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彼得林奇投资经典全集(共3册)-电子书下载

经营管理 2022年7月14日

简介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作者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资的诸多技巧,向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投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尤为有益。作者首先告诉投资者的就是这样一条投资规则:不要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作者认为投资者只要对股票认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绩不会比专家差。此外,作者认为业余投资者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如果他们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在投资时就会比专家做得还出色。      《战胜华尔街》:   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选股实录典藏版华章经典金融投资)》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的一本股票投资实战指南。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又大又安全的大牛股。   重要的部分——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的投资自传   从0.18亿到1亿美元的初期,从1亿到10亿美元的中期,从10亿到140亿美元的晚期,揭示了林奇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   林奇比别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别人更加重视调研;   林奇比别人更加灵活。   实用的部分——21个选股经典案例   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   有价值的部分——25条投资黄金法则   林奇用亲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   《战胜华尔街》既是一部史上无出其右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教程和案例集锦。该书可以作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的进阶读物,也可以作为其实操案例。   《战胜华尔街》既是一部史上无出其右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教程和案例集锦。该书可以作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的进阶读物,也可以作为其实操案例。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彼得·林奇*非常热爱投资,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中津津乐道此中细节后仍然觉得不过瘾,忍不住再次动笔劝告年轻一代好好培养自己的理财观。该书一经写成,就被巴菲特认定为送给孙子的礼物。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的精彩内容包括:   以投资语言写就的美国金融史   林奇开创性地回顾了美国资本力量产生的历程,以及美国商业史,文风还是一贯的引人入胜。   一些简单易行的投资建议   尽早开始投资,让钱为你工作,投资基金的9条建议,如何寻找能够暴涨12倍的股票。   股票投资的内在规律理解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发现上市公司的成功秘诀。一个成功的选股策略,首先要做的是找到那些在将来许多年收入能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

作者介绍

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世人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的著作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赚钱的,他被誉为“全球佳选股者”。   他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伟大的投资人之一。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传奇的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   1977-1990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这13年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 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1。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   1990年,彼得·林奇在事业高峰急流勇退,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三部畅销书,轰动华尔街。   退休后,彼得-林奇投身慈善事业。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也让别人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部分摘录:
投资股票要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每一年都会有大量关于如何选股的书出版,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看再多的投资书籍,了解再多的投资信息,都是白搭。炒股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如果你买了股票基金,根本不必分析公司和追踪股市行情,这种情况下,你了解的信息越多,反而可能越有害。有些投资者,既不考虑经济形势未来发展好坏,也不关心股市未来涨跌如何,每天乐呵呵的,该干啥干啥,唯一做的就是有规律地定期投资买股票。另外一些投资者成天研究股市,试图寻找最佳投资时机,当他觉得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有信心时就买入,当他觉得对未来股价走势很没有信心时就卖出。你猜猜,那些根本不关注股市走势只是定期买入的投资者,与那些天天研究股市走势判断最佳投资时机的投资者,谁的投资业绩会更好?也许你想不到,前者更高。
