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高成就孩子的全程教养法套装(10册)-电子书下载

学习教育 2年前 (2022-07-15) 2009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多元智能新视野
本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提出25周年之际,加德纳教授对理论核心的整体回顾,并对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教育领域的应用给出了前沿分析,并就实践成功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展示,为广大教育行业从业者提供详尽的落地参考方案。 这本书充分展示了对个性的尊重和理解,充满了对个体无限潜力的认可。加德纳的理论会带给家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全新的教育观念,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有自信、有个性、有无限可能的人。 加德纳多元智能系列畅销经典。本书是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哈佛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大师加德纳的经典名著,畅销多年,经久不衰。加德纳被誉为“教育界的哥白尼”和“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科学家”。
比青春期更关键
“医学界的达尔文”芭芭拉·纳特森·霍罗威茨继“动物普通性”后提出了又一开创性概念:野蛮成长期。她提出了全新界定成年的基本要素,不以年龄为标准,而是成功完成4项任务,获得4种能力,才算完全长大成人。野蛮成长期这段人与动物共有的对其一生都至关重要又激情振奋的阶段,从未被如此深刻地分析过。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绝妙之作,涉及自然科学、心理学、社会学、 遗传学、生物进化学及神经科学。行文大气,画面感十足,4个动物主角的生命故事特别引人入胜,在故事中透出一个科学家关于人与动物的全新思考。 初次提出野蛮成长期概念,以及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学会的4种能力,没掌握之前都不算长大成人。本书是关于从童年过渡到成年这一至关重要阶段的颇有见地的书籍之一。 从科学的角度解读青春期迷惑行为,并非说教,也非鸡汤。理解了动物,就理解了人类青少年难管教的根本原因。 出版一年囊括6大重量级图书奖项,包括“英国科学教育协会2020年度图书”“《出版人周刊》2019年最受期待图书”“《纽约时报》编辑精选图书”“ 《芝加哥论坛报》当下必读的28本书”等。
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
与知名记者塔莎·罗伯逊历时15年采访了超过200位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毕业生及其父母,结合他自己多年“成就差距项目”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了培养成功子女的秘诀。他们发现所有成功人士的父母都扮演了相似的8种角色,即早期学习伙伴、飞航工程师、救援者、启发者、哲学家、榜样、谈判专家、全球定位系统。他们从这些成功经验中提炼了一套全新的教养方式,不做虎妈也不做直升机父母,掌握8个教养角色,就能让孩子拥有既成功又幸福的人生。 哈佛成就差距专家15年研究成果大公开,揭示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模仿,也可以复制!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毕业生父母的高效教养宝典! 俞敏洪、朱永新、李一诺、郝景芳等9位头部教育大V联合推荐!
智慧妈妈的聊天魔法
本书收录了畅销书作家粲然与儿子米尼的十年温情对话。这些看似家常的聊天横跨了亲密关系、艺术、性别理论、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不仅有考试、成绩、交友等敏感话题,还有企业管理、财商、人生选择这些难聊话题。粲然把人生智慧隐藏在故事中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收获满满的好奇心、自驱力和思辨力。 书中包含54场真实情景对话,还附赠3大聊天锦囊,全景式展现合作式亲子沟通法,不鸡娃、不说教,让妈妈的话产生“开口间发生奇迹”的神奇效果,聊出家庭能量场。不仅能帮助父母解决“没话聊”“聊太浅”“不爱聊”等亲子沟通问题,还能教父母如何用聊天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解决孩子的成长困惑。 十年写就的母子温情对话,百万粉丝翘首以待的诚意之作!54场有料对话,3大聊天锦囊,不鸡娃、不说教,在日常聊天中养成强大的孩子。 周濂、李小萌、肖央、孟静教育文化娱乐名人倾情推荐!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
本书从蒙氏家庭观察到环境布置,为你呈现进餐、睡眠、活动、护理4大核心家庭区域的设计方案,解决0~3岁孩子的关键性教养问题;提供100个蒙氏活动的步骤详解,培养孩子认知、语言、社交、审美4大核心能力,为父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 首对在欧盟地区获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认证的中国爸妈,为你呈现一套拿来即用的在家蒙氏方案,作者结合在德、法等4个不同国家幼儿园、小学担任主班教师的经验,以及3年亲身带娃经历,紧紧抓住蒙氏教育两大精髓,手把手带你养出梦寐以求的蒙氏宝宝。 4大核心家庭区域设计方案,100个蒙氏活动步骤详解,全文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展现蒙氏家庭环境布置及活动步骤。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3~6岁
