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丛书收录《唐诗三百首品读》《宋词三百首品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读》。
★《唐诗三百首品读》:唐诗三百首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唐诗选本,流传很广,民间至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这个选本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先生为《唐诗三百首》写的诗词读本,分为注释、意译、品读三部分。注释简明且精准、品读到位,一语中的。
★《宋词三百首品读》:宋词三百首是晚清词人朱祖谋所编的一本脍炙人口的经典宋词选本,精选词人81家、词作283首,广为读者接受和喜爱。本书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词学研究学者方智范先生对宋词三百首进行的注释、赏析。本书注释简明、赏析精到,相比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宋词三百首》注本,是质量较高的一种。
★《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读》:“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散文史中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八位作家。他们的文章被后世之人认为是典范被广泛地欣赏、学习、借鉴。而后人阅读古文、学习古代散文的写作,也大多从八家入手。如今,虽然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学习古代散文写作的要求,但唐宋八大家文也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本书是方笑一教授精选的78篇唐宋八大家文,加以简注、翻译、以及几句评语。
部分摘录:
张中丞传后叙①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②,得李翰所为《张巡传》③。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④。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⑤,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馀,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⑥,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⑦,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⑧,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⑨,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⑩,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馀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馀,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注释 ① 张中丞:指张巡(709—757),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在“安史之乱”中与许远同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城破后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一同殉难。《张中丞传》即《张巡传》,唐李翰撰,已佚。
② 吴郡:今江苏苏州。
③ 李翰:张巡的朋友,曾住在睢阳,亲见守城事迹。
④ 许远:“安史之乱”时任睢阳太守,与张巡同守城,城破被俘后送往洛阳,在偃师被害。
雷万春:张巡部下勇将,据下文似当为“南霁云”。
⑤ 蚍蜉(pí fú):蚂蚁的一种。
⑥ 汴、徐:汴州(今河南开封)和徐州,韩愈曾在那里任推官。
⑦ 南霁云:张巡部将。
贺兰:指贺兰进明,当时任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驻扎在临淮(今江苏泗洪)。
⑧ 浮图:佛塔。
⑨ 泗州:今江苏宿迁。
⑩ 南八:指南霁云,排行第八。
和州乌江县:在今安徽和县东北。
临涣:在今安徽濉溪。
阳阳:安详的样子。
亳(bó)、宋:指亳州(今安徽亳州)和宋州(今河南睢阳)。
【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小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告诉他国家灭亡、皇上已死。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纵然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就将死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