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部5G普及之后,各个企业从自身所处的行业现状出发,重新定义自我,并如何将5G自我赋能的商用实践指南。
作者介绍
张礼立:坚守在信息化与创新工作一线25年。擅长信息规划与服务、产业与数字经济分析与规划、区域和生态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荣获“201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国信息治理践行人物”“2020年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称号。目前正带领已有32年历史的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转型升级,以“一个社团,一部中国经济发展史”为定位,以社团与数字平台促进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为理念,积极实施数字化资源融合发展战略,深耕科技、经济与文化的三个核心领域, 全力参与建设中国有思想的企业家创新聚合平台。
罗奇敏:埃森哲中国咨询总监,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理事、浦江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兼副秘书长。在从业的17年中,先后服务于汽车、化工、能源、快消及咨询行业,是IT基础构架、企业应用服务咨询和运维及IT安全领域专家。常年 专注于企业架构与治理、IT服务管理和运维、业务 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以及项目管理与客户和产品管理战略规划
部分摘录:
近20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演变。每一个时代都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创新热潮,每一次热潮的出现都大大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计算机与通信产业基本上是十年一个周期。过去30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连接数越多,网络价值越大。如今,5G网络、智能终端和新一轮创新应用将加速开启智能经济时代。首先,5G具有高可靠、低时延的特质,将在远程控制、先进制造、智慧医疗健康、无人驾驶等领域实现跨界应用的创新与突破。其次,将5G应用于大规模机器通信,还可极大地降低能耗,有助于推动车联网、物联网、无人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升级与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智能世界源于万物互联、万物智能,还伴随着感知、连接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这个世界中,将不再有“离线”的概念,人与机器将在数据构筑的智能环境中进行交互,由过去的单向关系变为双向。智能设备将占领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大大拓展人类的能力范围,提升机器运行的效率。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个人电脑以及各种Web应用,开启了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波浪潮。典型代表如雅虎和亚马逊。雅虎开创了互联网内容免费的新模式,早在互联网起步的1999年,雅虎的用户数量就高达1.2亿。短短十几年间,信息传播方式被完全改变,传统纸质媒体几乎被互联网数字化媒体取代。1995年亚马逊成立,当年的年销售收入仅为51.1万美元,1996年跃升至1570万美元,2000年飙升至16.4亿美元,引领了全球电商的新风潮。在短短14年的时间里,美国就让电商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了50%,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更是缩短至9年。
5G时代将以移动与互联模式统领商业空间,融合增强现实、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科技,改变我们过去所知的商业模式。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来说,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应相辅相成,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是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5G将驱动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医疗、教育、制造、物流和能源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将会演进或重塑这些产业的商业模式,激发实体经济发展动能。
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信服务业面临转变。3G时代,从语音到数据的转变,以及媒体、娱乐、通信行业之间的融合,导致了业务的“地震变化”;4G时代,通信服务商受益于内容和社交爆炸,为其4G业务案例提供资金;未来5G通信服务商需要迎合各种定义和未定义的用户,提供快速、可靠和实质可访问的组合服务,以满足各个连接用户的独特期望。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化发展的新型业态和应用模式的概念写入报告。在短短的七年里,虽然工业互联网相关平台已经有上百家之多,但是,其新动能还不足以弥补消费互联网动能的减弱。
当5G正式商用后,占消费领域应用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会先拔头筹。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后续新动力,将通过uRLLC(超高可靠与超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等工业5G智能场景的应用而得到快速发展,并加速工业互联网新业态的形成。借助于5G协同信息科技的管网能力,最终实现万物实时互联,同时具备处理分析相关数据的能力,助力消费互联网向纵深发展,为工业互联网的兴起提供新动能。
5G的信心指数 大部分决策者都认识到5G将更快并且可以实时工作。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狭义的5G,也就是只把5G的覆盖面限定在通信领域。多数企业管理者相信,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大量普及后,他们将获得5G的实时数据。但是,不同企业对5G的信心指数是不同的。
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5G网络及其相关应用更好地支持他们在异地工作的员工。通过调查发现,近七成的人认为他们将在未来4年中升级到5G手机和网络;还有近七成的人认为5G可以帮助异地员工获得所需的支持,例如,通过移动应用为他们提供帮助。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真正看到了应用程序变得更快、更可靠以及网络变得更灵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而非新的应用程序的影响。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员工升级到5G手机或更灵活的网络(可能用Wi-Fi替换租用线路)后,速度会对其业务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高科技领域和公共部门来说更为明显。而用于控制远程站点的新应用程序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能支持远程工作人员对化学工业至关重要。多数员工认为新的应用程序将对他们的业务产生极大的影响;超过三成的员工认为,采用能在几秒内对新出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新应用程序,将对他们的业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还有三成的人认为可连接的应用程序能使生活更高效。此外,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员工里,高科技员工更能感受到互联技术对新出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影响。
现在的网络技术已经基本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但其传输速率还无法满足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与4G相比,首先,5G的峰值速率提高了30倍,用户平均体验数据率提高了10倍,频谱效率也提高了3倍,能支持500公里时速的高铁,接口时延只有4G的十分之一。其次,5G的连接数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能有100万个传感器连到一个网上,提高能效100倍,提高流量密度100倍。此外,4G的峰值速率只有600多兆,平均速率只有10兆,而5G的峰值速率可高达20G,平均速率达到了100兆。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以无人车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和以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创新应用浪潮纷至沓来。在未来3~5年内,新一轮三浪叠加必将到来,掀起又一轮新经济的热潮。总之,智能世界源于世界万物连接,万物走向智能化,并且伴随着感知、连接能力的全面提升,人与物将在数据构筑的智能环境中进行交互,这是一切进入智能世界的前提。
