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思想的结果-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3) 160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然而,事实上,指导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思想或多或少都是被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哲学的追本溯源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这些思想的前设。
这本哲学简史不是写给哲学家,而是写给所有对哲学感兴趣的人——无论是没有经过哲学训练的普通大众,还是有文化的专业人士。作者以生动、简易、活泼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并帮助读者认识这些思想观念对个人生活和世界历史可能带来的重大“结果”。

作者介绍

史普罗(R. C. Sproul , 1939-2017 )美国神学家,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怀特菲尔德神学院博士,曾任教于美国改革宗神学院和诺克斯神学院,林格尼尔事工( Ligonier Ministries )创办人。

部分摘录:
每当哲学系的学生提到“大哲学家”( the philosopher)时,同学们都知道,这指的是亚里士多德,这绝非偶然现象。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思想深刻,所以赢得“大哲学家”的美誉。他教学的范围很宽,涉及许多学科,如逻辑学、修辞学、诗学、伦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政治理论、经济学、美学,以及解剖学——形而上的哲学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 384 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 Thrace)。他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十七岁时,亚里士多德去了雅典。他加入柏拉图学园,在那里学习了二十年之久。在柏拉图的指导下,亚里士多德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这大概也引起了其他同学对他的嫉妒、仇视。他虽然是柏拉图学园最著名的毕业生,却两次落选柏拉图继任者的位置,这也许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政治的牺牲品。
大约在公元前 347 年,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去了特洛伊附近的阿索斯( Assos)。他在阿索斯王宫里住了三年,娶了国王的养女。亚里士多德与他妻子返回雅典之后,妻子就死了。他后来又娶了一个名叫赫菲丽( Herphylis)的女人,他们生有一子,取名尼各马可(《尼各马可伦理学》[ Nicomachean Ethics ][1]由此得名)。
公元前 342 年,国王菲利浦二世把亚里士多德请到马其顿王国,任命他为皇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这种关系在不远的将来对地中海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如此,从整个历史来看,这种关系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这个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但不是作为哲学家,而是军事领袖。亚历山大大帝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对统一性的热爱。他进行军事征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古代世界建立统一的文化——由一种共同的语言,即希腊语,统一起来的文化。希腊化的过程一直扩展到巴勒斯坦,因此写作新约所用的语言是希腊语,而不是希伯来语或拉丁语。
【40】亚历山大也热衷于获得知识。有人认为,在美国实施现代航天计划之前,由政府组织的资金最为充足的科学考察活动,就与亚历山大的军事远征有关。一队真正的科学家与保护他们的士兵一道跋山涉水,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收集动植物标本,然后进行分类研究。
公元前 334 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取名为吕克昂学园( Lyceum)。校园里有一条绿树成荫的走廊,即“ Peripatos”。亚里士多德常常在这条走廊上一边散步一边给跟在他后面的学生们上课。这种教学法为吕克昂学园赢得“逍遥学派”( the peripatetic school)的美誉。这种一边散步一边教学的方法,为后来许多人所效仿,最有名的例子是拿撒勒的耶稣,他的信徒(或学生)们实际上也是“跟在他后面”学习。
亚里士多德主持吕克昂学园的工作达十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写作——他著作等身。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大帝逝世,此后便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反马其顿情绪,亚里士多德后来也受到牵连,因为他教过亚历山大。与以前的苏格拉底一样,亚里士多德也被指控为亵渎神灵。他逃到夏雷( Chaleis),大约一年以后与世长辞。
逻辑学 【41】一听到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亚里士多德之后,一系列逻辑理论得到改进和完善,但是形式逻辑的基础却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定的。
亚里士多德没有发明逻辑,正如哥伦布( Columbus)没有“发明”美洲。亚里士多德所做的是给逻辑下定义,提出逻辑的基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逻辑看作具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像植物学、物理学、化学以及许多其他学科那样。毋宁说,他把逻辑看作所有其他学科的工具( organon)。
