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乘风破浪的我们:30岁梦想管理指南-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2022年7月14日

简介

畅销书作家童小言,继《生活需要自律力》《生活需要断舍离》之后,再度勇敢出发,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30+的女性,更要大胆地向前一步,“往桌前坐”。
全书分为四大板块:
无畏——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
自我——我见众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
智慧——我要赢的是自己,所以我从没输过;
独立——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不必囿于厨房与爱。
这本书中,童小言真诚分享她的成长经历、创业故事、感情生活,重塑独立女性品格,引领万千女性永不放弃仰望星空,努力追寻独一无二的自己;激励全球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完美平衡,不仅为30+女性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职场技巧,同时增加许多真实案例和故事,真诚鼓励所有年龄段的女性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从事她们真正热爱的职业,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之中,体验真正的幸福。
拥有独立之精神与心智的女性,不会被年龄定义,也不被柴米油盐裹挟,永远年轻,永远乘风破浪,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介绍

童小言
畅销书作家,代表作《生活需要自律力》《生活需要断舍离》
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硕士MBA
ESCP Europe(欧洲高等商学院)管理学硕士交换生
美国商业最高荣誉协会BGS (Beta Gamma Sigma) 终身荣誉会员
奕颗贝壳商用版权音乐musiness.vip 创始人兼CEO
上海“市级孵化器”投资人
上海市女性创业典型人物
知名音乐作词人
《职业》杂志2014年5月封面人物
2018年《新时代•我代言》全国大型活动公益形象大使
曾任世界500强顶尖德企高管五年
不必怀疑,她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本人!

部分摘录:
你的力量,由你走过的路决定 在一座巨大悬崖之巅,五只刚出生才两天、小小的、软绵绵的幼雁,接连,一跃而下……
这是BBC的一部纪录片Life Story《生命的历程》片头的一幕。看完整部片子,我内心久久不能平复,陷入深深的震撼与感触之中。全片共六集,长达六小时,通过不同动物的真实故事,讲述First Step(第一步)、Growing Up(成长)、Home(家园)、Power(力量)、Courtship(求偶)、Parenthood(养育)。
那幼雁是白颊黑雁(拉丁学名Branta leucopsis)刚孵化的。他们的父母把巣筑在如此极端孤立的地方,是为了保护幼雁远离地面上的食肉动物。“但这也意味着,有个代价需要付出。”随着这句旁白,看着纪录片中极其高耸的悬崖,我心里一颤。
幼雁在巢中虽然安全、温暖,但时间一长,没有东西可以吃,越来越饿。如果要找吃的,就要去下面120米的地方。可是,他们还要经过八周才会飞。雁爸爸先做了往外飞的示范,边用叫声鼓励着幼雁们。然而,幼雁们仍然躲在妈妈的身后……接着,雁妈妈也飞了出去,留五只幼雁们在悬崖边,听着下方父母的鼓励,蹒跚地往前挪动。终于,一只“飞”了下去,接着两只、三只、四只、五只。那场面,与其说是“飞”,不如说是一路“摔”下去,不时撞在坚硬的峭壁上,也可能落进了岩石的夹缝中。这一跃的结果,五只里面存活了三只……而存活,是基于某种“幸运”的概率。最后,这三只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往远处走去,消失在镜头中……
旁白说:“如果没有这么激动人心的生命的开端,任何白颊黑雁都不会有今天这么成功。幼雁们将来还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但仅出生两天,他们就已经挺过了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自然界中的生命,空中的飞鸟、奔跑的鹿、海底的珊瑚、钻进冰湖的熊……都让我肃然起敬。
一次次主动的选择,它们奋力克服着生命中每个阶段所面临的障碍,用最美的姿态完成一生的旅程。而你,却只想当“草莓族”……当然,任何活法都是自由的,也应该被尊重,你也有权利这么选。不过,在你选择用“五天上班划水,两天宅家看剧”度每一周时,就不要抱怨为什么“财富自由”“人生胜利组”没有你的份。
人可以选择倚在窗边听雨,也可以选择海上乘风破浪。只要愿望和行动是一致的。努力的人过着一种生活,不努力的人过着一种生活。各自甘之如饴,倒也美满。就怕不努力的人向往努力的人打造的生活,却又不肯努力,转而酸葡萄心理作祟,对努力的人吹毛求疵、批评谩骂。抑或是努力的人向往不努力的人过着的生活,却又没有条件不努力,从而对奋斗产生迟疑,倒也没必要。
曾经设想过许多努力过后的欣喜结果,然后为了达成那个结果付诸行动,最后得到的可能只是当初期待的成效的1/3。可进步就是如此,若是付出100分就获得100分的成果,也未免太简单了,并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客观状况。实际情况是,付出100分,收获30分,而这至少是给思考与行动者的奖励。
有一个朋友,靠前几年风口时期赚到的钱,投资了两块事业。和他交谈过程中,他自言看好A事业,觉得今后铁定能赚大钱。可现实中,他却将更多的时间花在B事业上,理由是B这边麻烦事多,需要操心,常感时间不够用,显得心力交瘁。结果是,两年过去,哪块都没挣到钱。
“知行合一”的精髓不是说到做到,而是你的行为符合你内心的价值判断。很多人犯的问题都是:明明知道一件事更重要,但却花更多的时间在另一件事上。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跟着App在瑜伽垫上跳操、运动,可洗完澡照镜子,觉得腰还是好肥啊。但很快就想通了,心态立马平和。确实,过去那么多年久坐畅吃,怎么有脸要求自己才一个月就能瘦。这么多年培养的肥肉不要“面子”的吗?