每年我都会想起这个投资教训。因为每年年初,我都会和一帮著名的投资专家受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巴伦》周刊主办的投资圆桌会议,这些投资专家们会发表对未来经济走势和股市走势非常忧虑的看法,这总是让我想起越忧虑未来经济走势和股市走势反而投资业绩越不好的投资教训。1986年以来,我每年都参加这个圆桌会议。每年1月,我们这些投资专家就会齐聚一堂,在这个长达8个小时的圆桌会议上,畅谈投资心得,发表投资高见,大部分讨论内容会发表在随后3期的《巴伦》周刊上。
由于《巴伦》周刊属于道琼斯公司所有,办公室就设在道琼斯综合大楼,从大楼上可以俯瞰曼哈顿南端的哈得逊河右岸。大楼大厅全用大理石装饰,高高的天花板,完全可以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媲美。你可以通过一条类似于国际机场上用的移动步道进入大厅。大楼有一个非常严密的安全保卫系统,第一道关卡是一个服务台。在服务台,你需要出示你的身份证,说明你的来访目的。服务台检查允许你进入大楼后,会给你一张通行卡,你得把通行卡出示给保安,然后才能进入电梯。
经过所有这些程序之后,你就可以搭乘电梯去你要去的楼层了,在楼层还有一个门口,你必须用一张信用卡一样的卡片才能打开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你最后会发现自己终于到达了举办圆桌会议的会议室。不过,所谓圆桌会议用的桌子,其实并不是圆的,那张桌子以前是U形的,但后来组织者拆掉了其中的一边,于是桌子就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投资大师们分别坐在两个斜边上,《巴伦》周刊的人坐在底部进行提问。会议主持人是《巴伦》周刊的编辑艾伦·埃布尔森(Alan Abelson)。艾伦·埃布尔森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作家,他对财经界的贡献,就像多萝西·帕克(Dorothy Parker)[1]对浪漫文学的贡献一样大。
我们头上的屋顶上吊着麦克风和一排13个1000瓦的聚光灯。聚光灯一会儿开,一会儿关,以配合摄影师拍照。有一个摄影师在13英尺[2]远的地方使用变焦镜头进行抢拍,另一个穿着护膝的女摄影师则在我们身边爬来爬去,从我们鼻子底下向上拍特写镜头。除了这些摄影师以外,房间里还有许多《巴伦》周刊的编辑、音响师和技术人员,他们中有些人藏在一面玻璃墙的后面。我们头顶上的灯泡热得发烫,简直能把鸡蛋孵出小鸡。
对于我们这群上了年纪已经两鬓灰白的基金管理人来说,这么一大帮工作人员手忙脚乱,搞这么大动静,这么大场面,好像有些过了,但是我们的确因此名声远扬。
尽管偶尔新增一个人,或者减少一个人,但出席《巴伦》周刊投资圆桌会议的投资大师阵容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包括:马里奥·加贝利(Mario Gabelli)和迈克尔·普赖斯(Michael Price),他们两个管理的都是获得高度评价的“价值”基金,最近这类基金再次风行;约翰·奈夫(John Neff),来自于先锋温莎基金公司(Vanguard Windsor Fund),我1977年刚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时,他就已经是一名传奇基金经理了;保罗·图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是一位商品期货奇才;菲力克斯·朱洛夫(Felix Zulauf),一名国际银行家,总是忧心忡忡,不过据我所知,在他的瑞士同胞中他已经算是一个极度的乐观主义者了,因为瑞士人总是对什么都忧心忡忡;马克·珀金斯(Marc Perkins),投资管理专家,他还是一名银行业分析师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奥斯卡·谢弗(Oscar Schafer),专门投资发生“特殊情况”的公司股票;荣·巴伦(Ron Baron),他专门寻找华尔街人士根本不理睬的那些冷门股票;阿奇·麦卡拉斯特(Archie MacAllaster),一个场外交易市场的精明投资专家。
在1992年的圆桌会议中,保罗·图德·琼斯的位置由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取代,他是一个具有全球视角的猎股高手。马克·珀金斯从1991年开始出席圆桌会议,他取代了吉姆·罗杰斯(Jimmy Rogers)。罗杰斯已经连续5年参加会议,不过他放弃了华尔街生活,选择了骑摩托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横穿中国。我听到的最新消息说,罗杰斯已经用船把摩托车运到了秘鲁,并且正骑着摩托车在安第斯山脉下奔驰,即使离最近的证券公司营业部也有1000英里之遥(后来他曾在一个晚间电视访谈节目上露面)。
大多数人建立友谊的基础,是一起上大学、参军或者暑期露营,而我们这些管理投资的人建立友谊的基础是股票。我一看到荣·巴伦就会想到革桥服装(Straw Bridge&Clothier)这只股票,有一段时间我们俩都持有这只股票,并且两人都过早抛出。
为了对付埃布尔森的唇枪舌剑,这几年来,我们不得不努力锻炼,提高机智应对、快速反击的回答能力。在《巴伦》周刊后来刊登出来的会议内容中,埃布尔森的发言并不署名,只是用“巴伦”或“问”来代表,但他本人的妙语连珠的确值得赞赏。以下这些对话中,除了谢弗的回答之外(我引用他是因为他的回答可与埃布尔森媲美),其他都是埃布尔森占了上风。
吉姆·罗杰斯:我买了一家欧洲公司股票,名字叫施泰尔-戴姆勒-普赫(Steyr-Daimler-Puch)公司,这家公司已经连续亏损好几年了。
埃布尔森:这家公司还有其他值得投资的地方吗?
埃布尔森(问奥斯卡·谢弗):能否讲个短一点的东西?
谢弗:我先讲一个长一点的,然后再讲个短一点的,你不会觉得烦吧?
埃布尔森:和平时差不多。
埃德·古德诺(Ed Goodnow,前小组成员,推荐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股票):我知道这家公司在菲律宾有些省份的服务不太好。其中一个问题是,很难找到愿意爬到电线杆上修电线的工人,因为他们有时会被狙击手当做靶子射击,但是除此之外,这家公司的业务经营得非常不错。
埃布尔森:你是不是说,投资这只股票,相当于远距离射击,风险很大,成功希望却很小?
彼得·林奇:我仍然喜欢我一直推荐的储蓄与贷款行业股票,也就是房利美公司股票,它还有很大的空间。
埃布尔森:哪个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约翰·奈夫(推荐德尔塔航空):在航空业,大家错失(missing)……
埃布尔森:或者说差一点就错失(near-missing)……
迈克尔·普赖斯:我们现在的持仓情况是,真实股票(real sstocks)可能占到基金总资产的45%。
埃布尔森:另外的55%都是不真实的股票(unreal stocks)?