但是,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每个企业情况也不同,所以员工对5G的理解水平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中,像零售这样的基础公共服务性行业,员工的理解相对最底层,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决策者的理解水平却略高于面向市场与销售的职能部门;高科技和金融拥有最丰富的5G能力和知识,而工业、通信和媒体、化学品以及政府则相对没那么熟悉。预计必须等待长达6年的时间才能看到5G的实际好处。八成以上的商界人士认为,到2025年5G将允许使用无人机进行更安全的远程视觉检查,这将有助于实现更好的医疗保健,使城市变成更好、更智能的居住地。
未来,智能家庭类似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心平台将成为“大脑”一样的核心部分。家庭机器服务将成为家庭生活的普通场景,重新定义家用电器的设计、功能与人机交互。家庭机器人是多种多样的:大的、小的、共享的、个人的,机器人将从平台接受任务,完成大部分家庭体力劳动,成为人类的同伴或者助手,甚至担任财富规划师和会计师,从事规划和计算等脑力劳动。根据华为的预测,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量将达400亿个,个人智能助理普及率将达到90%,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步入12%的家庭,个人潜能将在终端感知、双向交流和主动服务的支持下大幅释放。
目前从产业链成熟度来看,5G的市场才刚刚开启。运营商和5G相关企业正积极地在远程手术和远程医疗、智慧场馆、工业控制、新零售等方面进行规模试点。随着5G的商用及以后的创新发展,5G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可以将产业与服务延伸到任何一个偏远地区,因此,可以相信未来一些行业将实现完全移动化,更多的人将享受数字化的成果,享受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未来,生态共赢将会是5G时期产业链的重点,这会给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创造出更多生产性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5G智能化带来的影响
智能化正在为企业带来颠覆性地改变,从推动边际效益,到转变底层的业务逻辑,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心已经悄然转变。这些转变包含企业的业务模式、外部的市场环境,乃至竞争的核心规则。这一浪潮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由表及里、逐步递进的。一方面,这些重大的转变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交互与体验;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面对人才、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挑战。无论如何,变局已成,应变是企业的唯一选择。
从国际层面上来看5G的影响:国家将居于全球数字平台的主导地位,对数据的控制以及创造和获取价值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集中和整合,而不是减少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如今,发展中国家受限于技术水平,他们只能充当原始数据的提供者,同时还必须反过来为利用他们提供的数据生成的数字情报付费。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连接不足的国家和高度数字化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将逐渐拉大,不平等将加剧。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找到一种数字经济的替代配置,更公平地分配来自数据和数字智能的收益,这就需要创新性思维。
回顾人类认知的发展历程,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处在初级阶段,占卜和宗教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依据。工业革命是一次转机,基于理论推理、实验验证、模拟择优的科学极大地减少了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为人类带来了百余年的繁荣。未来,人类的认知方式又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从宏观到微观,数据将逐步映射物理世界;算法将在数字世界完成理论推理、实验验证、模拟择优;算力将不断提升数字世界的精确度、降低数字世界的颗粒度,最终数字世界将产生最优的结果,并且直接用于改造物理世界。
我们可以把智能经济理解为使用“数据+算法+算力”的决策机制去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经济形态。这与依赖价格信号的市场机制,以及依赖人为协调的企业机制,有着显著差异。
未来的智能经济将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智能经济将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智能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基于“数据+算法+算力”的智能化决策和智能化运行,因此更加依赖于对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第二,智能经济将以人机协同作为主要的生产和服务方式。尽管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类,但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机器化”,机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人类化”,使人机协同的生产方式越来越主流化,这和工业时代的“工人附属于机器”的生产模式截然不同。第三,智能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海量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今,一些行业已经初步实现了商业智能化,展示出了企业以低成本实时服务海量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未来将发展成每一个经济组织的基本能力。
政策、伙伴关系和全球行动
要充分发挥智能化的潜力,政府肩负着定义游戏规则的责任,政府也在塑造数字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包括调整现有政策、法律和法规,并在众多领域推行新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贸发会议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说过,需要明智地拥抱新技术、加强伙伴关系和提高知识指导能力,以此重新定义数字发展战略并勾勒全球化的未来轮廓。政府的相关政策还需要考虑到数字服务和产品跨境贸易方面,在这一方面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的难度正在不断增加。
此外,政府应探索借助数字化创造和获取当地价值,以及促成结构转型的新途径。国家发展战略还应寻求促进在数据价值链中的数字升级,提高本国“提炼”数据的能力。因此,随着数字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国家,各国政府需要结合国情制定政策来规范数字经济,实现各种合法的公共政策目标。
与此同时,除了各国内部法律法规的完善,各国应支持全球行动。数字经济中一些与创造和获取价值有关的政策挑战,只有在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下,才能在区域或国际层面加以有效应对,包括竞争、税收、跨境数据流、知识产权、贸易和就业政策等方面。为确保数字化未来面向更多人而不是少数人,国内和国际政策不应局限于让发展中国家的更多用户和消费者上网这一目标,还应整合推动各国建设创造和获取价值的能力。因此,数字经济能力发达的国家需要寻求更全面的方法来支持在数字经济中落后的国家,例如,给予更多的援助来缩小数字鸿沟,建设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扶持性环境,还要加强私营和公共部门的能力建设。
总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及促进国际合作将为数字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垂直行业将推动5G业务货币化,这将需要生态系统发挥作用。汽车、制造业、健康、消费品和零售等垂直行业将把全球GDP引入5G转型,为其业务架构增加普遍的连接性。CSP(通信服务提供商)需要准备好管理流动的生态系统并夯实其核心业务。如果CSP能够管理生态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则可以实现货币化。CSP具有实现互操作性和推动标准化的自然地位,可以将电信公司聚集在一起,在当地法规和国际标准的框架内,确保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