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三国史(套装共3册)-电子书下载

历史传记 2年前 (2022-07-13) 188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历史畅销书作家醉罢君山沉潜多年,阅遍史料,以正史为依据,创作出这部有料又有趣,有笑点又有泪点的三国史,从黄巾起义讲到东吴灭亡,从皇权制度讲到文化风气,从南征北伐的战将讲到一腔孤勇的小卒,从尔虞我诈的权谋讲到惺惺相惜的情义,覆盖三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对三国历史中被忽视、被误解的问题进行了抽丝剥茧的推理,论证严密,观点独到,既真实又精彩地呈现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让你在不忍释卷的阅读中成为 “三国通”。

作者介绍

醉罢君山,原名郑文州,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研究,著名历史论坛天涯社区 “煮酒论史” 的首任版主。出版了《夏商周原来是这样》《春秋无义战》《战国全史》《细读大秦七百年》《虽远必诛》《宋朝原来是这样》等十余部作品。擅长用感性细腻的描写,刻画复杂多变的人心;用极具史诗感的文字,还原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复活中华民族的血脉精魂。让你在时而轻松愉悦、时而热血沸腾的阅读中了解历史,反思人性。

部分摘录:
信念幻灭:黄巾起义的失败与余波 战争仍在继续。
皇甫嵩没有停止攻击,他与朱儁联手,进攻汝南、陈二郡。黄巾军一败再败,这种失败对宗教徒的心理造成强烈的挫折感。他们开始困惑了:无所不能的天神为什么没站在自己这一边呢?信心的崩溃,导致了战场上的溃败。平定颍川、汝南、陈三郡后,皇甫嵩又接连打败了东郡、南阳的黄巾军。
在另一个战场,北中郎将卢植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卢植是汉末顶级的名臣。他年轻的时候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学问很高,又十分自律。自律到什么程度呢?当时马融家很富有,经常有歌伎表演,而卢植从来不看一眼。由于学识渊博,他被征为博士,正式踏入仕途。与今天的博士不同,汉时的博士是指掌管经学教授的学官,儒家有“五经”,博士至少要精通其中一部经典,所以又称为“五经博士”。
卢植不仅学问好,还懂兵法,能打仗。他与张角对垒,屡战屡胜,杀、俘一万多人。张角虽然人多,但军队训练水平并不高,也没有高明的将领,想打赢这场战争,难度很大。张角溃退后,退往广宗,据城固守。卢植把广宗团团围住,在外围筑高墙、挖深壕,打算困死张角。
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派宦官左丰前来视察军情。
左丰对军事一窍不通,只把这差事当作发财的良机,到了兵营后,张口要钱。卢植本是正直之人,如今大敌当前,军费捉襟见肘,哪来的钱贿赂宦官?
不给!
左丰气坏了,回到首都后,阴阳怪气地跟皇帝打小报告:“广宗贼容易破,只是卢中郎将固垒息兵,只怕是要等老天爷惩罚张角吧。”
胡说八道一番后,左丰抬眼看着皇帝阴沉的脸色,幸灾乐祸地偷笑。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卢植还正为剿灭黄巾贼而费尽脑力,忽然听得圣旨到,在宣旨宦官身后,分明摆放着一辆押解囚犯的槛车。不必接旨,卢植已意识到结局,他苦笑之后,留下一声长叹。一军主帅,转眼间成了囚徒,被押往洛阳,罪名是“逗留畏敌”,判处死缓(减死一等)。
十几万的黄巾军没能打垮卢植,一个小小的太监就把他拉下马了。
接替卢植的将领,便是大名鼎鼎的董卓。
董卓是东汉军队中的一员悍将,他身强力壮,性格粗野,勇猛好斗。早年他在名将张奂麾下,在一次与先零羌(羌人的一支)的战斗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取得斩、俘万人的重大胜利。此役奠定了董卓在西北军中的地位与声望。董卓固然善战,但他只是以剽悍见长,论及军事素养,他与皇甫嵩之间差距很大。董卓被任命为东中郎将,接管卢植的军队。他自以为是,丝毫不把黄巾军放在眼里,上任伊始,便气势汹汹地发动猛烈的进攻,结果自然一败涂地。
才打了一仗,董卓就被撤职了。
看来还得依靠皇甫嵩。皇帝下诏,由皇甫嵩接管董卓的部队,负责围剿张角。
就在汉军频繁换将时,张角把弟弟张梁的军队也拉回广宗,加强守备力量。自从起事以来,张教主殚精竭虑,在官兵凶悍的反扑下苦撑危局,终于积劳成疾,病死于广宗。
教主之死对教徒们的杀伤力,远甚于十万汉军。
由信众组成的黄巾战士们惊呆了:教主怎么也会死呢?教主不是超凡脱俗的天神级人物吗?不是拥有呼风唤雨的神力吗?怎么这尊大神,也像凡夫俗子那样病死了?这个结果,实在让人太难接受了。支撑教徒信仰的精神大柱倾倒了,悬浮在虚空中的太平天堂也摇摇晃晃、危危欲倾。
不过黄巾军的实力仍不容小觑。
张角死后,守卫广宗的重任就落在了张梁身上。
皇甫嵩已率部兵临城下,张梁手上有十万人马,仗着兵多将广,黄巾军出城迎战,双方打了个平手。第二天,黄巾军又前来挑战,皇甫嵩闭垒不出,任凭敌人如何叫骂,就是不理睬。皇甫嵩是十分高明的将领,他发现黄巾军实力犹存,不可小视,便只守不攻,不急于出击。打仗靠的不是蛮力,而是智慧,只有找到敌人的弱点,才能一击致命。
