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外研社百科通识文库(世界万象大套装共114本)-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2年前 (2022-07-15) 268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外研社百科通识文库(世界万象大套装共114本)》一书一主题,涵盖天文学、心理学、历史、哲学、艺术和文化等,涉及30余类学科。从教育成长、经济管理、社会历史、哲学政治、法学读物、人物传记、心理行为七个方面精选出各领域的大师经典之作,帮助我们深度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完成从无知小白到社会达人的进阶。 精选的主题,精准的译文,绚烂的封面,悦目的版式,简短的篇幅,让你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门学科、一个主题!! 品百科通识文库,长全科知识,做有素养的人!
目录: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女权主义简史》 《存在主义简论》 《梦的新解》 《恐龙探秘》 《达尔文与进化论》 《密码术的奥秘》 《解读欧陆哲学》 《建筑与文化》 《动物权利》 《人类进化简史》 《走近世界音乐》 《美国简史》 《走出黑暗-人类史前史探秘》 《圣经》纵览 《新约》入门 《解读后现代主义》 《日不落帝国兴衰史-19世纪英国》 《日不落帝国兴衰史-中世纪英国》 《日不落帝国兴衰史-18世纪英国》 《文艺复兴简史》 《神话密钥》 《走近现代艺术》 《时间简史》 《全球灾变与世界末日》 《欧盟概览》 《情感密码》 《埃及神话》 《死海古卷概说》 《认识宇宙学》 《破解意识之谜》 《解码畅销小说》 《日不落帝国兴衰史-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古代战争简史》 《探秘古埃及》 《浅论精神病学》 《释迦牟尼:从王子到佛陀》
《谈谈方法》 《我的知识之路》 《爱弥儿(上)》 《爱弥儿(下)》 《常识》 《沉思录》 《大学的理念(下)》 《关于英吉利国的书信》 《教育论》 《教育漫话》 《理想国》 《妇女的屈从地位》 《论公民的不服从》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生成与消亡》 《面包与自由》 《民主与教育(上)》 《民主与教育(下)》 《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真理的意义:《实用主义》续篇》 《语言:言语研究导论》 《学术的进展》 《人口论》 《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形成之原理及其应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上)》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下)》 《英国工业革命演讲稿》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 《给这最后来的》 《文艺复兴》 《乌托邦》 《太阳城》 《悲剧的诞生》 《道德原则研究》 《第一哲学沉思录》 《高尔吉亚篇》 《会饮篇》 《论灵魂》 《人类理解研究》 《社会契约论》 《诗学》 《式样哲学》 《新工具》 《修辞学》 《政府论(上)》 《政府论(下)》 《政治论》 《政治学》 《法律之路》 《普通法(上)》 《普通法(下)》 《财富的分配》 《国富论》 《科学管理原理》 《通货原理研究》 《论利润》 《富兰克林自传》 《伦敦蒙难记》 《精神分析引论(上)》 《精神分析引论(中)》 《精神分析引论(下)》 《乌合之众》

部分摘录:
家(和路)
当我们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时,我们会从家里出发,并会将遇到的那些新奇的事情与我们熟知的事情相比较。家负载有意义,因为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与我们生活中最为私密的部分密切相关。家目睹了我们所受的羞辱和面临的困境,也看到了我们想展现给外人的形象。在我们最落魄的时候,家依然是我们的庇护所,因此我们在家里感到很安全,我们对家的感情惊人地强烈,虽然大多数时间这种感情并没有为我们所察觉。其他事物也可以让人有相同的感受,它们也能让我们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只要我们认为是熟悉的事物,即使是一些非物质的物品,如一首曲子,也会以某种方式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熟悉的物品就会提醒我们身在何处;如果这个物品方便携带,像一支曲子,或者是像小说中的某个难忘的情节,或是像人应该如何行事才算得上得体这样的看法,那么,这些物品也就说明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带上”这些非物质的物品,也带上了对家的看法。我们把那个被称之为家的房子留在了某个地方,当我们漂泊时,我们从家开始漂泊。带着帐篷四处迁徙的游牧部落对家的理解则完全不同,但是当“我们”(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房屋的我们)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如果周围环境有一些熟悉的特征,我们也会有一种在家的感觉,无论这个地方看起来是不是像我们生活的地方。