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索拉里斯星》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未来学大会》 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讨论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难题,不料却误服致幻药物,穿越到一个未来幻象中。那里的人们消灭了贫穷与疾病,平安喜乐地生活着,可蒂赫却始终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无敌号》 太空巡航舰“无敌号”被送往瑞吉斯3号星球,去探查姊妹飞船“秃鹰号”为什么突然失联……《无敌号》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人类认知范畴之外的异星世界。 《惨败》 昆塔星表面覆满怪异的土丘和形似蜘蛛网的物体,但人类科学家探测到昆塔文明可能拥有先进技术,便派出“欧律狄刻号”飞船穿越漫漫宇宙,与其进行接触。面对一个陌生的异星文明,人类远征队一步步将其逼入绝境,出于无畏,抑或无知。 《其主之声》 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许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们不知道发信人是谁,该如何解读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发信人呢?《其主之声》围绕谜团展开的故事,比众多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伊甸》 因为一个飞行事故,六位宇航员迫降伊甸星,一颗美丽但奇异的星球。在令人困惑的建筑迷宫里,到处有死亡的图景:万人冢,沟渠和井中的尸体,成簇的卵状结构中填满骨骼……《伊甸》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似曾相识的异星文明。
作者介绍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高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智慧、☆博学、☆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部分摘录:
飞船时间19点钟,我穿过聚集在发射井周围的人群,沿着金属梯子爬下,进入了着陆舱。里面空间不大,勉强能让我抬起双肘。我将软管末端拧进着陆舱舱壁突出的端口里,接着我的宇航服便充满了空气。从那时起,我就丝毫动弹不得。我站在那里,或者更准确地说,悬在一层空气垫子里,和着陆舱的金属外壳结成了一体。
我抬起双眼,透过弧形的玻璃面罩,可以看见发射井的四壁,再往上是莫达德的脸,他正俯着身子向下张望。随着沉重的锥形防护盖从上面安放就位,那张脸很快就消失了,一切都陷入了黑暗。我听见电动马达呼呼的旋转声重复了八次—正在将螺丝拧紧。然后是空气进入减震器的嘶嘶声。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已经能辨认出唯一一块仪表浅绿色的轮廓。
“准备好了吗,凯尔文?”耳机里有声音说。
“准备好了,莫达德。”我回答说。
“什么都不用担心。观测站会引导你着陆的,”他说,“一路顺风!”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头顶上便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着陆舱晃了晃。我本能地绷紧了肌肉,但没有别的动静。
“我什么时候起飞?”我问道,一边听到一种沙沙的响声,就好像细沙落在膜片上的声音。
