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碎片化、场景化、垂直化、流量变现的媒体传播环境,如何落实以内容为王,引爆流量?
如何让视频的代入性、传播性更强,深入人心?
如何成就爆款视频?通过爆款视频打造属于自己的流量池?
·一秒抓住人心
·挖掘内容潜藏的魅力
·让“没兴趣”变成“狂点赞”
·时刻保持兴趣,一秒都不愿离开
·深入人心
日本金牌节目制作人高桥弘树15年一线创作经验倾囊相授,辅以实际案例精讲、经验教训总结,揭秘创造1秒抓住人心、让人久看不厌的有趣内容的32个技巧,视频、网络新闻、策划宣传、广告……万般行业皆可用!
拥有业内的“压倒性武器”
轻松创造高人一等的吸引力
作者介绍
高桥弘树
日本金牌节目制作人,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05年进入东京电视台,在之后的15年间,策划并制作了多档优秀节目,在优质视频内容的创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部分摘录:
1秒抓住人心 “前所未见的有趣内容”创造法 ——全部向“反方向”走就好 1. 开发新领域的能力 从根本上推翻“固有思维”
●本节推荐阅读人群:
· 服务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想开发“新产品”的你。
·视频、广告、销售、公关行业,想挑战“全新策划”的你。
·正在发掘“新的商业项目”,准备创业的你。
一般来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在成功商品的基础上改良改良吧”的想法都占绝大多数。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想法,因为大家都想做出更好的东西。
从增加附加价值的方向考虑,“做加法”是正常操作。
但对于在东京电视台这么个小企业工作、大学还留过级、工作年限要比同年进公司的人少一年的我而言,在竞争对手众多的地方,我常常从反方向来思考战略。
我认为,只要去做“绝对没人见过的新东西”就好。为此,颠覆世间陈规定式,就是一条“捷径”。
也就是说,我着力尝试从根本上推翻“固有思维”。
以我策划的《可以跟你回家吗?》为例,导演们前往各个车站守候,发现错过末班车的人就上前搭话:
“我们来付打车费,可以跟你一起回家吗?”
对方同意的话,导演们就即刻跟拍他们回家。
在深夜的街头,导演们跟着酩酊大醉等形形色色的人回家,我们希望看到的可不是他们在外人面前带的社交面具,而是回到家才会表露出的内在的真实自我。我们的节目内容虽有纪录片感,但从反方向否定一直以来纪录片所遵循的高端理念,才是我们节目导演遵循的基本原则。
简而言之,我们的核心概念是“即兴纪录片”。
拍纪录片有条不成文的定律——“花长时间耐心积累大量素材,才能做出好纪录片。”而我们瞄准的是这一“不可动摇”的思维的反方向。
我在观看过其他电视台的优质纪录片之后,一直抱有自卑感。我特别喜欢东海电视台制作的《人生果实》,伏原健导演在远离都市的郊区,找到一对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庭院和蔬果园中的老夫妇,耗时两年记录了他们的田园生活。
制作出《亚诺玛米~在亚马孙深处的原始森林生活~》的NHK电视台,他们跟巴西政府交涉长达10年,终于成功深入亚马孙深处的一个被称为“最后的石器人”居住的部落,进行了长达150天的贴身拍摄。
现实问题来了,身处东京电视台综艺节目制作部的我,根本不可能采用跟这些名作一样的表现手法。长时间跟踪采访所需的人力、与相关对象交涉的精力、拍摄机会,我们全都没有。
“干脆开创个‘超短期贴身采访纪录片’的新类型吧!”带着这种想法,《可以跟你回家吗?》这一与传统纪录片完全相反的思维诞生了。
这档节目真是名副其实的超短期贴身采访。在末班车结束后的街道上,我们从被答应跟拍的瞬间开始,直到跟拍到家、被拍者准备入睡为止,是我们的决胜时段。短的话1个小时,长的话有5 ~ 6个小时,平均下来一般2~3小时。
但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缩短拍摄时间,还是会输给用时长取胜的传统纪录片。毕竟花费更多时间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在我看来品质都不错(至少大多数都是)。因此,我们非常需要一个能激发出短时间拍摄魅力的“武器”。
答案就是“即兴”。
“初次见面就马上跟着回家。”
如果是长期拍摄,我们不可能对如此重大的事情立刻做出决定。这是只有短时间“决战”才能使用的武器。
在音乐界和戏剧界,都有即兴演奏、即兴剧这样的即兴表演类型。所以我想,纪录片是不是也能即兴呢?
我在制作《可以跟你回家吗?》之前,做过一档名为《从空中欣赏日本吧》的节目。回想当时的拍摄经历,我总是觉得还差点什么。
在那档节目中,我们去了奥多摩的深山、濑户内海的孤岛等地方,每当遇到愿意接受我们采访的普通人家,节目组的同事们就提前跟对方约好“几月几日,我们去您家拍摄”,结果大家都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生活气息也没有。
“有点没意思啊!”当时我常常如此感慨。
“有客人来,必须把家收拾干净。”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但从拍摄者的角度来看,多少有点欠缺。一旦提前约好时间,就肯定拍不到生活气息浓郁的原本的居家场景。
因此,我们利用短时间拍摄,“立刻马上”开始跟拍。这样,拍摄对象就没有了“打扫干净屋子”的时间。换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去减少他们扮演自己的准备时间。
“收拾房间”,就是扮演自己的一种方式。正式拍摄前留出的准备时间越长,“收拾好房间,慢慢考虑要说点什么,等待着摄影师到来”的这种“扮演自己”的准备也会越多。
在《可以跟你回家吗?》中,我们不会给拍摄对象预留准备时间,正因为是即兴,才能描绘出市井百姓的真实生活,这也正是这档节目的趣味和价值所在。
不过你看,《可以跟你回家吗?》其实只是单纯地否定了“长时间拍摄才能出好作品”的传统纪录片拍摄思维。
如果你正想制作一个前所未见的有趣东西,第一步请先去观察既有的内容类型,去发现迄今为止没有被发觉的“理所当然”的规则和基本结构吧。
这是非认真观察而不可得的,因为它们早已成为常识。不过,这种常识越是明显,越是被认为是“基本中的基本”,否定它时的冲击力就会越大。毕竟,平时谁会想着去颠覆常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