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效率人生-电子书下载

励志成功 2022年7月14日

简介

这是一本你迅速实现效率人生的实用指南。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告诉你,要找到人生的着力点,运用不同的杠杆工具,实现效率人生——洞悉事物关键,把握关键选择;汲取关键知识,转化关键技能;看懂市场趋势,抓住趋势风口;看透财富逻辑,迅速实现财富增值…… 通过本书,迅速抵达人生的目标。

作者介绍

饭爷 作家、投资人、自媒体人。 深受百万级粉丝追捧。 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得到众多网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 电影《教父》里说道:“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效率人生》,让你看透事物的本质,直达人生的目标。

部分摘录:
人生的效率是选择出来的 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有很多读者看了我写的文章以后觉得收获很大。他们对很多事物和问题有了深刻的认知,行为上也在逐渐地改变,能够避免人生的一些陷阱。他们特别想把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分享给自己的家人,让家人也了解一下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免得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掉到陷阱里。让他们特别苦恼的是,他们自己常常着急得要命,可家人往往对他们分享的文章无动于衷。
其实这非常正常,即使你们血缘上是一家人,彼此不能理解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因为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通,即使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不然家庭矛盾都是怎么来的呢?
家人是这样,外面遇到的人更是这样。
很多人做了很多努力,想改变身边的人,在我看来,其实根本没必要。
因为这个改变的过程,不只是你自己不舒服,你想改变的那个人也不会舒服。
在认知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他并不能体会到你的好意,反而会心怀不满。要知道每个成年人都是非常固执,也非常难改变的,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还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社交圈。要使房子保持价值,都要不断置换更新,何况人呢?
观察一下过往就能明白,除了血缘关系无法改变,其实不同阶段的社交圈是在不断更新的。一个聪明人要做的是,在人生每个阶段,去找那些和自己频率相近、能携手前行的人,而不是试图改变那些不同频的人。因为多数人不管从认知水平还是社会圈层,都很难突破固有思维和牵绊。你尝试改变成年以后的他,往往是一件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传承了父母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多数家庭,往往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长大成年以后,大概率就是什么样,基本上孩子就是复刻和加强版的父母。一个人成年后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后,你再去改变他,基本是不可能的。
多数人是无法成为100%合格的爹妈的。孩子小的时候,大多不愿意听家长的意见,心里也不服气。因为多数家长从二十多岁毕业开始,就不学习不读书了,知识结构、审美水平都和新一代孩子有差别。多数家长不能靠知识和威严管束孩子,只能完全依靠武力,这时候孩子不服气,家长只能生气。等成年了,尤其中年阶段以后,孩子可能反而觉得你的话有道理了,因为多数孩子根本没办法突破原生家庭固有的阶层,父母中年以后的那些人生体会,他们正好用上了,然后一代代循环。
为什么多数人很难跳出固有的阶层呢?因为最终你和什么样的人走到一起,本质上是双向选择造成的。成年以后人们选择朋友的时候,会选择价值观、审美、能力等方面相近的。人们能够成为朋友,本质上是彼此对价值观、审美、能力等方面双向选择之后的结果。
即使是原来关系不错的同学、朋友,在工作多年以后,多数人的交集也会越来越少。原因是大家认识问题的层面和知识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收入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消费后,对世界的认知差距也越来越大。这种差距让彼此难以相处下去,自然而然就慢慢从彼此的世界里淡出了。所以多数人成年后的社交圈,都是不断地瓦解,又不断地形成,以动态的形式改变着。你身边会逐渐聚集和你水平差不多的人群,然后大家在一起抱团。不管在网上还是现实中,都一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度以为互联网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让大家的认知水平变得接近了。我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年多的文章,接触了很多人以后,发现大家的距离其实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很多人之间如果不是社交媒体,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大家彼此也完全不能理解对方。社交媒体表面上让大家看起来更近了,能在一起交流了,实际情况并没有。大家还是各玩各的,最终能和你交流的,还是现实生活中和你差不多的人。所以网络和现实生活很类似:因为对世界认知和理解的差异,大家都被固定在自己既有的圈子里面,很难突破进入其他的圈层。多数人到了网络世界,不过就是找到了和之前生活里圈层类似的人,很少有人能够突破。