首对在欧盟地区获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认证的中国爸妈所著,他们在本书中呈现了一套在家就能轻松使用的蒙氏教育方案,直击学龄前孩子的4大核心学习能力:语言、数学、科学、认知,按照3~6岁孩子的敏感期节奏,详细拆解了100个蒙氏活动的原理及实践步骤,为父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南。 作者不仅秉承AMI培训体系,还结合自身在德、法等4个不同国家幼儿园、小学担任主班教师的经验,将多年亲身实践的在家蒙氏带娃经验提炼精髓,倾囊相授,让你把来自欧洲、风靡百年的纯正蒙氏带回中国家庭。 给你一套拿来即用的在家蒙氏方案,让你把源于欧洲、风靡百年的蒙氏教育带回家,抓住3~6岁孩子敏感期节奏,直击学龄前4大核心学习能力,手把手教你100个蒙氏活动。
教出乐观的孩子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个成人及儿童研究之精华著成的教育经典。大量研究表明,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 目的在于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习得乐观。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类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 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主编推荐,CCTV《读书》5期联读的幸福经典系列作品。
核心天性教养法
书中将孩子的成长分为7个关键时期,并详细解读了每一个成长时期,男孩和女孩各自的天性特征,还教会父母如何了解和判断自己家孩子天生的性格、气质以及独特天性优势,并依据每个孩子的核心天性,制订适合他们的本质教养策略,从而培养出个性释放、与众不同的孩子。 汇聚毕生研究,男孩养育专家古里安优势教养系列奠基之作,抓住7个成长关键时期,培养个性释放、与众不同的孩子,摆脱流行教养误区,让孩子的天性因你而绽放,经典版新增作者亲笔作序,以及“孩子的核心天性观察问卷”,帮助家长准确判断自家孩子天性特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家、研究员孙云晓,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等鼎力推荐。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如何让孩子更愿意做自己的事情?如何让孩子更积极的回应和配合父母,更愿意热爱世界、拥抱挑战?丹尼尔·西格尔基于神经认知机制结合教育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孩子具有平衡力、复原力、洞察力和共情力的开放式大脑。当孩子们用开放式大脑工作时,他们更乐于探索和尝试,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强,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会主动学习、主动表达、主动尝试、主动沟通。主动型孩子会自行成长,获得幸福美好有成就感的人生。 9项实操策略,配合高效亲子沟通的三色区图示,以及趣味互动亲子漫画,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轻松培养开放式大脑,让父母自信练达,让孩子自信且主动地迎接未来挑战。
全脑教养法
全球知名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其经典著作,为天下父母揭秘前所未闻的脑科学知识,破解种种育儿难题。从整合左右脑、整合上下脑、整合记忆、整合自我以及整合自我和他人等五大维度,教你如何整合孩子大脑,拓展孩子的思维,帮助孩子获得无限发展的能力。 并且通过12个训练方法,把这些发现应用到日常育儿实践中,告诉你如何解决孩子的情绪、行为、学习和社交等问题,教你如何培育“全脑儿童”,让孩子更加平和、快乐。 53幅插图,12个方法,4大年龄段实践指南,教你拓展儿童思维,教你破解种种育儿难题,帮孩子拥有高质量人生。

部分摘录: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这一切开始于巴黎,时间是1900年,也就是著名的“美好年代”(2)。这个城市的父亲们,向阿尔弗雷德·比内(3)这位天才的心理测量学家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当时,大量的家庭从法国各省迁居巴黎,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家长们希望比内可以设计一种测试方法,对巴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预测。
正如大多数人所知,比内成功了。很快,他的发明就被命名为“智力测验”,测验结果被称为“智商”,即“IQ”。如同其他巴黎时尚一样,“智商”很快就传到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智商”这一说法在美国就已经相当受欢迎,当时的军队甚至对一百多万名新兵都进行了这个测验。随着它在美国军队中的应用,随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比内的发明真正地红遍了美国。从那时起,“智力测验”成了心理学最伟大的成就,被认为是一项广泛、实用的科学工具。
是什么原因使“智商”引起了轰动呢?至少在西方,人们往往依靠直觉来判断或评估人的聪明程度,而现在智能似乎定量化了。就像去测量一个人的实际身高或判断他的身高发育状况一样,现在人们似乎能准确测量一个人的实际智能或判断他的智能成长水平。我们能够并可以使用同一把测量智力能力的尺子,去测量每一个人并为之排序。
