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55年授衔内幕与中共战神铁血战史,揭密中国共产党决胜之道!
关河五十州著的《大授衔(1955年授衔内幕与中共战神铁血战史)》揭密党史、军史上的诸多秘辛!
叙述的历史时间段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直讲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对诸位开国元勋、有功人士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突出的性格特点等多角度进行了精彩生动的叙述。
作者介绍
关河五十州,著名军事纪实文学作家,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虎部队》《中原大战》《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民国总理段祺瑞》《张作霖大传》等;“今日头条”的签约作者,开设的历史自媒体栏目阅读量近亿计。
部分摘录:
1940年8月22日,八路军各兵团利用“青纱帐”做掩护,在沿途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于黄昏时开到了日军的眼皮子底下。
随后便是等待出击的命令。那天的夜晚特别宁静,但这种宁静反而使人有些焦躁不安,从总部到前沿各部队,大家都能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晚上八点,天空中突然出现无数闪光的红星,它们在夜色中“划出了短暂而美丽的弧线”。这是一颗颗红色信号弹,宁静瞬间便被打破。
各路突击部队迅速扑向敌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连续不断,震撼着正太路百余公里的地域。一夜之间,以正太路为主,华北的许多主要交通线都被淹没在破袭战的火网之中。
华北日军虽然早就以八路军为重点“讨伐对象”,但他们一直以为八路军只会打游击战或者伏击战,力量还远没有强大到可以主动出击的程度。彭德怀发动的这场破袭战可谓令他们“大开眼界”,各据点的敌人对此毫无防备,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下,有的在睡梦中便一命呜呼,有的只能赤着身子抱枪迎战。
“敌后的敌后”的弱点是兵力分散、守备薄弱。在破袭战中,彭德怀巧妙而又大胆地利用了这一点,他采用同时发动、分散出击的战法,使敌人顷刻之间便陷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境地,交通、通信也全部陷入瘫痪。
在遭到破袭的当晚,日军从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到军、师、旅、联队,或者是电话不通,或者是无线、有线完全不通,他们根本弄不清各方面发生的情况,有的直到两三天后才得以判明形势。日军不得不承认,八路军取得了“奇袭的成功”。
虽然作战方案中规定出动二十二个团即可,但最后报到八路军总部的大团小团达到了一百多个,于是彭德怀便将这次破袭战正式定名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太路被破毁了三分之二以上,以致一条完整的铁路变成了“破烂不堪的荒地”。日军在报告中说:“石太线(即正太路)被破坏之广泛及其规模之大,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重大胜利,是对井陉煤矿进行了大的破坏。井陉煤矿所采的煤是炼铁用的黏结煤,为东北鞍山炼铁厂不可或缺的原料,直接关系到日本的军工生产。井陉共有三座煤矿,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矿,新矿在百团大战中遭到的破坏也最大,日本人预计“至少半年不能出煤”。
井陉煤矿,八路军炸毁新矿烟囱
在日军有关百团大战的作战记录中,如此记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所料,其损害之大,修复需时之多,费用之巨可以想见。”
第一阶段结束后,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在华北扩大百团大战的规模,同时要求山东及华中部队仿照百团大战的例子,“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
在很大程度上,百团大战中“号称”的百团是为了起到宣传作用,里面好多是小团乃至地方武装,他们并不具备很强的作战能力。主力团经过第一期破袭战,也需要休整和补充,无力扩大作战,山东及华中方面则不具备发动大战役的条件,所以中央的指示未能得到完全落实,但仅就指示本身而言,实际上是对百团大战应否发动予以了确认,可以看成是没有批复的批复。
进入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彭德怀传令各部,在继续破袭敌方交通的同时,重点用于攻占交通线两侧以及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命令下达时,日军正调集兵力,向八路军各出击兵团实施反击作战。在他们的概念里,八路军的游击战与大兵团的运动战不同,一般都不会主动出击。彭德怀在短时间内连续发起两次大范围的突袭,而且进攻方向和侧重点还不一样,这完全出乎他们的观察和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