对他的作品认识不足呢?无疑地,这是由于对他的了解不够。尧臣的诗和他的时代是紧密结合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他自己的身世。无论北宋或南宋,他的同时人或和他的时代相去不甚辽远的人都相当地了解他的时代或身世,因此对于和时代紧密结合或能深刻反映身世的作品,当然容易了解,也能做出正确的估计。反过来,不能了解他的时代和身世的人,怎样能理解他的作品,又怎样能做出正确的估计呢?对于作家的理解,有时受到现实的限制,并不是一件完全意外的事。
关于尧臣的家世,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可能是宣城《梅氏家谱》。尧臣的父亲梅让,叔父梅询,兄弟二人,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可是《家谱》指出梅让兄弟三人,让、询、谊。是不是有这一位梅谊呢?从尧臣的诗中看,《宛陵文集》卷二有《季父知并州》一首,卷六《会胜院沃州亭》言“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卷二十三《寄怀刘使君》言“昔年从仲父,三年在河内”。所谓“仲父”,所谓“吾叔”,所谓“季父”,其实都指梅询一人。梅询既以一身兼仲、叔、季之称,那么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位三叔梅谊,是未易解者一。尧臣在时,人称“梅二”,见张世南《游宦纪闻》引蔡忠惠帖,又称“梅二十五”,见刘敞《公是集》卷二十五《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可是《家谱》称尧臣行三十二,是未易解者二。《宛陵文集》卷四有《寄公异弟》一首,诗言“池塘去后春,一日生绿草,无由梦惠连,诗句何能好”。用谢惠连典,公异为弟无疑。刘敞《公是集》卷八有《圣俞受诏行田是时圣俞葬其弟公异未毕而去》一首,可为佐证。考之《家谱》,梅询次子宝臣、字公异,生于端拱己丑(989),死于祥符二年(1009),是公异为尧臣之兄,死时尧臣年八岁,《家谱》如可信,则《宛陵文集》、《公是集》皆不足信,是未易解者三。尧臣五十八岁得幼子,小字龟儿,欧阳修作《洗儿歌》贺之,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题嘉祐三年(1058),尧臣答诗,见《宛陵文集》卷五十九,自言“我惭暮年又举息,不可不令朋友知,开封大尹怜最厚,持酒作歌来庆之”。是年尧臣年五十八岁,欧阳修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与尧臣诗皆合。二年以后,尧臣死,欧阳修作《梅圣俞墓志铭》言尧臣有子五人,“曰增、曰墀、曰坰、曰龟儿,一早卒”。龟儿止称小字,以年仅三岁,尚未命名之故。乃以《家谱》考之,尧臣幼子曰坦,“小字龟儿,生于皇祐二年(1050)”。《家谱》如可信,则《宛陵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皆不足信。《家谱》又言龟儿生时,“欧阳文忠公修、范文正公仲淹、富郑公弼皆作洗儿诗以贺,圣俞公亦次韵焉”。富弼集未见,范仲淹死于皇祐四年(1052),在龟儿出生以前六年,范集无洗儿诗,《家谱》所记殆不足信,是未易解者四。大致《家谱》的写定,远在尧臣下世以后,关于尧臣的记载,有时出于展转传述,所以不尽可据。
是不是可以相信《宋史·梅尧臣传》的记载呢?《宋史》本传的撰述,虽然出于元人,但是因为作者主要根据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欧阳修是尧臣同时人,交游三十年,是比较亲切的朋友,应当是可信的。可是欧阳修有他自己的一套认识,他有他的处世的规律,因此也就必然把他认为可写的写出来,不可写或不必写的就不写。关于梅尧臣的生活,倘使都得通过欧阳修的叙述,那时我们所见到的,必然是不全面的,因而也就不一定是正确的。
要了解尧臣,首先必须了解他的父亲梅让。梅让的弟弟梅询,二十六岁考取进士,一直做到翰林侍读学士,虽然当时有人认为他是躁进,给他以一定的压抑,总算是一位名人了,可是梅让始终甘心在乡间务农,没有产生向上爬的动机。在宋代那个恩荫制度盛行的时代,一人做官,荣及门族,梅让的为人应当算是难能可贵了。欧阳修在《太子中舍梅君墓志铭》里说起:“其弟后贵显,必欲官之,君坚不肯,乃奏任君大理评事,致仕于家”,这就指出梅让是如何始终拒绝做官。他活到九十一岁,但是没有做过官,太子中舍只是一条虚衔。从尧臣的诗里看,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是朴素的,没有脱离泥土的气息。这样就为尧臣的同情人民,站在人民的立场,做出可以理解的说明。在我们读到《宛陵文集》里《田家》、《陶者》、《田家语》、《汝坟》、《岸贫》、《小村》、《淘渠》、《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等诗,都仿佛看到一位同情人民的诗人。当然,这不是说尧臣不是官而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因为这样说不符合于事实,但是尧臣确实不是一位高高在上,或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而是接近人民的官,能和人民密切联系的官。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