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崛起的超级智能-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1) 126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云机器人、区块链、城市大脑等等新技术不断冲击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这些前沿科技的爆发是巧合还是必然,背后蕴含了怎样的规律?2005年以来,刘锋博士带领科学院团队对前沿科技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互联网正在从“网状结构”发展成为“大脑模型”,由此产生的互联网大脑将数十亿人类的群体智慧和数百亿设备的机器智能链接在一起,形成大自然前所未有的超级智能,本书深入解析了互联网大脑的形成与发育过程,详细阐述了超级智能的崛起对行业产业、城市建设、人工智能、脑科学、生物进化、科技哲学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影响,前瞻性地预测了21世纪前沿科技的发展趋势,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行业产业与前沿科技结合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企业和个人在科技大潮中将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人类的未来在新科技的影响下会有怎样的命运。

作者介绍

前沿科技趋势领域研究专家、计算机博士、2008年受聘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特聘研究员,人工智能学家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交叉领域。
2005年,刘锋博士提出互联网知识共享与交易的“威客”模式,受到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百家媒体报道,近百家企业进入该领域,由此推动数家独角兽企业的产生。2007年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结构的重大变化,提出并建立了“互联网大脑模型”,对包括城市大脑、行业大脑、前沿科技涌现和相互关系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在人工智能领域,2014年建立标准智能模型,形成AI与人类通用智商测试方法,成果受到美国CBNC、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日本每日新闻、印度排名的英文媒体Indiatoday等世界主流媒体的报道。

部分摘录:
思想家的共同认知:社会是一个大脑 历史上有很多人独立揭示了社会可以被看作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例如,认为国王是头、农夫是脚的观点,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这个类推为19世纪的哲学家提供了灵感。1876年,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了社会有机论,详细比较了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他提出,在动物中存在中枢神经、营养和静动脉,在社会中相对应的是政府、道路、电报和商业等。斯宾塞发现两者当中都有调节、维持和循环分配三个系统,据此他又把社会成员分为三等:一是从事生产的工人和农民;二是从事循环分配工作的商人、企业家和银行家;三是从事调节工作的政府管理人员和官吏。
斯宾塞断言,这三种人同时并存是由社会有机体的本性决定的,他们互相合作,各司其职,以维护社会的平衡和秩序。斯宾塞的这个观点可能不被很多人知道。他为人所知的是另一个称号——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虽然斯宾塞因此受到巨大争议,但他在许多哲学课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1]
法国著名进化论神学家德日进(P.Teilhard de Chardin)在20世纪初进一步关注了社会有机体的精神因素。他把人类放在自然界来认识,认为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动物的一种。但是德日进又把人类看作“地球的智慧皮肤”,因为人类的出现,地球才形成了“智慧圈”或“心智圈”,由此地球有了灵魂和精神。
大约在同一时代,1936年,著名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2](H.G.Wells)提出了“世界脑”的概念。他着重介绍世界脑就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庞大知识库。威尔斯设想这个世界脑汇聚全人类的知识,以便任何人都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询。[3]70年后,谷歌图书计划希望把全世界的图书数字化,以便用户搜索,这正好符合威尔斯的世界脑构想。
除了将人类社会组织架构看作脑的架构,在过去150年中,还有三位哲学家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将日益发达的人类技术看作一种神经系统,他们分别是德国技术哲学家恩斯特·卡普(Ernst Karp)、传媒学鼻祖麦克卢汉、《地球脑的觉醒——进化的下一次飞跃》(The Global Brain Awakens:Our Evolutionary Next Leap)的作者彼得·罗素。从观点的内容来看,他们的理论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卡普的器官投影理论:技术与器官的关联 恩斯特·卡普是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技术哲学家,他于1877年出版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首次使用了“技术哲学”一词,因此卡普被称为技术哲学的创始人。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器官投影”学说,即人类在制造工具时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的某个器官。
卡普对许多器物和工具做了详尽的解释:“大量创造物突然涌现出来。弯曲的手指变成了一只钩子,手的凹陷成为一只碗;人们从刀、矛、桨、铲、耙、犁和锹等,看到了臂、手和手指的各种各样的姿势。”卡普可谓是把技术发明与人体器官关联起来的第一人。
卡普运用“器官投影”学说解释了当时已知的各种技术现象,比如,斧子和剪刀是手和手指的投影,暗室是眼睛的投影,电报是神经系统的投影,国家则是人的身体的投影。[4]
虽然“器官投影”学说距今已有近150年,但这个理论中关于技术发明与人体器官的相似性,技术发展的系统性以及注意“投影”的目的以发挥技术的功能性等观点,对后续科技哲学、社会学、传媒学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为时代的原因,卡普无法预知互联网的诞生,但作为人类群体智能建设的产物,按照卡普的理论,互联网是人类大脑的投影可以看作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
传媒学科创始人麦克卢汉的社会神经网络 美国传媒学家麦克卢汉是传媒学科领域著名的奠基人和学者。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是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著作。在这本书里,作者首创了现代社会习以为常的术语“媒介”,提出了为媒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概念,如“地球村”和“信息时代”等,阐述了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的学术观点。
麦克卢汉提出,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其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传递信号的锣、鼓、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大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公路网、铁路网、飞机航线、海运航线最终使人类四肢实现联网(如图4.1所示)。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