对所有其他学科来说,逻辑是它们最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甚至是科学能够产生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逻辑是可理解对话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合逻辑的东西是无法理解的;不仅人们不能理解这种东西,它本来就是不可理解的。不合逻辑的东西代表无序( chaos),而不是有序( cosmos)。绝对的无序是不可能被按照某种规律认识的,它会使知识( scientia)成为绝对不可能的事。
逻辑本身没有具体内容,就此而言,它可被看作一门形式的科学,很像数学,因为从某些方面看,数学是一种数理逻辑。逻辑检验或分析陈述与陈述或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它能说明某个三段论的结论是否有效,但是它不能决定一种结论或论证的真实性。论证没有真实、虚假之分,只有有效、无效之分。陈述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但是一个陈述与另一个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讨论了逻辑的一些基本原则,“非矛盾律”是其中之一。逻辑的主要原则就是不矛盾律:某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种意义上或关系中,既是它自己,又不是它自己。 A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种关系中,既是A,又是-A(非A)。我们可以断定(肯定或否定)同一主语拥有多个谓语,但是我们无法断言以否定一个主语的本身所是。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说某人个子很高或不高,有钱或没钱,是老人或是年轻人,是一个兄弟、儿子或父亲,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人不是人。按照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他既是一位父亲,同时又是一个儿子,但是我们不能根据同一种关系来谈论刚才这种情况。与讽刺小调《我是我自己的爷爷》相反,我不可能是自己的亲生祖父。
【42】在阐述逻辑的基本规则时,亚里士多德不仅讨论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思想,而且讨论了我们所思考的这些事物的存在,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尽管亚里士多德后来放弃了柏拉图哲学,他却非常重视思维与实在的关系问题。
虽然我们称逻辑为一门“形式的”科学,但是对亚里士多德来说,逻辑绝非只有形式的意义。亚里士多德重视真理问题,其实就是重视实在性的问题,因为二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希腊语中用来表示真理的单词alētheia的意思是“真实的事态”,当然它还有其他含义。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规则适用于所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适用于所有的实在。
这并不是说,凡是合逻辑的,都是真实的。我们能够设想出一些合乎逻辑、却不符合实在的观念。例如独角兽的观念或概念不是不符合逻辑,但是这种东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有“实在的”东西都是合逻辑的。不合逻辑的东西事实上不可能存在。事实上不可能有一个不是独角兽的独角兽。这并不是说人们从来不会违反非矛盾律,因此他们从来不会进行不符合逻辑的思考。事实上,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可是每当我们进行不合逻辑的思考时,我们就会与实在脱节。
【43】举例来说,一个不可移动的物体的观念是完全符合逻辑的;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观念也是如此。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在于,一个真实的不可移动的物体的观念与一种真实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观念同时并存。二者不可能同时并存于真实的世界。为什么?在现实世界中,当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与一个不可移动的物体相遇时,究竟会发生什么?正如那歌曲作者所言,二者之一必须做出让步。如果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能够移动那个不可移动的物体,那么那个不可移动的物体实际上就是可移动的。如果它是可移动的,它就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在同一种关系中又是不可移动的。另一方面,如果那个不可移动的物体没有移动,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实际上就是可抗拒的。一种力量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种关系中既是可抗拒的,又是不可抗拒的。
实在可能包含这样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就其力量而言既不可移动,又不可抗拒,但是实在不可能包含这样两个东西,一个绝对不可移动,另一个绝对不可抗拒。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非矛盾律不仅是思维的规律,而且是存在的规律。事实上,它之所以是思维的规律,正因为它首先是存在的规律。
人们固然可以说,“5”这个数既是奇数,又是偶数,但事实上它不可能既是奇数,又是偶数,因为二者相互排斥。我们固然可以说它既是奇数,又是偶数,但是我们不可能对此进行有意义的思考。
范畴 在阐述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范畴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于理解语言和知识至关重要。知识意味着对现实事物的某种认识。我们给这些事物起名,或者我们用语词来描述它们。思想涉及语词。