如果我内心深处期待家人或街坊邻居就在我的身边,希望听到他们咿咿唔唔地忙着各自的营生,那么,当我在一座孤寂的房子里,周围静得可怕的时候,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或者晚上那大梁发出的不熟悉的吱嘎声、管道那奇怪的咚咚声、猫头鹰的叫声或夜晚那急匆匆的脚步声都会让我忧心忡忡。家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坚固的房屋只是家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了解它,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不会去想这一点,只是在某些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才注意到,例如当我要搬家的时候,或是当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我不能够像往常一样自由自在行动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当我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如果我不想进去打搅他们,那么,客人所住房间的房门(暂时)就变得不一样了。商业旅馆尽量将房间布置成一个样子,这样,我们在整个连锁旅馆中,而不只是在某个旅馆中就会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即使是身处遥远的陌生国度。我们知道自己希望在旅馆中找到些什么,也多少知道会在哪类旅馆中找到它,这样我们就能够不怎么受干扰地继续我们的生活,并与当地人的接触也是有限的,之后回到旅馆就像回到了一个临时的“家”。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直觉来找到它,直觉会起作用。身处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之中时总会有一些瞬间令人感到晕头转向,比如,一个衣衫不整的人在酒吧里称玛格丽特·撒切尔〔1〕(Margaret Thatcher)是他的母亲,也是你的母亲(他这样说似乎只是在向你表示友好),或是一辆摩托车飞驰到你身旁来个急刹车,然后令人摸不着头脑地问,你为什么不坐出租车——在欧洲是不会有人问你这种问题的。这些瞬间非常有意思,往往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它们同时也在提醒你,你正身处一个远离家门的陌生之地,周围一切都不熟悉。难怪最出色的游记作者原来都喜欢超现实主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转换成幽默、焦虑或狂喜,但这都是经历了就过去了的一种心境,永远也不是家让人想到的那份宁静与安详。
外出旅行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因为你不知道你会有什么发现,会有什么样的新鲜刺激;回家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那却是另一种快乐。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回不了家,那比起我们从未打算要外出旅行来说会更让人忧伤,因为家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参照点。如果失去了家,我们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与困惑,直到我们找到一个新的庇护所。搬家会让人产生一种不对劲儿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模糊,但却又挥之不去,这种感觉与知道要去一个陌生之地,但明天就能回来的感觉颇为不同。搬家意味着要熟悉新环境,形成新的习惯,这就意味着你与过去的你有所不同。房屋只是引起这种情绪的一部分原因。房屋里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既有实实在在的事,也有我们的心理活动,这些事影响了我们对那座房屋的感受。建筑就是指房屋的这一文化层面,这一文化层面既可以是非常私人的、独特的东西,也可以是大家都一致认同的东西。我们受到生长于其中的文化的影响,也受到我们参与其中的文化的影响,无论我们是不是想过这一点——大多数时间,我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家的时候我们最不会想的就是这一点。然而当我们外出旅行,看到别人全然不同的做事方式,我们会感到惶恐不安。在西方国家的购物中心,我们不希望与别人有身体接触,但若是在北非的露天市场,店主有时会伸出手来轻轻地拍拍你的肘,或是干脆揽住你的臂膀以吸引你的注意。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感到惊慌失措。这彻底颠覆了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有关得体举止的看法。由于所有店主都会这样做,就好像他们是串通好了似的,加上他们彼此说着那种我根本听不懂的诡秘语言,这更让我心疑。这种浅薄的多疑其实只需要很少一点知识或思考就可以化解,但是,内心深处的固有直觉总是会先于理性思考影响人的感受:我觉得受到了威胁,虽然我知道应该没有人会威胁我。我只得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要那样想。过一会儿之后这种感觉会逐渐减弱;反之,如果我是在那样一种文化中长大的,很明显这种行为就是自然而然的。同样,当我来到一座西方国家的购物中心时,我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躲着我:他们觉得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在建筑学中,如同在其他文化中一样,我们对事情应该如何的认识是从我们的经验中发展而来的。我们的每一个姿势都有意义,至于说这些姿势意味着什么则取决于理解这一姿势的文化。建筑就是房屋作出的姿态。
