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20册精选大合集)-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5) 207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商务印书馆出版。商务印书馆创于1897年,迄今已经有112年历史,以出版语言类工具书及社科学术图书为特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自1982年出版第一辑50种书到现在,已出版十辑400种,这套丛书将国外丰富精深的学术思想引入中国,开阔了几代读者的视野,滋养了几代学人的情操,曾被国家领导人赞许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 分科本·哲学,共36册 《逻辑大全》奥卡姆《人类理解论》洛克《理想国》柏拉图 《悲剧的诞生 》尼采《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柏拉图 《权力意志(上下卷)》尼采《人类的由来》达尔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谈谈方法》笛卡尔《培根论说文集》培根 (Bacon)《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科学与假设》彭加勒《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薄伽梵歌》毗耶娑《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费希特《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普列汉诺夫《小逻辑》黑格尔《回忆苏格拉底》色诺芬《逻辑学(上卷)》黑格尔《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逻辑学(下卷)》黑格尔《伦理学》斯宾诺莎《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胡塞尔《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斯宾诺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哲学研究》维特根斯根《实践理性批判》康德《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判断力批判(下册)》康德《人性论(套装上下册)》休谟《判断力批判(上册)》康德《生命是什么?》薛定谔《人是机器》拉·梅特里《声音与现象》雅克·德里达《奥义书》《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分科本·政法,共36册 《君主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阿奎那《论美国的民主(全两卷)》[法]托克维尔《教育思想的演进》爱弥儿·涂尔干《政府论(下册)》洛克《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儿·涂尔干《政府论(上册)》洛克《原始分类》爱弥尔·涂尔干《爱弥儿(全两册)》卢梭《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菊与刀(增订版)》本尼迪克特《普通法的诉讼形式》梅特兰《乌托邦》托马斯·莫尔《拿破仑文选(上册)》拿破仑《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卢梭《拿破仑文选(下册)》拿破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罗斯科·庞德《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费希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爱弥儿·涂尔干《政治中的人性》格雷厄姆·沃拉斯《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康德《什么是所有权》蒲鲁东《自由主义》霍布豪斯《山中来信》卢梭《社会契约论》卢梭《论平等》皮埃尔·勒鲁《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卢梭《新爱洛漪丝》卢梭《罗马盛衰原因论》孟德斯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麦克斯·施蒂纳《代议制政府》密尔 (J.S)《雪莱政治论文选》雪莱《法国革命论》柏克《自然政治论》霍尔巴赫《托克维尔回忆录》托克维尔《皮佑选集》皮佑  分科本.历史,共24册 《旧制度与大革命》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中世纪的城市》亨利·皮雷纳《希罗多德历史(套装全2册)》王以铸《蒙塔尤》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琉璃宫史》李谋等《蒙古帝国史》雷纳·格鲁塞《塔西佗编年史(上下)》塔西佗《罗马十二帝王传》苏维托尼乌斯《塔西佗历史》塔西佗《罗马史(上)》(古罗马)阿庇安《战争史(套装上下册)》普洛科皮乌斯《罗马史(下)》(古罗马)阿庇安《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撒路斯提乌斯《法国革命史》乔治·勒费弗尔《德国的浩劫》弗里德里希•迈内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919-1939)》E.N.卡尔《往年纪事: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法国大革命讲稿》阿克顿《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卡莱尔 《世界征服者史(上下)》志费尼《莱茵河》吕西安·费弗尔《佛罗伦萨史》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治国策》尼扎姆·莫尔克 分科本·经济,共24册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约翰·冯·杜能《繁荣与萧条》欧文·费雪《论货币和贸易》约翰·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约瑟夫·熊彼特《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威廉·罗雪尔《财产、法律与政府》弗雷德里克·巴斯夏《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诺思 (North)《通货原理研究》托马斯·图克《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弗兰克·H.奈特(Knight.F.H.)《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伊丽莎白·拉蒙德《法国农村史》马克·布洛赫《魁奈经济著作选集》魁奈《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保尔·芒图《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约瑟夫·马西《金融资本》鲁道夫·希法亭《制度经济学(上册)》康芒斯《论财富的分配》理查德·琼斯《制度经济学(下册)》康芒斯《政治经济学原理》М.И.杜冈-巴拉诺夫斯基《配第经济著作选集》配第《国民经济学基础》瓦尔特·欧肯(Eucken W.)《资本积累论》琼·罗宾逊
部分摘录:
