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软件如何改变社交》内容简介: Instagram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故事,也是当今文化深刻改变的反映。Instagram是自拍走红的源头,整整一代年轻人都在用这款应用来表达自己和观察世界。最终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休闲、社交,甚至是工作和商业模式。 《一往无前》内容简介:10岁的小米,给世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是关于一群人的故事。这10年是雷军作为创业者升级蜕变的10年,是小米数万员工一往无前的10年,也是跟随小米一路走来的一代人的黄金10年。他们坚持梦想、无所畏惧,哪怕被质疑、被嘲笑,也要毅然站上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舞台。 这是关于一家公司的故事。 《复盘网飞》内容简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戏剧性和洞察力的创业故事。回顾创业历程,有创始人的相爱相杀,从亲友轮下手的融资,超A员工离职,用户取消订阅,来自合作方的嘲笑,巨头的并购风险……网飞曾一度如履薄冰。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对网飞的成败细节进行了复盘,也回答了商业和做事的一些本质问题。 《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内容简介:这样一家规模巨大,同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的企业,堪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创新发展的标杆案例。 《Facebook诞生记》内容简介:Facebook诞生于2004年,自诞生之日起,它就颠覆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场合。本书以Facebook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多·萨瓦林及几百名相关人员提供的大量文件资料为支撑,真实再现了Facebook从创业之初到举世闻名幕后的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本书带你回到Facebook诞生地——马克·扎克伯格的哈佛宿舍,那个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起点,那个新社交时代的源头。 《史蒂夫·乔布斯传》内容简介:乔布斯授权的官方传记,由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在过去两年与乔布斯面对面交流40多次、对乔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详尽描写了乔布斯的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打造苹果公司及其产品的全过程。 《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内容简介:将会充分展示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揭示出亚马逊如何成为一家在互联网上下如此大赌注并获得成功的公司,它又是永久改变了全球人类传统的购物习惯和阅读方式。 对于另一本关于亚马逊的书籍《一键下单》,作者布拉德斯通作出如下解释:《一键下单》是亚马逊1.0时代,本书是2.0时代,更关注新的发展过程,如kindle和云计算。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内容简介:在这部自传中,郭士纳回顾总结了自己如何使IBM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既有只有CEO才能接触得到的一手内部资料,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瓴、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 《华为国际化》内容简介: 华为国际化的历程虽然充满心酸曲折,异常艰难,但是其战略布局、指导方针、实现路径和突围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期望能够给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家、处于转型困境中的管理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创业者等提供帮助。
部分摘录:
凌晨1点10分,室内装饰品出现了一些问题。贴在墙上的白蓝相间的绉纸开始下垂,有些垂得很低,那褶皱好像马上就要盖住下面超大的酒桶;装饰海报闪闪发光,张贴在绉纸之间的空白地方,海报也开始失去黏性,掉到地上。米白色的地毯几乎被一摞摞光滑的电脑打印纸完全覆盖。
装饰品掉落也是有原因的。固定海报和绉纸的胶带印记依旧清晰可见,是日夜运作的暖炉散发的热量造成了这番情形。
当然,10月的英格兰是离不开暖炉的。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的标语——“哈佛大学犹太联谊会,欢迎你的到来”也因为室内高温而垂直掉落了一半。超大的窗户镶嵌在教室后面的墙上,结满了冰,写着标语的旗帜也无法掩盖那些冰。这个房间位于哈佛院中一栋旧楼的深处,平时用作哲学教室或历史教室。