大部分人,捧着零食,喝着奶茶,嚼着薯条,把腿搁在沙发上,斜躺,看着屏幕上的女孩儿们争奇斗艳、唱跳角逐女团名额,说:“哭什么哭,这种心理素质也跑去参加选秀!”“这人怎么性格那么奇怪,不配出道。”“公众人物被骂不是很正常?”“哪个职业不辛苦啊,明星赚那么多,这点苦怎么了?”“赚得多当然要多捐啊!”……可,她们是不是忘了,是这群屏幕上和她们同龄的女孩子们自己去选择了维持身材、勤练唱功、苦练舞技,乘风破浪的。她们没有选择宅在家里当“沙发土豆”,所以她们争得了更多的机会,赚到了更多的钱。
你的力量,是由你走过的路决定的。
曾经只见过晴天,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让你不知所措。经历过一次电闪雷鸣,你就知道那死不了人。下一次打雷的时候,你还能走过去抱起被吓坏的狗狗,安慰它别怕。
现在大家都在说“后浪”,“95后”、“00后”这批是目前“后浪”的主力。我有一位朋友形容得特别好:现在的“后浪”,相较于过去每一批“后浪”,自我认同极高,敬畏之心却极低。
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教授曾在“安泰·问政(40)——用脚步丈量中国:实地调研对经济学研究的启示”研讨会上演讲中说道:我们可以大胆做一个预言,中国在未来十年之内一定会出现一场代际革命,而这场代际革命会动摇大家司空见惯的社会组织方式、人际交流方式,甚至思考人生的方式。我们过去总认为他们长大了就会跟我们一样,而现在我想对大家说,这一代跟我们真的不一样。
我以为,有智慧的无畏,应该是基于敬畏之心的。无畏,不是无知的莽夫之勇,而是知道风险后依然选择。
什么样的人情商高?经受过社会毒打的人。
要么就被上天宠爱,温室里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要么走出去修炼,掌握生存技能,积累能力去替自己盖一个温室。
在这个魔幻的2020年,感叹:活着就是一场接一场的侥幸。突然想到,等我老了,坐在暖炉旁的躺椅上,一定会觉得:能安然度过百年,真的是无比幸运的事。因为世界上,意外太多了。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躺过也是一天,最大化体验生活也是一天。
现实对每个人都是残酷的,可你瞧,大家都还是在积极努力地生活。眼下都是磕磕绊绊的路,可难道驻足不前吗?不也还是得往前走吗?忐忑但也无畏,因为只有继续走,才有机会遇到平坦的路。
如果要问:30岁的我,比起20岁的我,最大的改变在哪里?