要知道这个世界无论是在哪里,能让人持续交往的,一定是价值观、审美、能力等相近的特性。如果你追求的是不断学习和成长,慢慢就会把身边和自己步调不太一致的人群替换掉。朋友两个字,其实从来都是分开说的。朋是经常接触的,友是志同道合的。你身边什么样类型的人占了大多数,那么这些人的平均状况和水平,也就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你自己本身在这个社会所处的位置和平均水平。
坚持一件事有多难 我曾讲过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一门技术,加上良好的口碑,一辈子都不愁没饭吃。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实越是简单的事越难做到。
比如坚持做某件事。坚持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让人痛苦。如果没有兴趣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坚持,多数人到最后都坚持不下去。你身边应该有无数说要自己坚持做这个那个的人,到最后都放弃了,比如坚持锻炼、坚持写作、坚持练字、坚持减肥。
我几年前开始健身,是一个小伙伴带我去的。他自从办了卡就锻炼了两次,到现在我却坚持了四年。他虽然几乎没有锻炼,不过健身卡也续费四年了,基本是我去哪儿他就到哪儿续费,美其名曰——希望能一起练。后面他基本上没和我一起锻练过——按照我现在的强度,他跟下来肯定每次都会全身难受。最终这个小伙伴健身没坚持下来,续卡倒是坚持下来了,毕竟花钱买个安慰比锻炼容易多了。
很多人更是嚷嚷着减肥,什么节食减肥、跑步减肥,然而多数人都难以实现减肥的目标。一个好朋友说过一句话非常对,减肥是在和你的人性做斗争。看似容易的“坚持”两个字,为什么少有人能做下来?因为它逆人性!为什么没人说,我要坚持抽烟、坚持喝酒、坚持睡懒觉?因为吃喝和懒惰是人的自然属性。
我曾经讲过一个熵增的概念,对抗熵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抗人性,对抗人性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能坚持写社交媒体,又能坚持分享的,很多仅仅是分享欲旺盛或者表面平静但内心有强烈表达欲的人。不分享就不开心,把心里的话通过文字的形式讲出来已经成了他的乐趣所在,并不是靠什么坚持,因为坚持必然让你感到痛苦。
能带来乐趣是因为真正喜欢。而不是你对人说自己喜欢旅游,却是上车唠嗑睡觉,下车就会拍照;说喜欢美食,除了单纯的吃和拍照发朋友圈,其他什么也不会。就像很多人觉得做金融交易这个工作很爽,时间自由,工作时间短,节假日都休息。那是因为他单纯看到这行中自己想拥有的优势,事实上有这种好事吗?其实金融交易要分析资金,分析政策,分析各种因素,看各种报告,找到合适的人交流,不断突破天花板,恰恰是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
能舒舒服服天上掉钱的工作,也许只有许愿池里的王八,趴着不动还能天天有人丢钱下来。真正做金融交易这种工作,是非常痛苦的事。能坚持下来的基本是因为打内心热爱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对抗人性,需要耐得住寂寞,还需要不断积累并更新知识,然后还不一定会有确定性的收益。这种心路历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没有经历的人,你说再多他们也理解不了。
越是门槛看起来低的东西,意味着竞争越激烈,想要跨越的门槛就越高,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比如开个户买股票很容易,结果赚钱很难;去健身房办卡很容易,能坚持下来并锻炼出效果很难;看别人炒房很容易,自己不会择时,总是高杠杆进去,结果赚钱很难。
找到自己的特长兴趣,简单的事重复做,坚持下来,做出效果,踏踏实实做出口碑并没你想的那么容易。然而,正因为不容易,你能够坚持,就能够淘汰大多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都难以坚持。
选择和努力到底哪个重要 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以前流行一种说法,说努力更重要。有句话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那时候经常有人说,只要你努力就没什么做不成的。后面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风向突然转了,前面那句话变成了:只要你努力就没啥搞不砸的——所有人都告诉你选择更重要,只要选择对了,就能毫不费力地走向人生巅峰。
可是,一个人获得工作的成就和事业的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难,守业更难!这几年,不少家庭条件优越的年轻人拿了父辈赚的钱乱投资,硬生生把家业败了。
以前有人讲过一个段子,说富一代辛苦奋斗,挣下偌大家业。家里俩孩子,老大吃喝玩乐,老二刻苦钻研各种风口投资,今天搞互联网金融,明天搞长租公寓。几年下来一算账,老大是个纨绔子弟,仅仅花了几千万。老二确实很努力很上进,但是亏了几个亿。作为富一代的父亲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
想想就知道,那些突然中彩票、拆迁的暴发户,很多人拿到钱没两年就败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财富从来都是洪水猛兽,只听命于能驯服它的人。要是真的这么容易一次选择正确就能从此走向人生巅峰,这两年就不会流行这句话了:凭运气赚来的钱,凭本事亏光了。
