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传统艺术,那么“明四家”就是你绕不过的名词。“明四家”指的是明代苏州的四位IP级文人,可以说是“文艺天团”,其实他们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唐伯虎、文徵明、仇英、沈周。
“明四家”作为活跃在苏州的“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我们以文徵明为例,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曾经将文徵明与欧洲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相比,他说:“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但目前的图书市场上有关他们四位的传记类作品并不多见,即便有也是以画册、书法作品为多,重点在于其书画的技法与理论研究。本系列图书曾于2003年左右出版,深受读者欢迎。版权售出至台湾、香港地区及韩国。
作者介绍
段红伟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于高校及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古代文学撰述与教育工作多年。主要著作有《在淡泊宁静中绽放:沈周传》,译著《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合译)。 林家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创始人、苏州 市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美术史、吴门画派研究四十余载。先后出版吴派 研究、艺术鉴赏、人物传记、词文精粹等专业著作二十多部。著作《民国商业美术史》 为第三届 AAC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 的“2008 年度中国最佳艺术出版物”之一,《林家治吴门画派研究论文选集》《仇英评传》均获得“金圣叹文艺评论奖”。另有十余种著作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的图书馆收藏。
卢寿荣 笔名卢小雅,闽籍客家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著有《镜中流年》,另著译出版《中国新诗》《名刹》《八仙》《在喧嚣世界里持守匠心:仇英传》《思维技巧》等十余种书籍。
王进 资深媒体人。以明代文学为研究方向。于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 毕业后辗转就职于东方早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编作品屡获“中国新闻奖”等传媒奖项。
部分摘录: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贺铸的《鹧鸪天》,词中吟咏了贺铸与妻子赵氏的款款深情。两人曾住苏州,可惜赵氏在五十岁时不幸病逝,若干年后,贺铸重过阊门,万千感慨涌上心头,阊门也就成为一段坚贞爱情的见证。词中提到的阊门自古以来便是苏州繁华之地。相传此门建于春秋时期,为吴王阖闾所建,又名阊阖门。阊阖门本来是古神话中的天门,吴王建此门是希望吴国能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唐伯虎就出生在阊门内的吴趋里。关于吴趋里,陆机《吴趋行》有“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嵯峨,飞阁跨通波”之咏,可见早在西晋,这一带就有重重楼阁,与清波绿水相得益彰。明代苏州的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商业城市,整日斗金量珠,商贾不绝,经济之发达,甚至超过南、北二京。而阊门又是苏州城商业的中心地带。据说元末战乱,苏州本为吴王张士诚据守,明太祖朱元璋派人久攻不下,心情烦躁无比。这种情绪感染到攻城的将士身上,更是杀红了眼。幸亏中山王徐达是个明理仁慈的人,下了严禁杀戮的命令。命令到达之时,葑门一带居民已死伤无数,这一劫难使当地元气大伤,百年未复;而阊门一带的将领则严守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因此阊门一带的繁华兴盛,更胜从前。唐伯虎本人也常常自豪地在诗中提及阊门,如其《阊门即事》诗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透过这些富丽精工的诗句,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当时吴中文化的生长氛围,以及由此养成的士大夫的浪漫个性。
唐寅就出生在这个被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环境中。他的父亲唐广德,是个开饭铺的,虽然是小本生意,但由于为人本性厚道,待客真诚,五湖四海的宾客纷至沓来,倒也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唐氏的先祖,从前凉陵江将军唐辉开始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一带),后世代为晋昌太守,或封晋昌公。以至于唐寅后来作画,落款常作“晋昌唐寅”,表明他认可晋昌原籍,不忘祖先功绩。唐氏有名的先祖还有隋末的唐俭,他曾跟随唐高祖起兵,功勋卓著,后封为莒国公,图像收藏于凌烟阁上。明代又有唐泰为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变。从这些资料看,唐广德虽然是开饭店的,但跟一般的商贾仍然有些不同。他曾经习过书塾,出于生计关系被迫辍学,但一颗弘扬家声的心却始终不息。他甚至在做梦的时候也常常喃喃自语,求上天恩赐给他一个祥瑞麟儿。从唐寅识字的第一天起,父亲就不遗余力地向他宣扬科举的重要性,逼迫他温书习字。因为儿子生于庚寅年,也就是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所以为他取名唐寅。寅在十二生肖中是虎的代称,唐寅又排行老大,所以字伯虎。又因为伯虎这个字,再取字子畏。伯虎刚一降世,广德就请了算命先生推测命数。算命先生捏着手指掐了半天,缓缓说道:
“寅年属相的特征是外柔内刚,特别恃才傲物,所以令郎以后恐怕会得罪不少人,在世间的名声也未必会很好。在很多时候,常常因为自信和有才气而得罪他人。”
“他的运数如何?”
