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用户接触品牌或产品的每一个流程,都存在一些关键时刻(MOT),这些关键时刻将左右用户选择品牌的决策,影响用户购买及与产品建立长期关系的可能性。 本书将教会读者洞察用户真实需求,创造品牌价值内核,寻找关键时刻,输出独特的品牌体验并将之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增长。 要让用户感受峰值体验,未来的裂变才能有所期待。用户心智对品牌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平均分数,也不是加总计分,而是用户在关键时刻打的分数。研究3种人(爱你的人、不爱你的人、喜欢你的人)是所有洞察的开始,引进外部视角,才有机会看到新赛道。在3个黄金时刻、4个维度(进店、转化、复购、推荐)进行体验设计,发现28个洞察点,是本书阐释的打造峰值体验的核心方法。 品牌体验如果不能让人秒懂、秒下单,流程再精妙都是无效的设计。每一个品牌都要成为体验设计者,而每一个体验设计者,必须有能力清楚地说明,在哪个时刻,做什么样的服务,才会让用户感受到不同。 体验打造认知,心智是营销真正的战场。本书针对企业如何能够高效打造体验设计,影响用户的关键决策,收获持续的用户增长,为企业家、创业者、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品牌推广、互联网从业者带来了全新洞见。
部分摘录: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种情况,陪孩子或家人在游乐园坐过山车往往需要排队,而且很可能是一到两个小时的漫长时光,但最终玩儿的时间只不过一两分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都只会对从顶端往下俯冲的刺激以及最终结束时产生的兴奋感记忆犹新,至于之前排队的事情可能早就抛之脑后,这其实就是行为经济学大师丹尼尔·卡尼曼所说的“峰终定律”。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如何利用“峰终定律”来找到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时刻”,创造峰值体验并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和消费决策,进而帮助公司提升业绩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前不久获赠汪老师新书《峰值体验》,承蒙抬爱让我为书作序,实不敢当,然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一本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又不乏很多生动案例的佳作,一气读完,感慨良多。
书中,汪老师用“一见就进、一进就买、一买再买、一传千里”来形容一个完整且成功的品牌营销流程,这背后其实就是商业运营非常关注的进店率、转化率、复购率和推荐率的问题,每个环节都有MOT(关键时刻),都能影响到用户的决策,而企业要做的就是了解“爱你的人、不爱你的人和喜欢你的人”,进而找到MOT,从核心用户圈层(BTA)出发打透打穿,即“以1厘米的直径打到1万米的深度”,最终影响更多的目标受众,完成一整套营销流程。从洞察到落地,书中详尽地为我们剖析了有关如何打造峰值体验的方法论。如果把这本书或者这套理论当作一个产品或一家“门店”,我想在“进、转、复、推”四个环节它都做到了名副其实的“峰值体验”。
首先,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抓人眼球,特别是“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时刻”直接点中所有管理者在企业经营尤其是用户经营上的痛点。的确,当下的社会信息传递极快,更新频率极高,用户每天都在接受无数的信息,没办法对每一条信息都做出及时的反馈,企业和品牌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如何用最少的信息在最关键的时刻精准地触达用户,并且左右用户的决策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复星作为一家布局全球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旗下有非常多To C的消费品,我们太需要有专业的人告诉我们如何为用户经营破题,如何让流量成为留量并形成裂变,所以说封面短短几个字就足以让我“一见就进”。
何为“一进就买”?也就是品牌或商家如何用7秒让好不容易进到门店或网店的用户感受到这个产品如何优秀,并逐步信任。这里面的“套路”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套路的背后蕴含着很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比如“锚定效应”“禀赋效应”等等。那么这本书以及背后的这套理论是怎么做到让人“一进就买”的?答案是成功的实践案例,华航经过一番针对峰值的体验设计后,一年后净利润扭亏为盈,增长10倍,这样的体验设计案例在书中不胜枚举。正因为有这些成功的案例参照,我们和汪老师合作进行体验设计,也就有了后来老庙景容楼的精彩“重生”。
现在的景容楼已经成为老庙的文化旗舰店,五运门、黄金树、黄金广场成为上海豫园的网红打卡地,很多人逛完景容楼自发地将其称为“好运楼”,正如书中所言“广告语我们一个字都没有写,但好运这个信息已经进入消费者的内心”。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咨询服务,在这次合作中我们形成了对峰值体验设计理论的一个认知——“这钱花得值”。正因如此,BFC(外滩金融中心)的同学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寻找到了属于BFC用户的“MOT”,在第一次成功的合作后,BFC和真观在2020年展开了跨全年度的第二次合作,这不就是“一买再买”吗?
而在“进店、转化、复购”三个环节都有了成功的峰值体验后,“一传千里”水到渠成。
未来我们会继续借鉴学习这一套理论,更好地帮助我们服务用户,让全球每个家庭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