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说思维是理性的,那么情绪就是 “暗理性”的。
人的思维和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情绪的功能从根本上来讲,是围绕“趋利避害”展开的,所有的情绪都是有存在价值的。
无论是抑郁、焦虑、敏感还是愤怒,都有其积极的意义。而我们之所以受到这些情绪的困扰,是因为它们失控了。
如何掌控情绪,轻松与情绪做朋友呢?
心理学大咖卫蓝在《暗理性》一书中,解构情绪的真相,提供了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让我们能从根源上掌控自己的情绪,走出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困扰,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由。
★心理学大V卫蓝,继畅销书《反本能》一书之后的全新力作。
★你不掌控情绪,情绪就会掌控你。用真正的心理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搞定情绪。这是一本将情绪的真相解构得十分彻底的书,每个理论和方法都来自心理学的科学验证,硬核、扎实而有趣。
★本书角度新颖,观点独特。作者提出了独创的“暗理性”观点,认为情绪是“暗理性”的。而情绪的产生主要与三个要素有关——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刺激因素。搞定这三个过程,就能真正地掌控情绪。
★本书深刻地剖析了焦虑、紧张、愤怒、恐惧、愧疚等常见的负面情绪,并提出了大量实操应用方法和案例,能够让读者在人际关系中灵活运用起来,彻底走出情绪困扰。
★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每一种情绪对我们的积极意义都远超过负面意义。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便是如何掌控好情绪的度,进而发挥情绪的价值。
作者介绍
卫蓝,知乎大V,时间管理讲师,创业公司营销人,领英、争鸣网专栏作者,自媒体人。
在大学期间阅读超过300本以上的心理学和自我管理类书籍,同时查阅大量文献,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让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而实用。
著有畅销书《反本能》,销量超过20万册。
部分摘录:
源头认识: 我们为什么需要情绪? 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趋利避害,告诉我们什么可以接近、什么需要远离。它对我们有非常多的益处。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情绪与群体约束产生了很多冲突,这也是情绪变成“情绪问题”的主要原因。
情绪起源:情绪到底是什么? 我们几乎每天都与情绪打交道,好像每个人都知道它,但是如果我问你:“什么是情绪?”我想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因为我们只知道,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会开心,恋人离开的时候会难过,生活举步维艰的时候会焦虑,有人故意找碴儿的时候会愤怒……
但这些只是情绪的不同表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情绪,也就很难解决情绪带来的困扰。所以,从解决情绪问题的层面上考虑,我们需要对情绪的实质进行了解。
那么,什么是情绪呢?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环境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认为情绪是遗传的反应模式;精神分析流派的情绪理论则是以焦虑为核心的一种探讨……
我个人认为,从功能上分析情绪最有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情绪是我们面对不同环境的生理反应的表现,同时也是趋避行为产生的预备环节。
想象一下,一个人悠闲地走在春天的草丛中,突然看到眼前有一条黑黄相间的蛇。这个时候,他的身体会经历什么呢?他肯定是害怕并且想逃跑。只不过,他的逃跑行为并不能立刻产生,而是要评估是否需要逃跑和经过一定的生理酝酿。这个酝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产生情绪的过程。
他的眼睛会瞪得更大,让更多的光和信息进入视皮层,鼻翼撑开,让更多的空气进入身体提供能量,体内肾上腺素猛增,让身体抖动起来。这种区别于平常状态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反应叫作情绪反应。
这个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看到了蛇后,大脑中原始的“战或逃”二元系统就会被激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判断是战还是逃。同时,我们的身体也会做好战或逃的准备,给肢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做出不同的应对行为。我们做出不同的行为时,需要不同的生理准备。这种不同的生理准备,对应着我们不同的情绪表现。
当一件事让你开心不已时,你就会做靠近这个事情的生理准备,你会笑、会手舞足蹈;当一件事让你难过时,你就会做远离这件事情的生理准备,你会哭、会沮丧;当你可能失去一些东西时,你就会做挽留这件事情的准备,因此你会烦、会焦虑。
我们的情绪是行为的预备活动,而这种预备活动表现在身体上就是我们的“表情”。情绪在面部的表现,就是面部表情;在肢体上的表现,就是肢体语言。行为的预备阶段,需要表情辅助。比如,我前面说到恐惧时,我们会双眼睁大,鼻翼撑开,这是出于生理准备的需要。这种表情是恐惧带来的,它的功能是让我们适应恐惧的场景,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肢体动作亦是如此。
当然,情绪最开始的时候可没有这么“高级”,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戏”。我们知道,当一只熊追着两个人时,他们不用跑得比熊快,只要比另一个人快就可以了。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一秘诀,所以他们在演化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尽可能地跑得比他人快一点。这些方式中,包括多呼一口气、多看一眼周围。慢慢地,我们的祖先便积累了这些细微的优势,形成明显区别于脸部基本状态的各种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同时,我们的这种夸张的表现也开始有了新的功能:别人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情和动作知道我们所处的状态,并猜测我们的需求和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情绪组织自己的行为;我们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不同的状态,获得资源。我们也可以鼓动别人的情绪,实现某些动机。