从那时起,人们一直寻求着测量智能的完美方法,从未间断。举例来说,下面是关于这种测量的一则广告:
您想通过一种快速的测验,准确、可靠地判断一个人的智能吗?仅需进行3组测验,每组测验仅需4~5分钟。这种测验不依靠语言表达和主观性的评分,即使是严重残疾甚至瘫痪的人,只要能对问题表达肯定或否定,皆处于适用范围。无论是两岁的幼儿还是优秀的成年人,都可以使用同样简短的一组题目和相同的方式进行。全部花费只需16美元。
如今,这种可以完成所有测量任务的单一量表仍然有很大需求量。美国心理学家阿瑟·詹森(Arthur Jensen)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被试的反应时间来判断他的智能:一组灯光亮了之后,测量被试的反应速度就可以确定他智能的高低。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则建议直接观察脑电波。而随着基因芯片的出现,许多人都期待着有一天,只要我们看一下特定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座(4),然后读出这个人的智商,就能信心十足地预言他的前途。
当然,智力测验还有更加精密复杂的变种,其中之一就是SAT。开始,它被称作“学业能力测试”(Scholastic Aptitude Test),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发生了改变,现在叫作“学业评估测验”(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这两种考试的目的都与智力测验相同,SAT测试分成语言和数学两部分。如果把一个人在测试中两部分的得分加起来,就可以判断他在某一方面智能的高低。后来,写作和推理的内容被加入了这项测试之中。举例来说,专为天资优异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或举办的学历教育,就通过这一测试录取学生。如果你的智商超过130,就能进入此类学校或班级就读。如果你的智商是129,对不起,那里没有你的位置。
这种判断人的智能高低的一元化观点,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学校观念,我称之为“统一制式观念”(uniform view)。在以这种观念为基础建立的“统一制式学校”里,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相同的课程即核心课程,可选项极少。只有较好的学生,可能就是智商较高的学生,才被允许选修需要批判性阅读、计算和思考等技能的课程。这些统一制式学校所使用的评估方法,往往是各种类似SAT和智力测验的考试,学生用纸和笔来完成。这些考试的成绩可以将学生排出令人感觉可信的顺序,“聪明的”和“有前途的”学生被送进较好的大学。他们将来可能——仅仅是可能——在社会上享有更高的地位。毫无疑问,这种选拔方式对一部分人有积极影响,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因为这种考试和选拔体系有利于英才教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荐。
这种统一制式学校看起来似乎很公平,毕竟它对待每个人的方式都相同。但是许多年以前我就意识到,这种貌似合理的学校,实际上是完全不公平的。统一制式学校只挑选并重视某种类型的智能,我们在这里暂时称之为IQ/SAT智能。有时候,我也称之为未来法律教授的智能,就是约翰·豪斯曼(John Houseman)在电影《力争上游》(5)中扮演的查里斯·W.金斯菲尔德(Charles W. Kingsfield)博士所拥有的智能。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人,也很容易在IQ/SAT类型的测验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但我想谈的是对智能的不同看法,并介绍一种完全不同的看待学校的观点,这就是多元智能观,亦即承认存在许多不同的、各自独立的认知方式,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强项及其对应的认知风格。同时,我还想介绍一种建立在多元智能观之上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individual centered school)模式。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在比内那个时代人们还不知道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如认知科学或称思维科学,以及神经科学或称脑科学的某些成就。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多元智能理论。现在,就让我说明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观点,以便在后面的章节中谈论其对教育的意义。
在我介绍这种观点之前,请读者暂且先从世俗的智能判断标准中解放出来,让思想自由地翱翔于人类所有的能力之中,说不定还需要换位思考,来思索人类智能的判断标准。在这个想象的实验中,你或许会被杰出的象棋大师、世界级的小提琴家、世界体育冠军所吸引,因为这些人的表现十分突出,确实引人注目。由此,一个完全不同的智能概念可能产生。这些象棋大师、小提琴家、体育冠军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是聪明的吗?如果是,为什么智力测验无法辨认出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呢?如果他们不够聪明,那么是什么使他们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就呢?一般来说,为什么当代的智能结构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许多杰出表现?