“配合他的生辰八字和骨相看,这孩子天资聪颖,必定年纪轻轻暴得大名。但是由于他的自尊心太强,恐怕很难强迫他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愿意做的事?是什么?”一抹阴云袭上了唐广德的脸庞。
“比如当官。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种人很难合群,有三五个知己,便视天下人如草芥。做事散漫、冒进,容易因小失大。即使勉强去当官,也肯定不会是个好官。”
“啊?”唐广德张大了嘴巴,说不出的懊恼。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算命先生喝了口茶润润喉咙,“很多事情本无所谓对错。令郎的这种性格,对于为官而言,可能有不利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未尝不能说是一种优点。他的心地纯粹善良,不会害人,加上才华出众,日后留万世之名,也未可知。”
“可有补救的方法?”唐广德依然痴心不改。
“谈不上补救。每个人的出生命数,只是预示着一种趋势,并不一定会发生。否则普天之下,同年同月同日甚至同时辰生的人不知多少,面相相似之人也未必没有,他们的命数岂能完全相同?不过有些应了命数,有些却挣脱了命运的牢笼而已。”
可怜的老唐此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失望,他望着怀里的孩子,轻轻地叹了口气:“看来我们唐家的希望不在他的身上了。”
“那倒未必,”算命先生本来已经走到门口,却又折了回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什么样的因,便结什么样的果。关键是在世间实际所做的事,有时偶尔的一件小事,也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寻寻觅觅,到头反是一场空。所以你也不必在令郎身上太费心思,说不定有心栽花却成柳,无意拜神却成仙呢。”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凝重诡异,凑到唐广德的耳边,“我能够告诉你的最后一句话是,命运这种东西,真的很玄。”
自从唐广德请算命先生为儿子算过命后,他对儿子算是有点死心了,心里想着大概望子成龙是不可能的了,小子以后想干吗就干吗,少管闲事为妙,免得以后出了事,反而怪起老子来了。他心里这么一想,倒也开始坦然起来。加上后来又得了一子一女,也算多了盼头,所以他除了送唐伯虎到大书画家沈周那边去学习外,平时很少管教,任由唐伯虎自由成长。生意上的事,唐广德也常常让唐伯虎去帮忙。才十二三岁,唐伯虎就已经是一个很勤快的小伙计了,天天杀鸡宰鸭,端盘送茶,出没于饭馆。但是说也奇怪,这个孩子天生与众不同,在其眉宇之间,闪现出一丝英气,见过的人都说他以后一定会发达。偏偏他性喜读书,每天在店里帮完忙,便一溜烟地跑回自己的小屋。唐广德看到这种情况,当然很是高兴,他想,这可不是我逼他读书,是他自己喜欢读,如果他一不小心读出个状元来,那个胡说八道的算命先生就该去撞墙了。唐伯虎常常站在窗前,凝视着门口的悠悠流水,漫想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怎样一种引人遐想的风雅之境!唐伯虎就这样沉浸在自己的幻想空间中,而对人世间的纷扰表现出极大的漠视。他对人的态度是客气的、温和的,但缺乏热情。唐广德认为这是好事,表明这孩子并不像算命先生说的那样容易出风头。他常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最好不要像祝枝山那么招摇,成天招蜂引蝶的,让人说闲话。可惜的是,他越不愿意唐伯虎去招惹祝枝山,祝枝山却越要找上门来。
◇祝允明
1460—1526
