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锵锵三人行·跟陈丹青聊天-电子书下载

小说文学 2年前 (2022-07-13) 207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锵锵三人行:跟陈丹青聊天》陈丹青与窦文涛、梁文道奇妙畅谈!
这本对话录直接收录陈丹青在“锵锵三人行”中与主持人嘉宾的对话,话题广泛,谈及国事、家事、风物、人间温情,幽默而深刻。

作者介绍

窦文涛,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金话筒奖”、全国广播电视“双十佳”主持人等。1998年推出电视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以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成就中国王牌脱口秀。

部分摘录:
大家都不太愿意谈论过去 窦文涛:广美,你这个台湾人对民国人物有什么印象?
孟广美:我要寻找这方面的资料,最好的来源是我父亲。他是河南人,先去了海南岛,后来到台湾。但奇怪的是,我父亲对以前那些事绝口不提,很多事我都是后来看书才知道的。我曾让他教我说河南话,他说我现在讲的就是河南话啊——根本瞎掰嘛,他讲的是台湾式普通话,可他告诉我是河南话。
窦文涛:这是为什么?
陈丹青:也许大家都不太愿意谈论过去。我爷爷是黄埔军校的,参加过北伐战争,但是我到台湾想问他的时候,他都不讲。
窦文涛:我有一次采访白先勇先生,想让他讲讲他父亲白崇禧,他也不讲,顶多讲讲那时候的生活习惯——比如宋美龄的吃、穿,但不讲那些历史风云。
孟广美:所以我看《建党伟业》非常感动,心里发出感触:世事无绝对,以前书上教我们要分辨黑白是非,但实际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窦文涛:那当然。说到民国面孔,我老是找不着合适的词儿,民国人的长相是不是跟今天的人有点儿不一样——
陈丹青:这是一个集体性的精神密码,也是生理密码。一个阶段,尤其是改朝换代或战争频发的时代,会塑造一群人,这群人会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
窦文涛:我就觉得看那时候照片上的人,怎么一个个都那么气宇轩昂呢!不管是秋瑾还是蒋介石,包括周恩来——
陈丹青:这里还有个技术问题,那时候照片都是黑白的,而且拍照要到照相馆,是很郑重的一件事。
孟广美:有仪式感的一件事。
陈丹青:对,跟今天嘻嘻哈哈随便拍照不一样。那时候的人被凝聚在一张具有高度仪式感的黑白照片里,经过岁月的淘洗就显得很端庄、很有精神头儿。而且那是个前现代社会,无论上等人、下等人都被教育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像现代社会主张的所谓自由,穿上一条牛仔裤就上街了。
孟广美:那时候的人不会装模做样。
陈丹青:但另一面,他又要有点儿装模做样。那时候所有人拍照,其实都是一个表情模式,你仔细看,精神头儿虽然好,但表情几乎一样。
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鼓励虚荣 窦文涛:大家听说郭美美了吗?
孟广美:听说了,当时我人在欧洲,回来后这事儿就掀起轩然大波了。
窦文涛:要让丹青兄评价,他会说:“对这种很快就会过去的人和事,我一般不予评价。”(笑)
陈丹青: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笑)。
为什么我对炫富不感兴趣?这好比我对餐馆里一桌桌过于铺张的剩菜,无话可说。穷了几十几百年的国民,一朝富了,你拦不住有人要来招摇,一如饥饿的记忆潜伏及今,管不住众人点菜时,狠狠报复那粮票油票的年代。总之,都是对匮乏记忆的集体性心理报复,兼以自我放纵。时隔几十年,上几代记忆还会有作用吗?
这就是集体潜意识,不但隔代遗传,且会铸成集体基因,传给对历史几乎无知,也毫无兴趣的下代:某些下代眼瞧上代的寒碜劲儿,得了钱,就会本能地报复。
为什么我不愿谈红十字会?因为不相信,一如今日的大学,无非官场,无非官僚。我的不相信,还包括对历来监督它、改变它的所有可能深刻地不相信。今岁,我所辞职的大学迎来校庆,好几家媒体要我说几句,我谢绝了:有何可说?说什么?说了而即使是发表了又有什么用?此所以近年除了上“锵锵”,我不再接受其他电视台采访,也不再公开谈论教育问题,深在理由,都是不信任、无所谈。我知道,不相信,不说,已在下风,已是下策。可是网民也从来处于下风,从来只有下策,如今有了“围脖”,唯整天调弄巴掌里那枚小手机——幸亏还有手机。
——陈丹青《为什么我没有谈论炫富与红十字会》
窦文涛:“郭美美事件”举世罕见啊!全国网友要想围观一个人,简直能让他无所遁形!据统计,郭美美炫富事件现在搜索已超过了120万次,关注的网民超过8000万,新闻26000次,属特级舆情事件,超越了以往任何娱乐事件!随即出现了即时人肉搜索,即时文艺创作互动,形成微博、天涯挖掘模式……据说,她从深圳半夜飞北京,飞机还没起飞,身份证号码、登机牌、座位已经被“人肉”出来了。
陈丹青:太可怕了!郭美美年轻冲动,大概忘了这是电子媒体时代——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鼓励虚荣,也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出名方便!这是媒体的事,不是郭美美的事。要放在二十年前,她怎么炫富?她到哪儿去炫富?
窦文涛:通过郭美美这个事儿,我就想啊,微博是不是有一种掩耳盗铃的作用呢?比如一个普通人,即使她发“开生日Party”、“开游艇”、“骑德国赛马”的消息,也就几个小圈子里的朋友看看,但一旦她被广泛关注了,带来的后果估计连她自己也得被吓着!
孟广美:当然。前段时间我看到一篇文章,讲Facebook现在面对网民大量流失的问题,因为大家已经开始厌倦这种社交模式了。这跟微博在中国的情形有点儿类似,对微博,我现在也有点儿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到底该关注别人,还是被别人关注?
窦文涛:哈哈哈,孟美美也快崩溃了!丹青兄原来也开过博客嘛,后来怎么不开了?
陈丹青:我开了一年马上就停了。我发现博客不能久待,赶紧就走。等Twitter上来的时候,别人都让我开,我一点儿也不想开。
窦文涛:为什么呢?
陈丹青:在媒体上露面,会给我带来困扰,我会失去一部分生活。我很在乎这个,所以及早止步。
好些年轻人大概还是学生,扯着叫我别走,我谢谢你们的善意。年轻人要寻师,要听讲,当然理解的,但不要夸张一个人的作用,更不可看太高。如今一些社会“名流”给弄得不成人样子,包括我,便是这样子给弄坏掉的。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三陪小姐似的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狠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
网络、博客近年火,实在是大家无聊。顶好的去处,还是书店。学画的青年,中国没有像样的美术馆,别错过好展览。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