“你已经起飞了,凯尔文。保重!”耳边传来莫达德的声音。我正不大相信,一道宽宽的缝隙在我面前打开,透过那儿我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我试图找到宝瓶座阿尔法星,也就是“普罗米修斯号”当前的行驶目的地,却一无所获。银河系中的这部分星空对我来说完全陌生,我一个星座都不认识,就好像狭窄的舷窗外满是闪闪发光的灰尘。我等着看哪颗星星首先开始熄灭,但并没有看到。它们只是变暗,消失,融化在一片渐渐变红的背景上。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大气层的上层。我僵硬地裹在气垫里,只能直视前方。仍看不到地平线。我继续向前飞着,感觉不到任何运动,可是慢慢地,我的身体不知不觉地被一股热流所浸透。舱外响起了一种轻微而尖利的吱吱声,就像金属划在湿玻璃上的声音。如果没有仪表盘上闪烁的数字,我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下降的速度有多快。星星全都不见了。舷窗外充满了微红的亮光。我可以听到自己沉重的脉搏声。我的脸热得发疼;我可以感觉到空调的冷气吹在脖子上。我很遗憾没能看到“普罗米修斯号”—等到舷窗自动打开时,它一定已经在视野之外了。
着陆舱猛地震动了一下,紧接着又是一下,然后不停地颤动着,令人难以忍受。这种震颤穿过了所有的隔热层和气垫,进入了我的身体深处。仪表盘浅绿色的轮廓变得模糊起来。我盯着它,并没有感到害怕。我大老远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死在我的目的地。
“索拉里斯观测站。”我呼叫道,“索拉里斯观测站。索拉里斯观测站!你必须采取行动。我觉得我正在失去平衡。索拉里斯观测站,我是新来者。完毕。”
于是我又一次错过了这个星球出现在视野里的那个关键时刻。它广阔而平坦,从它表面上条纹的大小我可以判断出我还离得很远。或者说我的位置还很高,因为我已经越过了那条无形的边界,和一个天体的距离已经变成了高度。我正在下降。仍在坠落。我现在能感觉到了,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我马上又把眼睛睁开,因为我想尽可能看到一切。
我在寂静中等候了几十秒,然后再次呼叫。这次我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一连串的静电噼啪声在我耳机里重复着,背景上是一种非常低沉的嗡鸣声,就好像是这个星球自身发出的声音。舷窗里橙色的天空像是覆盖着一层薄膜。舷窗玻璃暗了下来;我本能地畏缩了一下,尽管包裹着我的那层气垫限制了我的活动范围。片刻之后,我才意识到那是云彩。它们一大团一大团急促地向上飘去,像被风吹着一般。我仍在滑翔,一会儿在阳光下,一会儿在阴影中,因为着陆舱正在绕着它的竖轴旋转。貌似肿胀的巨大日轮平稳地从我眼前穿过,从左边出现,在右边落下。突然间,穿过那噼啪声和嗡鸣声,一个遥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索拉里斯观测站呼叫新来者,索拉里斯观测站呼叫新来者。一切就绪。新来者已在观测站控制之下。索拉里斯观测站呼叫新来者,准备在零点着陆,我重复一遍,准备在零点着陆。请注意,倒计时开始。250,249,248……”
这些单词之间隔着极短的喵喵噪声,说明不是人在说话。这可以说有些奇怪。通常,每当有新人抵达,尤其是直接来自地球的人,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往起落场跑。然而,我没有时间去想这个问题,因为就在此时,太阳绕着我转动时画出的那个大圆圈,还有我正在坠向的那个大平原,一同竖了起来。这一动作之后又是一个反方向的动作;我就像一个巨大钟摆的摆锤一样来回摇摆着,竭力抵抗眩晕。广阔的星球表面像一面墙似的升起,上面带着脏兮兮的丁香色和黑色条纹。就在这样的背景上,我看到了一个由白点和绿点组成的微小棋盘图案,标志着观测站的位置。与此同时,有什么东西带着一声脆响从着陆舱的外部脱开—是长项链似的环形降落伞,发出猛烈的呼呼声。这种噪声里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属于地球上的东西—好几个月以来,我头一回听到了真正的风声。