表面上看,黄巾军兵强马壮,但皇甫嵩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敌人士气不振。这些教徒们看上去疲惫不堪,这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灵上的迷惘。
很显然,教主之死,让他们的内心一下子变得空虚。
当信仰失去了根基,就容易破灭了。
知道了敌人的弱点,皇甫嵩就开始构想下一步的作战方案。黄巾军天天叫阵,皇甫嵩装聋作哑,当没听到。看这架势,官兵是打算长期围困广宗城了。这倒让张梁安心了,要知道广宗城乃是太平道的大本营,物资储备充足,守个一两年不成问题。
可是张梁的判断错了。
皇甫嵩只想速战速决,才不愿意打一场持久消耗战呢。他只是营造长期围城的假象罢了,目的在于迷惑敌人。果然,他的疑兵之计大获成功,黄巾军的警惕心日渐丧失,在守备上也开始掉以轻心。正值十月,序属初冬,天气渐寒,夜晚霜飞,一眼望去,星空笼罩下的广宗城,巡逻、守卫的士兵人数更少了。
敌已懈怠,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深夜,皇甫嵩突然下达命令,全体将士披甲待命,在拂晓时分发动总攻。
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天尚未亮,雄鸡啼叫,城内静得出奇,黄巾将士多数还在梦乡之中,连城楼上守夜的士兵也昏昏欲睡。然而寂静很快就被打破了,城墙之外忽然喧声四起,皇甫嵩麾下的官兵们架起云梯,如潮水般地涌上城头,很快占领了城门。
张梁睡眼蒙眬,头脑尚不清醒,突然天降神兵,焉能抵挡?城门失守,只能打巷战了。皇甫嵩手下的这些将士,多数是从西北边疆调来,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战斗力一流。张梁的黄巾军多是农民出身,没有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凭恃的不是高超的战术,而是勇气与信念。
战斗持续了一个白天,从清晨到黄昏,胜负已决。
黄巾军终于顶不住,张梁悲观绝望,下令弃城而逃。
这一逃,成了黄巾军的死亡之旅。皇甫嵩乘胜掩杀,张梁在混战中身亡,三万名黄巾战士不是战死就是被俘,五万人在政府军追击下被赶入河中淹死。这场战役,皇甫嵩大获全胜,占领广宗后,他剖开张角的棺材,将其脑袋砍下,送往洛阳。
太平道的三大精神偶像,死了两人,只剩下地公将军张宝。如果说张角之死,还可以被吹捧为成仙,继续忽悠一部分信徒;那么张梁之死,让张宝再也没有可以解释的理由了。
原来教主兄弟统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消沉和沮丧的情绪笼罩在每个黄巾军战士的头上。
皇甫嵩的屠龙刀还未入鞘。
一个月后,他在下曲阳再次谱写不败的神话,大胜黄巾军,斩杀张宝,杀掳十万人。
至此,张角兄弟全部身死。
这场规模浩大的起义已翻过高潮的一幕,但仍余波荡漾。
其实,就算没有披上宗教外衣,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仍然会揭竿而起。
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黄巾余党不再为教主宏伟的太平蓝图而战,他们为生存而战。大家拥立赵弘为元帅,十余万人再鼓雄风,攻陷宛城。
宛城失陷,皇帝大怒。
不就一座城池吗?皇帝为何如此重视?原来,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宛城是南阳郡政府所在地,而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家乡与发迹地,这个地方对朝廷来说,是风水宝地。要是风水给黄巾贼破坏了,大汉帝国的龙脉岂不是要断了?
皇帝的圣旨很快下达,由镇贼中郎将朱儁、荆州刺史徐璆(qiú)共同清剿黄巾余党,收复宛城。朱儁知道自己肩上担子不轻,不敢轻心,指挥官兵昼夜攻城。黄巾军的抵抗无比顽强,双方相持两个月,朱儁仍望城兴叹。
汉灵帝对此显然十分不满,想把朱儁调回。
司空张温上书辩护道:“阵前换帅乃是兵家大忌,以前秦国任用白起,燕国任用乐毅,都是经年累月,方才克敌。应该多给朱儁一点时间,这样才能大功告成。”皇帝这回总算听进去了,取消调令,严饬朱儁抓紧时间破敌。
朱儁在朝廷严令之下,发动更猛烈的攻势。黄巾军终于败下阵来,宛城被攻破,赵弘战死。
一般说来,城门、城墙失守,基本上败局已定。可在接下来的巷战中,黄巾军硬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在另一名将领韩忠的带领下,把已攻进城的政府军赶出城外,逆袭成功,重新夺回宛城。
双方再度陷入僵持局面。
朱儁这下子没脾气了,自己的军队已经连续作战数月,将士疲惫,想要再度发动强攻,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呢?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朱儁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法子。
他派出一部分兵力在宛城西南角发动佯攻,吸引黄巾主力,自己则亲率其余人马,悄悄绕到东北角。这里的守备果然空虚,只有少数黄巾军把守城楼。朱儁挥师急攻,很快攻陷城门,政府军一拥而入,二度攻进宛城。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