智能是什么 智能最恰当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是读者最常向我们提出的问题。的确,正是在智能的定义上,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观点开始分道扬镳。按照传统的测量心理学观点,智能最具可操作性的定义就是解答智力测验题目的能力。运用统计的方法,对不同年龄被试的答案加以比较,可以从测验分数推断出他们的能力。不同年龄的被试在不同的测验中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证明了人类的一般智能(6)受年龄、学历、经历变化的影响不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属性或能力。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比传统的智能观要复杂一些。我们认为,智能是一种计算能力,即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人类的生物和心理本能。尽管老鼠、鸟类和计算机也具有这种能力,但是人类具有的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和产品的创造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团体所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并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的能力。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获取知识、传播知识以及表达自己的结论、信仰或感情。从构思一部小说的结局,到下棋时预料每走一步棋的后果,哪怕是修补一床棉被,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理论、音乐作品甚至成功的政治竞选,都属于这里所说的文化产品。
多元智能理论本身就是按照生物在解决每一个问题时本能的技巧构建而成的。但我们所探讨的只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技能,再强调一遍,我们与老鼠、鸟类、计算机不同。即便如此,在实际解决某种特定形式的问题时,生物的本能还必须与这个领域的文化相结合。比如,语言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技能,但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可能以写作的方式出现,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以演讲的形式出现,再换一种文化背景,它说不定就是颠倒字母的文字游戏。
究竟怎样识别一种智能?我们认为,一种智能的厘定既要有生物学的依据,又要根据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来进行评价。在列出以下智能种类之前,我们曾参考了几个不同来源的证据,如:有关正常儿童和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信息;脑损伤条件下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对特殊群体,如超常儿童、神童、学者症候群或孤独症儿童的研究成果;过去几千年人类认知进化的研究资料;文化交叉背景下的认知研究;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包括不同测试方法和手段结果相关性的研究;心理训练的研究,特别是不同学习能力的转化和普遍化的研究。最终,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智能的判断标准,或者叫作“智能的判据”。在候选智能中,只有那些满足全部或大多数判据的,才被选中作为一种智能。关于这些判据以及基于这些判据所选出的7种智能,我在《智能的结构》一书,尤其是该书第4章中,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那本奠基之作中,我也考虑到多元智能理论可能会遭到反对,因此将它和对立的智能理论进行了比较。与之相关的进一步论述,同样出现在我的《重构多元智能》一书以及本书的后续章节中。
除了满足智能判据以外,每一种智能都必须具有一种或一组可以辨别的核心运作方式。就像以神经系统为模式设计的电脑系统一样,人类的每一种智能都应该在接收到内/外部特定信息后,能够被活化或激发。例如,音乐智能的基本能力特征,就是对音高的敏感性;而语言智能的基本能力特征,就是对发音和声韵的敏感性。
智能对于特定文化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应该是敏感的。这个符号系统是捕捉、表达、传播信息的重要形式。语言、图画、数学就是三个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符号系统,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来说不可或缺。被选中的智能必然和人类所应用的符号系统有一定的联系。事实上,人类每一种核心计算能力,或称处理特定信息能力的存在,必定伴随着现行的或潜在的符号系统的产生,而此符号系统对于使用和发展那种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虽然有时某种智能可能无法用任何符号表示,但人类智能的基本特征也是能够具体化的。
最初的7种智能 简略地介绍了智能的特征和判据后,我现在分别讨论每一种智能。这些智能是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讨论每种智能时,我会先摘录一些在那种智能上表现突出的人物的一部分传记。这些描写揭示了人物的某些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传记中人物自如地运用某种智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虽然每一篇被引用的小传只说明一种特定的智能,但我并不希望这暗示着成年人的智能运作是孤立的。事实上,除了非正常的人,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任何有经验的成年人在解决问题时都会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在每一篇小传之后,我还要评述不同的数据和资料,以支持每一种被挑出来的候选智能。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3岁时,被父母带去欣赏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在那场音乐会上,路易斯·珀辛格(Louis Persinger)美妙绝伦的小提琴演奏深深地打动了小梅纽因,于是他向父母要了一把小提琴作为自己生日的礼物,并且提出让珀辛格做他的老师。他的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10岁时,耶胡迪·梅纽因成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
小提琴家梅纽因身上的音乐智能,甚至在他还没有接触小提琴、尚未接受任何音乐训练的时候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他对特定声音的强烈感受,以及他在小提琴演奏技术上的飞速进步都表明,梅纽因在生理上具备发展音乐智能的先天条件。梅纽因的例子证明,天才儿童确实在生理上,或者说先天地拥有特殊智能,其他一些特定的群体,如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他们中有些人也能熟练地演奏乐器,却无法与其他人沟通,则证明了音乐智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