马里奥·加贝利: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我已经连续20年推荐林氏广播公司(Lin Broadcasting)了。
埃布尔森:糟糕的是你推荐的这只股票一直都不灵!
马里奥·加贝利:我要谈的是,用一个多角度的方法来解决一个多角度的问题。
埃布尔森:拜托,马里奥,我们这个杂志只是一本通俗杂志。
约翰·奈夫:在过去的8次经济衰退中,如果你的投资在一个季度的前两个月也那样大幅下跌的话……我说的这些都是假设。
埃布尔森:你说的其他东西也是这样!
圆桌会议从中午开始,分为上下两节。第一节是谈谈我们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看法,主办方希望我们讨论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世界末日是否会来临等,这个部分让我们这些投资专家们也感到头大。
这种宏观性的讨论有没有必要,值得分析,因为这种宏观性讨论比比皆是,一到周末,在餐桌上,在健身俱乐部里,或者在高尔夫球场上,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经常会讨论宏观经济和大盘走势,我们这些投资专家能谈出来的东西,与业余投资者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这方面并不比他们高明。
到了周末,人们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就会开始思考从电视或是报纸上看到的悲观消息。怪不得那些送报的总是用塑料袋子包裹着报纸,这或许有着某种暗示: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有害,应该远离。
一旦我们把报纸从塑料袋里拿出来,就会犯下错误,因为我们一读报马上就会面对各种认为人类未来前景惨淡的报道:全球变暖、全球变冷、苏联对西方的威胁、苏联解体、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文盲、医保费用高涨、预算赤字、人才外流、种族冲突、有组织犯罪、无组织犯罪、性丑闻、贪污丑闻、性和金钱交织的丑闻,等等;甚至体育版的内容也能让你感觉恶心。
关注这类新闻,对于不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只不过会感到心情压抑,但是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习惯。如果投资者读报后认为,艾滋病将消灭一半的消费者,而臭氧层遭到破坏将会消灭另一半的消费者,或者是热带雨林消失将使西半球变成新的戈壁沙漠,在此之前(如果不是在此之后的话),所有现在的存款和贷款系统将会崩溃,城市和郊区将全部毁灭,那么还有谁愿意继续持有股票呢?
你当然绝不会坦白地承认:“我决定卖掉手头上盖普公司的股票,因为周末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文章。”但正是由于许多投资者在周末看了报刊上悲观性文章后的类似逻辑推理,才往往会造成周一的时候卖出股票的单子如波涛汹涌。难怪,历史上股票出现最大跌幅的日子总是在周一,这都是周末焦虑症造成的。同时,每年12月股市往往会下跌,一方面是由于到了年底有很多人抛出赔钱的股票用亏损来抵减应交所得税,另一方面是由于12月份有一个圣诞长假,数以百万的投资者们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看电视和报纸,那些悲观的新闻报道让他们格外担心世界未来的命运,周末焦虑症升级成了年末焦虑症,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难怪12月股市总是会下跌。
普通投资者会有周末焦虑症,我们这些投资专家在每年巴伦圆桌会议的第一节上也会有类似焦虑症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忧心忡忡。在1986年,我们担心的包括:货币供应量M1相对于M3的比率,格莱姆·鲁德曼(Gramm Rudman)的削减赤字一揽子计划,西方七国会议结果,还有“J曲线效应”[3]能否开始有效减少贸易赤字。在1987年,我们担心的包括:美元大幅贬值,外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大肆倾销,两伊战争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石油短缺,外国人不再购买美国的股票和债券,消费者贷款负担过重而无力购买商品以及里根总统不能参加竞选谋求第3次连任等。
并非所有参加巴伦投资圆桌会议的投资专家们在所有的时候都忧心忡忡。有些人比其他人忧虑得多一些,有些人这一年很忧虑,但下一年却变得很乐观。我们这些投资专家中也还有一两个,经常对未来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让总体而言十分悲观的圆桌会议气氛稍稍多了一点轻松。事实上,1987年,我们这些投资专家对宏观经济前景和股市走势是最为乐观的,但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1000点暴跌。唯一在这一年发出警告的专家是吉姆·罗杰斯,1988年他继续警告说全球股市即将面临崩溃。罗杰斯以准确预期出股票将会下跌就做空而出名,但尽管他提前发出了看空后市的警告,在巴伦年会上却并没有推荐当年或下一年应该卖空哪些股票。想要取得投资成功,就不要让周末焦虑症影响到自己的投资策略。
尽管我们这帮投资管理人,掌管着客户的数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在一年又一年的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对于未来到底是会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还是经济复苏,却总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
在1988年巴伦投资圆桌会议上,正好是1987年10月股市暴跌1000点的两个月后,我们对于未来的忧虑达到了极点。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股市大崩溃,于是很自然地会推测,明年很可能还会再来一次股市暴跌。这让我总结出第4条林奇投资法则:
你无法从后视镜中看到未来。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