我的回答是:对任何人,都由他们去。
包括读者,谁能看到我的书,会理解到哪一层,获得怎么样的启发,也都随缘。看似佛系,其实因为我懂得了现实——很多人看书,是看不懂的。作者想表达的含义,是基于作者的经历和经验,读者未必能理解到同一层。人对事物的理解总受限于自身的认知体系。但看书好吗?那肯定比不看好。“知道,且知道自己知道”,这当然最好,这客观。“不知道,但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也不错,也客观,至少不会乱来。怕就怕“不知道,但认为自己知道”,这很要命,也很难教的,得亲身去经历社会毒打。不过,大多数人就算经历过挫折也没有用的。太多因素决定命运了。
尝试去指导、规劝,真的也大可不必。每个人的道路,确实只能靠自己踩出来,旁人纵使干预,也效果甚微。我常说:鼓励别人是不需要成本的,但阻止别人需要。这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会详细阐释。
所以,我也佩服教师们,有足够的耐心教书育人,真的很了不起。
以前,我每天在“心里翻白眼”和“劝自己待人友善”之间矛盾。更早以前,我还试图要去帮朋友们排解困扰,分析前途,引导对方走我认为的正确的道路。现在不会了。现在就是:“无动于衷”,由她们去。
以前觉得:唉,为什么不能相互理解。现在觉得:面对不理解,耐心说清楚就好了,没必要生气。平静也是一场交谈,不平静也是一场交谈。
我们每一个人,“自以为是”地与世界相处。也许在别人的故事版本里,我们拿的是反派女十二的剧本,也是有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才是合理的、对自己来说安全的、被自己内心允许的。这种在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安全感和舒适度,就是“人的边界”。成年人的情商在于认知并且接受边界的存在,分寸感是让大家都不拧巴的舒适程度。这就要求:懂人,懂事,懂规则。
比如你怕老鼠,室友却养了一只小白鼠,你每次经过它的时候,都觉得它在看着你;比如你经不住噪音,邻居的小孩却刚开始练钢琴,每晚你拖着疲惫的身子到家刚瘫倒在沙发里隔壁便响起了“破碎”的琴声;比如你不喜欢和人靠太近,和你聊着天的对方都快凑到你鼻子了,而且你的身后便是墙,退都退不了……
这些是可见的,还有不可见的,反映在观念、想法、喜好、信仰、原则等方面。我们常说三观合或三观不合,就是心理层面的互动舒适度。刺猬理论也是,源于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叔本华说:“人际关系就像寒冬里的刺猬,离得太远,会感觉寒冷,但离得太近,结果只能是被刺伤。”在管理学中,刺猬理论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我们俩很熟!—不好意思,我不这么认为。
人们对彼此的感觉,好像无法真正达成共识。
—我只是开个玩笑。—可我并不觉得好笑。
大家对于语言的理解、表达的尺度,也常常不在同一个心理承受级别。
—你能接受吗?—能。—你怎么能接受呢?!
—你能接受吗?—不能。—为什么这都不能接受?!
—你觉得这苹果甜吗?—甜。—啊,这怎么能叫甜呢?!
—你觉得这橘子酸吗?—不酸。—啊,这明明很酸啊!
很多人对你的态度有疑问,不在于你的态度是什么,或是客观上它是否成立,而是在于你和他的态度不一样。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说:“同人开玩笑务必要掌握分寸感。适当的幽默玩笑就如同饭里的佐料一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和愉悦。然而,过量的或者不适当的佐料却会糟蹋掉一顿美餐。”
认知科学家马克·图纳(Mark Tuner)说:“叙事性的想象(故事)是形成思想的基本方法。”
一个人的经历和教育形成了他的故事库,故事库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我在巴黎留学的时候,常有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作业,每个小组自行另约时间。当时我们组有巴西人和德国人,定时间可谓伤脑筋。因为巴西人哪怕迟到两小时,也认为自己是准时的。而严谨的德国人就不一样了,你若是把时间定在20:00,19:59他就会在门口。我们调查了来自20个国家的30位老外同学,他们都是各国名校来巴黎ESCPEurope交换的留学生。其中,日本同学和韩国同学往往都是准时的,迟到5分钟就会被认为不太礼貌。印度同学的话,正式场合都是准时的,但私人场合可能会迟到15分钟以内。俄罗斯、芬兰、德国、荷兰的同学纷纷表示在他们国家常常是准时的。法国同学、西班牙同学、葡萄牙同学、阿根廷同学、哥斯达黎加同学、洪都拉斯同学却总是迟到。葡萄牙同学如果赴非正式餐,迟到半小时都是很正常的。意大利北部的比较守时,越往南越随性。美国同学的话,在非正式场合迟到5~15分钟都是正常的,但超过20分钟可能会被认为rude(不礼貌)。菲律宾同学是常常会迟到的。秘鲁同学也是,几乎没有时间观念。非洲同学有些甚至能迟到两个小时……
拿语境文化来说,可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和低语境(Low Context)。高语境文化中表达含蓄委婉。我们中国就是高语境文化的尖端,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美国和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表达简单直白。我们在巴黎的调查也包括这个话题:面对“傻”老板,要不要或者可不可以直言不讳说他的“傻”。美国、意大利、德国、芬兰、荷兰等国家的同学说:“当然要直接说啦”,公司扁平化,不说出来对公司反而更有害。但像日本、韩国、越南、非洲的同学就觉得“不能说”“会丢饭碗”“枪打出头鸟”“老板会给我穿小鞋的”“不利年终考核”……
所以,就像你不能逼着美国同学把想说的话烂在肚子里一样,你也不能逼着谦逊的中国同学非要上台侃侃而谈一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故事库。再细分,同样文化背景的人又因基因不同、个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教育与经历不同……故事库又进而不同。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