多样的文化
一种文化,就其在本书中的意义而言,并不需要涉及许多人。文化可能很含糊,又很博大。如果人们想要把欧洲文化与某种文化,如拉丁美洲文化相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欧洲文化的博大。同样,文化可能只涉及到有某些共同之处的几个人,因此,当一位教师或一位年长的亲戚说了些并没有低俗含义的话,但在这几个人看来却是一语双关时,他们不能笑出声,只会交换一下眼神,彼此会心地一笑。这里,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听来就有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与不同的人交往时,我们就会遇到不同的文化。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举动,这种不同并不是刻意而为。当处于熟悉的环境中时,我们知道应该怎样行事。我们对待非常熟悉的人的方式与对待陌生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坐姿与在自家沙发上的坐姿也截然不同。对朋友,我们会轻松而惬意地谈一些事情;对父母亲,则会谈论另外一些话题。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我们会有一种把握,对建筑的处理也有一种度的把握。〔2〕一些建筑显得非常得体,我们在看到这些建筑或进入其中时会觉得十分舒适,即使我们并没有太多地关注这些建筑。其他一些建筑则会显得古怪和荒谬。比如,如果一座私人住宅看起来像是热闹街道上的一家商铺,似乎是在吸引路人跨过门槛进去一探究竟,这就会令人感觉到这座住宅有什么地方不对劲。问题并不只是停留在路人老是走进这座私人住宅这个层面,因为如果不想让人进到房子里,只需将房门一锁便可解决问题。然而,这座建筑的问题是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作为住宅而言,这座建筑向人表错了情。
建筑变得复杂的一个原因是建筑对我们来说在各种不同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所住的房屋,也就是我称之为家的那所房子,对于我来说就负载了某种特殊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对于那些不住在这所房屋中的人来说就不存在。我对此表示理解,也不指望他们对我家的感受同我自己的感受一样,虽然我可能希望他们像我对待自家的房屋那样对待他们自己的房屋(当然,有时我可能错了,因为事实上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其他建筑似乎特别漂亮,或是从某方面来说特别壮观。如果我被这些建筑深深吸引,那么我可能会以为其他人会与我有同样的感觉(就某些个例来说,我可能又错了,但是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建筑学领域公认的名作,人人都知道这些建筑好。如果我并不觉得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那么,我觉得应该保持沉默,因为好像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座不同凡响的建筑,如果我不表示赞同,那么,人们或许就会认为我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些经典的作品将在第三章讨论。第二章将探讨建筑建造得彼此相像的方法,这样,建筑就负载了对特定文化中“熟知”该文化的人来说正确的信息。第一章,即本章,主要探讨建筑是如何与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建造房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通常房屋不止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而当房屋确实不止解决了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称其为“建筑”,因为这些房屋具有了文化的维度。当然,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任何房屋都可以有一个文化的维度,只是我们通常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些房屋罢了。例如,当我给汽车加满油的时候,我不一定会把这座加油站想成是建筑,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还算有用的地方。但是,如果我认为加油站是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建筑,有关加油站的设计也值得研究,那么,我就可以开始把加油站看作是建筑了,因为它能够教我们如何看待汽车,让我们明白汽车是何等重要。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