【44】举例来说,生物学有一个分支,叫动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关于分类的科学。生物被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把动物界与植物界区分开。我们把动物界进一步分为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这个分类过程主要记录两个方面的内容:相似性与差异性。我们把相似的事物归为一类,又按它们的差异将它们区分开。我们把鸟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有羽毛与翅膀;我们把鱼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有鳍与鳃。但是并非所有的鸟都是啄木鸟,并非所有的鱼都是鲤鱼。
分类学不仅对生物学,而且对所有科学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对所有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对所有知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对所有语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知识以语言为基础,语言使知识成为可以理解的。任何有意义的语词都是相似性与差异性这两种属性的反映。一个无所不包的单词实际上一无所指。要想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它就必须既要有所肯定,又要有所否定。它必须说明它是什么,却无须说明它不是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所有科学都是分类学,因为分类学包含具体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区别于其他具体的思想内容。知识越复杂多样,科学就越精密。幸亏医生能够区分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疼与胃癌引起的胃疼,因为它们的治疗方法迥然不同。
当我们思考某物时,我们想到的是主语和它们的谓语(那些事物可以被这些词语肯定或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旨在说明这个道理。在他看来,范畴是指可被用来描述个别实体属性的观念。这些范畴包括量、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状态、动作、受动性。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陈述:某人身高六英尺。某人是我们正在描述的实体。谓语“身高六英尺”告诉我们一些与他有关的数量。如果我们说他个子不高或很有天赋,我们就是在谈论他所具有的某种性质。如果我们说他现在在迈阿密,我们就是在说他现在所处的地点或位置。
【45】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九个范畴涉及某物可能包含的全部谓语。它们都能附加在动词“是”之上表达一些可能的含义。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第十个(或第一个)范畴是实体。如果我说“苏格拉底是人”,我就是在描述苏格拉底的实体本身。任何实在必然拥有某种实体,否则它什么也不是。实体是本质性的实在。智者反对非矛盾律,他们宣称同一事物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鼠,意思是说,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中既可以是人,又可以是非人。亚里士多德说,这是荒谬的。反对不矛盾律的那些人,必然也会否认客观实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由实体及其谓语组成,他也称谓语为偶然属性( accidens)。事物的主要范畴是它的实体,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有些人高,有些人矮。有些人胖,有些人瘦。有些人富,有些人穷。但他们都是人。人性是他们共有的普遍本质。尽管人们的具体属性或范畴各不相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基质( substratum),即人性。这个实体( substance)[2]“支撑”着它的所有属性。
【46】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被基督教教会用来阐述许多神学概念。以“变质”( transubstantiation)这个术语为例。罗马天主教用这个术语来阐释作弥撒时所发生的神迹。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事物的实体及其偶然属性。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偶然属性是指其外在的可以感知的一些属性。橡树的偶然属性是指它的高度与硬度,因为这些偶然属性是与橡树的实体联系在一起的。变质说认为,作弥撒时,饼与酒的实体神奇地化作另外一种实体,即基督的身体与血,饼与酒的偶然属性却保持不变。这种处理包含双重神迹。一方面,基督的身体与血的实体确实存在,而基督的身体与血的偶然属性却不存在。另一方面,饼与酒的偶然属性是存在的,而饼与酒的实体却不存在。这就是饼与酒看上去仍然是饼与酒,吃起来仍然是饼与酒,摸上去也仍然是饼与酒的缘故。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语言被用于阐述变质说,但是这个教义明显背离了他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承认事物的实体与偶然属性的区别,却不承认二者是可以分离的(变质说主张二者的分离)。他认为,事物的偶然属性是由它的实体产生或引发的。橡树能够长出橡果,因为橡果是橡树实体的偶然属性的组成部分。橡果的存在意味着橡树的存在,却不意味着大象的存在,因为大象的实体不能产生橡果的偶然属性。因此事物的实体是其偶然属性的本原。罗马天主教当然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点,所以它认为,只有通过神迹,才能超越实体与偶然属性的自然联系。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