(一)传统的西方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凯恩斯把《通论》出版时的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他在本书的原文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 [7] 就是说,他认为,读者已经具备作为西方职业经济学者已经掌握的“古典学派”理论的知识, [8] 即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存在于西方的传统的经济思想。因此,对缺乏这种知识的初学者,阅读本书会有困难。为了弥补这一点,我们首先对传统的西方经济思想加以说明。由于本书所牵涉到的主要是其有关就业理论的部分,所以限于篇幅,我们的说明也仅限于这一部分的内容。
传统西方就业理论的核心是萨伊的销售论,普遍地被西方学者称之为萨伊定律。关于这一定律的错误之处,我们将推迟到“译者导读”的第四部分加以论述。在这里,我们仅仅对它的内容加以说明。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除了自己使用的部分外),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正像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拿到集市上来交换日用品那样。萨伊用这种事例来表明,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在这里为粮食),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在这里为农民所需要的日用品);换言之,粮食的供给会创造出相应于自己的对日用品的需求。因此,按照萨伊把这一事例普遍化的说法,社会上的一切产品都能被卖掉,从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不仅如此,据说由于每个生产者都想享用品种最多和数量最大的各种物品,所以每个生产者都尽量制造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和别人相交换。就是说,该社会不但没有生产过剩的现象,而且还能使生产达到最高的水平,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显然,对一个抽象的以物易物的简单商品生产的社会,萨伊定律的没有生产过剩和失业状态的结论是可能成立的。然而,就一个使用货币的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而言,上述结论是否还会有效?对于这一问题,传统的西方学者给予了“有效”的答案。为了论证这一答案,他们提出了一套说法,即: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关于这一理论,本文即将加以介绍。
该理论可以说由三个部分所组成:
第一,劳动市场论。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系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所决定。关于劳动的供求,本书第2章的译者注有较具体的说明。这里仅着重论述与目前介绍有关的供给方面。在劳动的供给方面,导致人们从事劳动的动机被认为是得到实际工资,即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实物;而阻挠人们从事劳动的阻力是劳动的负效用,即由于劳动而带来的不舒服之处,如疲倦、精神紧张等。据说对性质相同的劳动(如一小时的木工),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负效用;懒惰的人负效用较高,而勤奋的人负效用较低。因此,在既定的实际工资水平,凡是认为该水平的工资能补偿其劳动的负效用的人们都已经就业,只有那些嫌工资太低,不足以补偿其负效用的人才会失业。这些不愿“屈就”的人,因为他们拒绝为现行的工资而劳动,所以被西方学者称为自愿失业者。由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几乎是无穷的,所以资本家一定会把产量维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因之而会把雇用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到最大的限度,也就是,除了自愿失业者以外的一切人都能就业的限度。就是说,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一切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即暂时性的“摩擦失业”)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然而,据说这种少量的和暂时性的失业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而造成的。因为,自愿失业的原因来自劳动者嫌工资低而不愿“屈就”。对这种来自劳动者的意愿所造成的失业,其咎不在于社会,而由于转业或择职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摩擦失业”是经济运行中的正常现象。造成这两种失业的原因既非资本主义制度也非生产过剩。因此,传统的西方学说认为,萨伊定律仍然适用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利息论。在萨伊定律的物物交换的例子中,人们用粮食交换日用品;这里不存在生产资料的问题。然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整个社会必须进行投资,以便改善生产技术和补充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这一事实是否会影响萨伊定律的充分就业的结论?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没有影响;其理由来自它的利息论。
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以便获取更多的消费。因此,利息被认为是“节欲”(即节制现在的消费)或“等待”(即等待将来的消费)的报酬。利息率越高,报酬越大,储蓄量也越多;反之,储蓄量越少。另一方面,利息也构成投资必须为之而支付的成本;利息率越高,成本越大,投资量越小;反之,投资量越大。这样,储蓄代表投资款项的供给,投资本身代表投资款项的需求,而利息率则为使供求相等的价格,正和任何商品的价格可以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一样。就是说,通过利息率的作用,整个社会产品的没有被消费掉的部分,即储蓄,能够自动地转化成为投资。因此,即使存在着投资于生产资料的复杂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产品都会被购买掉,不是被用于消费,便是被用于投资,从而,该社会不会存在生产过剩的失业现象,正如萨伊定律所宣称的那样。
第三,旧货币数量论。 [9] 在上面用以说明萨伊定律的例子中,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制度。这种以物易物的制度已经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中使用,而代之以货币作为产品交换的媒介。在如此的条件下,萨伊定律的结论是否会受到影响?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仍然是“没有影响”。他们用旧货币数量论对此进行解释。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