总的来说,装饰团队已经竭尽全力去装饰这个房间。他们搬走了一排排破旧的木桌椅,试着用海报和绉纸遮住破烂的墙壁,张贴标语以盖住丑陋的荧光吊灯。
扬声器中传来的乡村蓝调音乐是唯一令人满意的了。两个大型扬声器看上去很昂贵,它们分别被放在讲台的两端,与苹果音乐播放器相连,教授授课时经常站在它们中间。空气中混杂着流行的与过时的乡村摇滚乐,这可能是因为音乐播放列表比较混乱,也可能是委员会成员欠缺考虑造成的。
即便如此,音乐也不算太糟糕,派对负责人带来的扬声器也不错。去年,派对使用的是放置在教室后边角落里的彩色电视机,电视机循环播放着借来的尼亚加拉瀑布风景的光碟。尽管尼亚加拉瀑布与联谊会和哈佛没有什么关系,但瀑布奔腾的流水声似乎与这场派对很搭,而且还是免费的。
扬声器是升级版的,剥落的海报也是升级版的。派对是意料之中的事。
爱德华多站在标语下面,轻薄宽松的裤子套在他细瘦的双腿上,牛津布衬衫一直扣到了喉咙那里。他周围站着4个和他装扮相似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大二或大三的学生。这几个人组成了一个小组,共同扮演着派对第三方的角色。在房间另一侧的某个地方,两三个女孩混在人群中。其中有一个女孩竟然穿了裙子,不过由于天气的原因,她把裙子穿在了厚厚的灰色毛线裤外面。
这并非是《动物屋》 [1] (Animal House )中的一个场景,但哈佛的秘密联谊会与其他大学的酒宴不同。而且,这个联谊会也算不上是秘密联谊会的明珠,它是校园内犹太学生的主要联谊会。其成员的平均分数比其宗教倾向更令这个联谊会臭名昭著。其实,它的名声与其名义上的宗教倾向没有任何关系。真正虔诚的犹太学生都加入了希勒尔会所,他们严格遵守犹太教规,只与犹太人约会。犹太联谊会更适合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犹太孩子,这些人的姓氏最能体现他们的犹太人特征。对参加犹太联谊会的孩子而言,能交到一个犹太裔女朋友是很不错的,这样可以让父母开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交到一个亚裔女朋友的可能性会更大。
这就是爱德华多对他周围的兄弟做出的解释。这个话题经常被提及,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所持有的人生观。
“并不是说像我这样的男孩一般会被亚裔女孩吸引,”爱德华多在喝潘趣酒 [2] 的间隙这样说道,“而是亚裔女孩通常会被像我这样的男孩吸引。乐观地讲,如果我想和最热辣的亚裔女孩谈恋爱,那么对我感兴趣的女孩可能会有一舞池那么多。”
其他孩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爱德华多的逻辑。要是在过去,这些孩子肯定会把这个简单的等式分解成更加复杂的运算法则,试图解释犹太男孩与亚裔女孩之间的联系。但是今晚,他们只想简单点,可能是音乐的缘故,响亮的音乐正透过昂贵的扬声器回响在整个房间里,让人难以进行任何复杂的思考。
爱德华多看了看穿着裙子和毛线裤的女孩,同时扮了个鬼脸,“虽然现在这个舞池有点儿枯燥”。
周围又是一片附和声,但这4个联谊会兄弟并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站在爱德华多右边的是一个身高1米7左右,身材矮胖的男孩子,他参加了哈佛象棋队并且精通6国语言,但这些技能并不能帮助他成功约到女孩。他旁边的那个男孩曾为哈佛校刊《哈佛深红报》(Crimson )画过一套连环漫画,他空余时间大都在莱弗里特楼食堂上面的学生休息室里玩角色扮演游戏。这名漫画家的室友站在他旁边,身高超过1米8,他没有去打篮球,而是像犹太人预科学校里的高中生一样选择学习击剑。他擅长重剑,这项技能在追求女孩时发挥的作用与它在现代生活中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一样。如果一个18世纪的海盗袭击一个辣妹的宿舍,他会整装待发,但除此之外,这项技能别无他用。
第4个孩子站在爱德华多正对面,他曾在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马克·扎克伯格就读的高中)学习过击剑,但不像他左边的高个孩子那样有天分。他和爱德华多一样,都有点儿愚钝,但他的四肢与他那纤细的、有些运动细胞的身躯更协调一些。他穿着大口袋短裤,还光着脚穿着凉鞋。他的鼻子很高,有着一头深棕色的卷发和一双浅蓝色的眼睛。那双眼睛里装着一些有趣的东西,但是没有任何自然情感,也无法被解读。他那张瘦长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即使他身处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中,即使他周围都是熟悉的面孔,他的姿势、他的整体气质都显得十分忸怩。
他的名字叫马克·扎克伯格,是一名大二学生,爱德华多曾多次在联谊会的各种活动中和他碰过面。除此之外,爱德华多记得自己至少在凤凰社的预备胖奇派对上见过他一次,但他依旧对这个孩子一无所知。然而,马克早已名声在外:他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住在柯克兰的宿舍楼,在纽约一个名为多布斯码头的中上阶层城镇长大,他的父母是牙医和精神科医生。据说他在高中时是一个极品黑客,擅长闯入电脑系统,后来偶然在某个地方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列入黑名单,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不论故事是真是假,马克确实是一个电脑天才。他在高中时就已经出名,那时他的编程技术就已相当熟练,他发明了电脑版的冒险游戏,还和一个伙伴发明了一个叫作Synapse的软件程序,这是一个MP3(一种能播放音乐文件的播放器)插件,能够帮助播放器“了解”用户的喜好并据此定制播放列表。马克将Synapse发布在网络上供人们免费下载。几乎与此同时,各大公司开始相继给他打电话,希望购买他的发明。有消息称,微软曾出价100万~200万美元聘请马克来公司工作,但令人吃惊的是马克拒绝了这个请求。