选择和努力从来没有哪个更重要,两者都重要。努力决定的是你的下限,选择决定的是你的上限。即使你选择成功而获得了大量财富,也需要持续努力才能保住财富。凭运气瞎猫碰到死耗子选对了获得财富,如果之后不努力,终究会丢得干干净净。
大多数人这两年觉得选择更重要,无非是觉得别人选对了风口,突然就起飞了;自己选错了方向,努力半天,什么成效都没见。大家也许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多数人选择都会出错。这是因为选择这件事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多数当事人面临的难题,不仅是所处节点出了问题,可能是当时的认知和客观环境就决定了只有当时的选择——出生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父母的见解和水平,已经早早为一个人的选择埋下伏笔。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错误选择只是过去各种外界因素和自身认知堆积的结果。很多人连高考选专业这么简单的事都没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做父母的多数也没法提出有用的指导意见,因为他们当初做选择的时候也是懵懵懂懂。这点小事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人生大事了。而且选择学校和专业不过是人生选择的开始,后面的挑战更多。
有句流行的话说得特别好,读书那张文凭只是父母给你交学费的收据,真正的知识是在为生活奋斗中得到的,离开学校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学校的课堂教育可能更多教给大家的是怎么做好某个标准流水线上的人,出了学校才是一个人二次学习的开始。除了好好工作提升收入积攒本金用以购买资产,学习经济和历史、了解社会运行规律,学会经营人际关系就是二次学习阶段最该做的事。
世界在混沌和有序之间来回摆动,决定我们未来位置的,除了与生俱来父辈的积累,其他重要的因素大多不是学校里的教育,而是我们对社会运行规则的认知和对人际关系的经营。学习经营人际关系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个难题,绝大多数人不是觉察不到自己该做点什么,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从小人们就知道老师更喜欢嘴甜的同学,但自己就是甜不起来。长大以后明知道有些时候该表现自己,但是关键时刻屁股就是从凳子上抬不起来。因为不会表现自己,即使有实力也无法展现,导致机会总是一次次溜走。
人再天真,也能看懂社会规则。看懂就表示自己能适应社会规则吗?实践才是难题。人具备这种技能,多数都是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是被带着去各种场合耳濡目染出来的。商人、书香世家等家庭的孩子搞起人际关系多数都更熟练,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从小没学到这一套,得做很多心理建设和行为练习,进行人际交往时才能看起来不僵硬,勉强跟上脚步。多数人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想应用得得心应手,自然没那么容易。
历史和经济更是很多人一生都需要学习的知识。虽然时代变了,但是人性不变,社会运行规律不变,所以历史才会以不同形式不断重演。明白这些历史和经济知识,能让你加深对社会真实运行规则的理解,明白很多政策的出发点,最终才能理解政策、跟上政策,以此来获得财富。比如通过对近代史的学习,我清楚了不管社会还是任何组织都有食物链。从整个社会来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社会体系承担社会运转成本的主要是中等收入阶层,因为底层需要安抚,富人被压榨太狠就会拿钱跑路,只有中等收入阶层别无选择。
关于这一现象,利伯曼通过研究英国光荣革命之后300年的社会各阶层变化之后发现:英国是通过将中等收入阶层的人不断赤贫化来提高国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英国的底层通过不断的奋斗,成为中间的阶层,也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阶层。他们一旦成为中等收入阶层,就会信心十足,对自己的能力无比自信,更对国家的未来信心十足。这种乐观的情绪会让他们积极奋斗,然而他们奋斗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泡沫的产生,这种泡沫可以是某种新技术、新产业所带来的。但是这种泡沫会破灭,当泡沫破灭后,他们又会成为极其普通的人。当然,与之相伴的,是极其普通的民众普遍都受过扎实的教育,接受主流价值观和世界观,英国因此得以实现国家的整体进步。
国家之间也是有食物链的,整个地球至今依然是个修罗场。发展中国家在食物链的底层,给发达国家打工。以前发达国家的白人过得那么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舆论霸权、军事霸权和货币霸权。穷国被迫不停地输出劳动和生产来换发达国家印出来的钞票,才能维持温饱。
比如以前总有人告诉你要奋斗。人要奋斗当然没错,但你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为了什么。每个没什么背景的年轻人在职业生涯初期都会被迫过上拿命换钱的生活,这没什么错,因为你只有付出更多,才能赶上那些比你具备很多优势资源的人,这也是许多没背景的青年的最好选择。你心里要清楚,这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做的妥协,别拿这个感动自己。年轻人在职场奋力做事,用尽了25到35岁的黄金十年青春,多数人过了35岁以后,往往很难成为职场上受欢迎的人。

下载地址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