字希哲,号枝山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祝枝山五岁能写大字,九岁能作诗文,擅长诗文和书法,尤狂草备受赞誉,坊间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的说法。他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时称“吴中四才子”。
说起祝枝山,这位和唐伯虎一辈子“臭味相投的好友”,一般人都误以为他们年纪是差不多的,其实祝枝山比唐寅大了十岁之多。这样的两个人能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想来有些不可思议。而唐伯虎死在比他年长十岁的老祝之前,不由令人心生感慨。也许正如算命先生所言:命运很玄。祝枝山的出身跟唐寅不同,用不着翻出那些历史深处的显贵,单是他的外祖父武功伯徐有贞的名字,就足以惊动四方。徐有贞一生荣辱沉浮,功过掺杂。有人说他奸险,但他治理黄河的政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值得称道的。后来因为迎英宗复辟有功,被任命为朝廷重臣,可惜好景不长,政治的凶险终于使他力不从心,申请回家休养。祝枝山十三岁的时候,徐有贞逝世,在此之前,他一直用心地教导祝枝山读书习字。徐有贞本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师从怀素和米芾。正是在外祖父的亲自提携下,祝枝山的书法日进千里,后来成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名山藏》一书称祝允明之书法“为国朝第一”。
祝枝山原名祝允明,他如同唐伯虎一样,字号的名声远远超过本名。他自称“枝山”或“枝指生”,是因为他的右手多了一根手指。如果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这可以说是个小小的残疾了,但在古代,这种异相多半会被视为灵慧。祝枝山的这根多余的手指,似乎也真的给他带来了异能,他不仅书法如通鬼神,而且在下棋、杂技、赌博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手。当然,在面对秦楼风月的时候,祝枝山的手也从来不会吃亏。不过,喜欢热闹的他,总是觉得在自己的视野之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唐伯虎的出现让他倍感惊奇。他最初是在沈周的居所碰见唐伯虎的,他俩都是沈周的学生,不过一个喜欢书法,一个酷爱画画。是天意也好,是缘分也罢,唐伯虎那秀美的脸庞,坚定的神态,以及偶尔漫吟的诗句,竟让一向眼高于顶的祝枝山刮目相看。他对于这个内向的少年颇有好感,便想将其引领到自己的浪游之途中。唐伯虎位于吴趋里的小楼,祝枝山曾去拜访多次。他总是劝说唐寅,眼前的这个花花世界,转瞬即逝,大丈夫立于世间,应该首先学会享受现世的快乐,才不会有白头之叹。即使是心怀雄才伟略,也不妨开门纳景,走出来吸纳天地灵气,光躲在书斋中是不会有太多好处的。祝枝山自忖好口才,说得天花乱坠,刚开始唐寅的反应并不积极,他几次拜访的结果也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正当祝枝山感到沮丧的时候,唐伯虎那颗单纯朴素的心似乎忽然开窍了,他写了几首诗赠给祝枝山,表示对这位兄长的感谢。祝枝山心中大喜,在回赠唐寅的诗中,他拐弯抹角、添油加醋地继续他的说服工作:一个人尽管内心高洁,也不能困守于一隅,天地之间的万物,往往越高的东西越是细小,也就越不能抵挡住罡风的侵袭,所以华峰之巅,屋舍总不能存久,温室中的花朵,在烈日下很快就会枯萎死去。只有天空才是最具包容性的,它威严而壮大,笼罩着万千生灵,一个人如果想要有超凡的功业,就需要有天的雅量和气韵,而不是孤独地躲在小屋中,细数静夜的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