此时,一切都发生得很快。之前我只是心里知道自己正在坠落,现在我可以亲眼看到:那个白绿相间的棋盘正在迅速变大。我已经可以看出它是画在一个瘦长的鲸鱼状船体上,船体闪着银光,雷达天线像针一样从两侧伸出,上面还有一排排颜色更深的窗口。这个金属巨物并不是停靠在星球表面,而是悬在它的上空,它的影子拖在一片墨黑的背景上,影子本身则是一块颜色更为浓黑的椭圆形。同时我也注意到了泛着蓝紫色、布满了皱纹的大海,海面上显露出一种轻微的运动。云彩突然高高升起,边缘染着耀眼的深红色,云彩之间的天空变得遥远而平坦,呈灰暗的橙色,接着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我正在螺旋下坠。我还没来得及叫出声,一阵短暂的冲击使得着陆舱重新恢复了竖直状态,而大海出现在舷窗里,闪着水银般的光芒,一直延伸到烟雾弥漫的天际。降落伞的绳索和环状伞身嗡嗡作响,突然脱落,随风在海浪上飞走了;着陆舱轻轻地摇摆着,以人造力场特有的那种慢动作开始缓缓下降。我能看到的最后几样东西是网格状飞行弹射器和两台射电望远镜的格栅天线,那天线看上去有好几层楼高。有什么东西将着陆舱固定住了,伴随着一声钢铁弹性相撞的刺耳声音。我身体下方有什么装置打开了,随着呼哧一声长叹,把我僵硬地装在里面的金属外壳结束了它180千米的着陆旅程。
“索拉里斯观测站。零分零秒。着陆过程结束。通话完毕。”传来控制台毫无生气的声音。我用双手抓住正对着我肩膀的把手,把接口断开(我可以感觉到胸口上隐约有一种压力,而我的内脏就像是令人讨厌的负担)。一个写着“地面”的绿色标志亮了起来,着陆舱的一侧打开了。气垫舱位在我身后轻轻地推了一下,为了不被绊倒,我不得不向前迈了一步。
随着一声轻轻的嘶嘶声,就像是一声无奈的叹息,空气从宇航服的蛇管中缓缓排出。我能自由活动了。
我站在一个银色的漏斗状结构下面,它就像教堂的中殿一样高。一束束颜色各异的管道顺着墙壁延伸而下,消失在圆形的竖井中。我转过身。通风井轰鸣着,把着陆时进来的这颗行星上的有毒空气吸走。雪茄形的着陆舱,像撕破了的蚕茧一样空空如也,立在钢铁平台上的一个凹处。它外部的金属板已被烧焦,成了一种脏兮兮的棕色。我走下一条短短的坡道。再往前,金属舱板上熔接着一层粗糙的塑料,有些地方被可移动火箭千斤顶的轮子磨得露出了钢板。突然间,空调压缩机停了下来,周围一片寂静。我有些无助地环顾四周,本以为会有人出现,但周围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个亮闪闪的霓虹箭头指向一条无声的自动走道。我踏了上去。大厅的天花板沿着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向下弯曲,最后通向一条管状的走廊。走廊两侧的凹室里是一堆堆压缩气体钢瓶、各种容器、环形降落伞、板条箱,全都随随便便地胡乱堆放着。这也让我不禁纳闷。在自动走道的末端,走廊扩展成了一个圆形的区域。这里更是一片狼藉。一大堆金属罐下面漏着一摊油质的液体。空气中充溢着一种难闻的刺鼻气味。粘着那种黏性液体的鞋印在地板上清晰可见,走向不同的方向。罐子中间扔着一卷卷白色的电报纸带、撕碎的纸和垃圾,看上去好像是从舱室里清扫出来的。这时又一个绿色标志亮了起来,把我引向中间那道门。它通向一条狭窄的走廊,窄得几乎容不下两个人并排行走。光从天窗照下来,窗玻璃两面凸出。前面又是一扇门,上面漆着绿白两色的棋盘方格图案。门半开着,我走了进去。半球形的舱室里有一扇很大的全景窗,窗外薄雾笼罩的天空闪着红光。天空下,波浪好似微黑的小山,无声地起伏着。周围的墙上有许多敞开的橱柜,里面塞满了各种仪器、书籍、底部有干燥沉淀物的玻璃杯、落满灰尘的保温瓶等。肮脏的地板上摆着五六张带轮子的机械工作台,它们中间有几把扶手椅,泄了气,松垮垮的。只有一把充足了气,椅背向后倾斜着,上面坐着一个身材矮小、瘦骨嶙峋的男子,他的脸被晒伤了,鼻子和颧骨上都在脱皮。我知道他是谁。斯诺特,吉巴里安的副手,一位控制论专家。早年间他曾经在《索拉里斯学杂志》上发表过数篇非常具有独创性的文章。我以前从未和他见过面。他上身是一件网状织物衬衫,几绺灰白的毛发从他扁平的胸前戳出来,下身是一条原本是白色的亚麻布裤子,像装配工的裤子一样有许多口袋,膝盖上沾有污迹,还有化学试剂烧灼的痕迹。他手里拿着一个梨形塑料球袋,是人们在没有人造重力的飞船上喝东西用的。他看着我,就好像被一道耀眼的强光刺得茫然不知所措。他松开手指,那个球袋从他手中掉下来,在地板上像皮球似的弹了几下。少许透明液体从里面流了出来,他的脸上慢慢失去了血色,我也一时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个无言的场景继续着,直到他的恐惧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传染到了我的身上。我向前迈了一步,他将身体缩进了扶手椅里。
“斯诺特……”我低声说道。他畏缩着,就好像被打了一下。他用一种难以形容的憎恶眼神瞪着我,声音嘶哑地说:
“我不认识你,我不认识你,你想干什么……?”