再进一步地发展,我们的情绪逐渐演变成情感。情感跟情绪一样,也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但是前者更温和、更持久一些。相对于情绪来说,情感所具有的认知成分要多一些,更具有可控性。一般来讲,情绪与本能、欲望的关系更大,它在人类范围内极为相似;情感则更多地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当然,情绪的产生比文字所能描述的要精彩得多,也复杂得多。我们从一个单细胞生物变成多细胞生物,再演化出各种组织和器官,形成了复杂而协调的有机体。在这个过程中,类似细胞的需求和功能比较接近,使得具有类似功能和结构的细胞聚在一起,越变越大。这种“规模化作业”让它们在应对环境变化时更有优势。
情绪的产生也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集约和规模化,产生情绪的细胞会聚在一起,更好、更快地协调我们的行为和思想,让我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优势,这也是我们需要情绪的原因。
生理限制:情绪产生时,我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 我以前看过《动物世界》里一部关于大象的纪录片,有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头大象试图强暴一只犀牛,犀牛一百个不愿意,最后在僵持中,犀牛被大象杀死了。大象这种暴躁和攻击性恰恰是因为它体内的睾酮素过高。
事实上,生物的许多行为都是体内各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人类也毫不例外。 也许这种“神经决定论”的观点,违背了哲学家对自由意志的追求。但不可否定的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行为是大脑内部整合各种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之后的输出结果。
这种结果的呈现结合了人的生物学基础以及部分主观意愿。
就像很多动物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们只能用四肢走路,而不能站起来。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只能走或者奔跑,但是不能飞。也就是说,生理结构决定了生物行为的上限,如果想突破这种上限,则需要承受非常大的代价。
实际上,我们的情绪变化也有这种上限。一旦我们的表达突破了这种上限,就会明显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应。所以,可以看到有人因为开心笑到岔气,有人因为愤怒气晕过去,也有人因为过度抑郁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事实上,对我们身体有坏处的并不是情绪本身,而是表达方式。 无论你是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还是以隐忍的方式吸收情绪,都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这些表达方式都是极端的,不在情绪表达的合理范围内。
当你选择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时,你的身体需要承受这种状态下的爆发力。这就像你用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冲一样,内脏和机体都被调动起来并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但是,这种运转并不能长期维持,一旦超越了承受的极限,你就会累垮。当你选择以隐忍的方式内化吸收情绪时,你会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久而久之,一旦失控,更容易发展为极端的情绪。
所以,在生理结构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表达情绪,才是最好的方式。无论是开心、难过,还是愤怒,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适当控制这种本能,比如,生气时用跑步释放攻击性,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抑制这种本能,否则很容易遭受反身性伤害。
那么,极端情绪会对我们造成什么伤害呢?
外界向我们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号,这些信息和信号经过处理,最后输出成为我们的情绪和行为。这个处理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精密,当这个处理系统出现差错时,我们就容易输出极端情绪。反之,当我们长期输出极端情绪,我们的系统也会由于遭受高负荷工作而崩溃。
如果你处于愤怒的状态,你的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能量会被应激反应优先调动到四肢和大脑,导致你没有胃口,而且有很强的破坏欲望。同时,你的心跳加速、呼吸变快,瞳孔也放大。
如果你的愤怒得不到释放,你的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持续激活。位于背部的神经由于受不了这种高负荷运转开始慢性发炎,出现肩酸背痛的情况。因为皮质醇的作用,血糖被过度消耗,变得容易晕倒;肌肉和脂肪酸也被消耗,会变得消瘦和疲惫。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你会出现与长期处于愤怒状态类似的生理变化。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你就会丧失欢乐感,意志瘫痪,出现自我嫌弃,甚至自我形象扭曲的现象。生理上,你的“愉悦回路”会受到阻碍,失去对进食、性以及其他事物的兴趣。伴随着血清素的降低,你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并且有更多的强迫性思维。
可能你会想,最好的状态是不是保持愉悦呢?我觉得还是不要给你留下太多的幻想比较好。虽然愉悦在生理上对我们没有伤害,但是这种状态可能会让你更容易受伤和遭受损失。如果一个人失去其他情绪的帮助,那么他很难识别危险并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倾家荡产的赌徒往往是非常乐观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在对人的情绪做了一定的统计研究后发现,一个正常人每天的正性情绪应该占所有情绪的75%,负性情绪(恐惧、愤怒、厌恶等)占25%。当你出现负性情绪时,要试着理解这种情绪出现的必要性,而不是过度排斥。因为人的生理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有的情绪只要在合理的情绪尺度上表达,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理解情绪产生的生理学条件是与情绪共舞最重要的一步,也是认识自己的最主要方式。这里附上一个关于情绪特征与行为关系的表格,供大家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