爱德华多不是电脑专家,对黑客也知之甚少,但他们家世代经商,当听到有人拒绝百万薪酬时,他觉得十分有趣,也感到有些吃惊。相对于马克那忸怩的表情,这件事使他成了一个谜一样的人。他是一个谜,显然也是一位天才。继Synapse之后,马克在哈佛编写了另一个名为“课程搭配”的程序,哈佛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个程序得知其他学生选了什么课。爱德华多也用过一两次这个软件,试着查找他偶然在食堂里碰到的辣妹的行踪,但并没有什么用。这个程序很不错,校园里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这个程序,而不是喜欢这个程序的发明者。
当另外三个联谊会兄弟走到潘趣酒桶那里去倒酒时,爱德华多抓住这个机会仔细打量了这个一头卷发的大二男孩。爱德华多向来以自己能看透别人的个性而自豪。这是他父亲教给他的一项本领,能帮助他在商界抢得先机。对他父亲而言,商业就是一切。爱德华多的父亲教导爱德华多要明白竞争的残酷。爱德华多的祖父是富裕的移民,曾在“二战”的大屠杀中死里逃生,之后来到巴西。作为一个常年游走在商场的商人,爱德华多的父亲明白不论处境如何,成功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一家起初住在巴西,但在爱德华多13岁时,他们家不得不匆匆迁往迈阿密——当时,由于他父亲商业上的成功,爱德华多的名字被列入一个绑架名单。
初中时,爱德华多体会到自己在一个陌生世界中的漂泊感,他努力学习英语这门新语言,也试着适应迈阿密这座新城市。他不了解电脑,但是他彻底体会到作为一个尴尬的局外人是什么样的滋味。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他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马克·扎克伯格从外表看就明显与众不同。或许是因为他太聪明了,因此不太合群,甚至与身边的同龄人也格格不入。这些人与马克是同一类型的孩子,他们本身不是犹太人,但像马克一样,这些孩子有些愚钝,对运算法则不感兴趣,在周五晚上无事可做,只会在贴满绉纸和彩色海报的教室里闲逛,谈论着那些无法触及的女孩。
“真有趣。”马克最终还是打破了宁静。他的声音毫无起伏,爱德华多无法猜测他想表达的情感——如果他的话语中包含情感的话。
“是的,”爱德华多回答道,“至少今年的胖奇派对有朗姆酒。这次的派对办得不错。”
马克咳了几声,把手伸向绉纸,摸了摸离他最近的一根丝带。胶带已经脱落,丝带飘向地板,落在马克穿的阿迪达斯牌的凉鞋上。他看了看爱德华多。
“欢迎来到丛林。”
爱德华多咧嘴笑了笑,尽管他不能从马克单调的话语中判断出他是否在开玩笑。但他觉得这个孩子的蓝色眼睛里蕴含着许多东西。他似乎注意到了他周围的一切,即便他站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或许他真的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天才。爱德华多突然想和这个人交朋友,想深入了解他。一个在17岁的年纪拒绝百万薪酬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我觉得派对将会在几分钟后结束,”爱德华多说道。“我要去河边的艾略特楼,能再说一下你住哪个楼吗?”
“柯克兰。”马克回答道。他迅速把头转向讲台另一端的出口。爱德华多看了一眼其他朋友,他们都还在潘趣酒桶旁。他们住在拉德克利夫四方院宿舍楼,所以派对结束后,他们会去往另一个方向。这是了解这个忸怩的电脑天才的绝佳机会。爱德华多点了点头,然后跟着马克穿过人群。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在穿过讲台时,爱德华多主动提议道,“我那层楼有场派对,我们可以去看一下,虽然那个派对也一般,但肯定不会比这个差。”
马克耸了耸肩膀。他们在哈佛待的时间都不短了,都知道宿舍派对会是什么样子:50个男孩和几个女孩挤在一间棺材大小的小房间里,房间里还会有人试图打开非法渠道搞来的便宜啤酒。
“好啊,”马克回答道,“明天我需要解决一个对数问题,但我的脑袋在醉的时候比清醒的时候更加灵活。”
几分钟以后,爱德华多和马克挤出了教室,走进通向一楼的水泥楼梯间。他们安静地走下楼,转眼间就来到一面双扇门前,门外是树木林立、寂静无声的哈佛校园。一阵强风猛然穿过爱德华多单薄的衬衣。他把手插进运动裤的口袋里,开始沿着那条通向哈佛校园中心的人行道走,10分钟就能走到河边的宿舍楼,爱德华多和马克都住在那边。
“见鬼,外面只有零下12摄氏度。”爱德华多说。
“应该有4摄氏度吧。”马克回答说。
“我是从迈阿密来的,对我来说这就是零下12摄氏度。”
“看来我们应该跑跑步。”
马克开始慢跑,爱德华多跟了上去,他喘着粗气追赶着他的新朋友。他们并排跑过通向怀德纳图书馆大门的宏伟的石阶。很多个夜晚,爱德华多都沉浸在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间,他仔细拜读亚当·斯密、约翰·米尔斯、约翰·加尔布雷思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图书馆在凌晨1点还开着门,在大理石建造的大厅里,温暖的橘色灯光透过玻璃窗,在宏伟的台阶上留下了长长的影子。
“到大四的时候,我要在书架间做爱。我发誓,我一定会这么做。”爱德华多喘着气说道。这时,他们沿着最下面一层台阶走向通往剑桥的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