洒在地上的液体很快就蒸发了,我闻到了酒精的气味。他在喝酒吗?难道他喝醉了?可他为什么这么害怕呢?我仍站在舱室的中央。我两膝发软,耳朵好像被棉花堵住了似的,脚底下的地板似乎仍然有些不踏实。弧形的玻璃窗外,大海仍在有节奏地起伏着。斯诺特仍在用满是血丝的眼睛盯着我。他脸上的恐惧正在消失,但那种难以言表的反感依旧存在。
“你怎么了……?”我低声问道,“你生病了吗?”
“你关心我……”他声音沉闷地说道,“啊哈。你想要关心,是吧?可你为什么要关心我呢?我又不认识你。”
“吉巴里安在哪儿?”我问道。有那么一阵,他停住了呼吸,目光呆滞,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然后又黯淡了下去。
“吉……吉巴,”他结结巴巴地说道,“不!不!”
他无声地咯咯傻笑着,笑得浑身发抖,接着又突然打住。
“你是来找吉巴里安的……?”他几乎是用平静的语调说道,“吉巴里安?你找他干什么?”
他看着我,就好像我一下子对他没了威胁;在他的话语中,尤其在他的语调里,仍有某种憎恨和敌意的味道。
“你在说什么呀……”我喃喃地说,感到很茫然,“他在哪儿?”
他惊呆了。“你不知道……?”
他一定是喝醉了,我心想,醉得不省人事。我越来越生气。我原本应该离开,但我已经失去了耐心。
“你清醒一点!”我大吼道,“我刚刚才飞到这里,我怎么会知道!你到底是怎么了,斯诺特!”
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有那么一刻,他又停住了呼吸,但和上次有所不同,他的眼睛里突然闪现出一丝光芒。他用颤抖的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吃力地站了起来,身上的关节咔咔作响。
“什么?”他说,几乎像是清醒了,“你刚飞到这儿?从哪里?”
“从地球。”我怒气冲冲地答道,“也许你听说过吧?不过看上去好像并非如此!”
“从地……天哪……那你就是……凯尔文?!”
“没错。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没什么,”他飞快地眨着眼睛,“没什么。”他用手擦了擦额头。“凯尔文,对不起,真没什么,要知道,只是有些意外。我没想到你会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没想到我会来?几个月前就给你们发了通知,而且今天莫达德还从‘普罗米修斯号’上给你们发了电报……”
“对。对……一点不错。只是,你也看见了,这里有一些……混乱。”
“这不用你说,”我冷冷地回道,“闭着眼都看得出。”
斯诺特绕着我走了一圈,就好像是在查看我的宇航服。这是最普通的那种,胸前有一堆好似挽具的管子和电缆。他咳嗽了几声,然后揉了揉自己瘦骨嶙峋的鼻子。
“也许你想洗个澡……?洗个澡会舒服一些。就是对面那扇蓝色的门。”
“谢谢。我知道这个观测站的布局。”
“你也许饿了吧……?”
“不饿。吉巴里安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