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影响力(全新升级版)
自出版以来,《影响力》就一直是畅销佳作。由于它的影响,说服得以成为一门科学。作者从专业角度为读者阐释了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7大基本原则: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和联盟。为读者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具有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书中更新内容多达10万字,包括近10年行为心理学新研究与新发现,近5年上百个商业、管理、科技、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全新案例。 本书被引述率高居社会心理学之冠,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年度大奖提名。全球畅销35载,畅销5000000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
先发影响力
“影响力教父”西奥迪尼提出了营销领域30年来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概念——先发影响力。通过先发影响力的两大武器:注意力和联想,在传递相关信息前,就能够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开口之前就奠定胜局。 《影响力》告诉我们应该说什么做什么去说服他人,而《先发影响力》在此之上,让我们了解说话行事的最佳时机,掌握“注意力转移的艺术”。 一经出版即登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排行榜,席卷2016年度各大媒体评选的商业图书推荐榜单,《金融时报》、《战略与经营》杂志、Business Insider等各大媒体一致盛赞。
福格行为模型
在这本书中,福格博士亲自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解析了每一个要素在驱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激发每一个要素以更好地推动行为改变的有效方法。此外,福格博士还给出了让福格行为模型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两个方法,通过设计情绪来设计行为,通过打造高频率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 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毫不费力地养成好习惯,也能够指导人们成功对抗坏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实现改变,也能够帮助群体直面挑战。只要掌握福格行为模型的精髓并加以灵活运用,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改变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本书给出了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包含15种人生情景与挑战、300个微习惯配方、100种庆祝方式,手把手地教你减重、减压、改善睡眠质量、摆脱坏习惯、提升效率…… 《纽约时报》大畅销书,美国亚马逊2020年商业与领导力书籍#1。
噪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携手决策领域专家奥利维耶·西博尼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推出的重磅新作,也是卡尼曼继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之后酝酿10年思考的全球瞩目里程碑式巨作,行为科学领域又一重大发现。卡尼曼系统性地指出:噪声,才是影响人类判断的黑洞。 通过系统性研究,通过两个公式揭开了“判断出错”的本质,并且通过对三种噪声的系统性分析带你直击噪声。并且,从六大部分阐述了“噪声”:从寻获噪声到探究人类判断的本质,从预测噪声到阐释噪声的主要原因,从探讨如何改进判断和防止错误的的实际问题,一直延伸到什么才是合适的噪声水平。”“噪声”是随机的,但却是致命的。卡尼曼在书中提出了6大原则,帮你重塑决策框架,做聪明的决策者。
要领
斯坦福大学原校长、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会主席、图灵奖得主、“硅谷教父”约翰·汉尼斯重磅力作,由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领衔翻译。 这是一本给“要成为领导者”之新生代的领导力讲义。约翰·汉尼斯以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实案例来现身说法,总结自己“满脸污泥、汗水和血迹”地在竞技场中拼搏的习得,凝结成10条归真求是的“领导要义”。 这是一本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领导指南。事非经过不知究竟,人无躬行难得要领。汉尼斯校长归纳的这“十得”朴实无华,却富含深意。领导者的意愿与意志,不是去发号施令、坐享其成,而是要去担当、去服务、去冒险、去滚石上山,去以“异见”“歧见”让人“看见”并一起“实现”。 马化腾、姚明、比尔·盖茨等15位卓越领导者,横跨商业、教育、体育、科技、公益5大领域联袂推荐。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丹尼尔·丹尼特,融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倾囊相授他一生至今所搜集的各种好用的思考工具。这本书诞生于大学新生的课堂,力图做到“人人能懂”。 使用大量方便的、辅助性的思考工具,去拓展想象力、保持专注力,让我们妥当、优雅地思考真正的难题。利用各种思考工具,让你拨开各种思想的层层迷雾,你会发现,那么多明摆着的观点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 “明摆着”的。 “直觉泵”是很有用的思考工具,作为一种思想实验,一个好的直觉泵比任何一种论证和分析都更为有力。这本书不仅带你去检验不合格的直觉泵,也让你理解好的直觉泵,更教你如何应用和制作直觉泵。 哲学家陈嘉映、叶峰、苏德超,知识大V万维钢,经济学家汪丁丁,心理学家傅小兰等全力推荐!
清单革命
曾推动奥巴马医改的白宫顾问阿图•葛文德通过在医疗领域的实践,掀起了一场“清单革命”,并将革命风潮推广到建筑、飞行、金融、行政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使用清单,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作者在书中提出清单的4大行事原则:权力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及持续改善。它们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实用的支持体系,将在复杂的世界中拯救你的生活。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他曾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的大力褒奖,也是《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清单革命》是其继畅销书《阿图医生》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不仅掀起了一场观念革命,同样横扫美国7大畅销书排行榜,造就了北美畅销30万册的神话。 本书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旧金山纪事报》超级畅销书榜,《经济学人》、彭博通讯社均鼎力推荐。
拖延心理学
在这本书中,作者找出了4个可能导致拖延的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回报太过遥远。本书通过对拖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和对大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让我们能够重新理解拖延并明白怎样以全新的方式采取行动。 本书还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克服拖延的方法,她们提供的方案非常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此外,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缺陷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问题对拖延的影响,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风靡全球近40年的经典之作,全球数百万读者口碑认证!自1983年出版以来,本书已经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畅销数百万册,全球数百万读者都对其交口称赞,亲自实践本书的方法并认为极为有效!
反直觉
作者莫布森指出:人们做出糟糕的决策,是因为受到视野狭窄、认知偏差、情境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更糟的是,很多人对自己受到的影响一无所知。莫布森通过商业、医疗、管理、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真实案例,运用心理学、神经科学、复杂科学、经济学原理,深入剖析了人们在做决策过程中是怎样掉入直觉陷阱的,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反直觉思考。
反常识
小世界网络之父、微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邓肯·瓦茨的颠覆式新作,他根据最新的网络科学研究,以及商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内容翔实的决策案例,揭晓常识带来的4大误区和反常识带来的3大红利,并教授我们学会用反常识思维认识并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跳出常识陷阱,优化你的工作与生活。 邓肯·瓦茨以互联网为“望远镜”,探索社会运行的规律,明确界定了哪些事情适合用常识来判断和解决,哪些事情适合用反常识来处理。并揭示了反常识思维的3大定律——人生赢家都是概率赢家、“搜索者”胜过“规划者”、流行=大量的普通影响者+偶然的超级影响者,助你先人一步享受未来红利。
部分摘录:
引言 什么是直觉泵 你不能空着手做木工活,更不能空着脑袋思考。
——博·达尔布姆
思考是件难事。有些问题艰难得让你一思考就头疼。我的同事、神经心理学家马塞尔·金斯伯恩(Marcel Kinsbourne)说,思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通向真理的崎岖小径与诱人的捷径争持不下,而捷径往往只是条死胡同。我们在思考时所做的大多数努力就是在抵御诱惑。我们不断受到它们的纠缠,还必须为了手头上的任务硬着头皮想下去。唉……
有一则关于约翰·冯·诺依曼的轶事。冯·诺依曼是一位数学家也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将阿兰·图灵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图灵机,变成了真正的电子计算机,现在我们称之为冯·诺依曼机,例如你的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冯·诺依曼是一位大师级的思想者,以能够在头脑中闪电般地进行大量计算而闻名。像所有著名的故事一样,关于他的故事当然也有许多版本。按照我这个版本的说法,有一天,一位同事拿了一道智力题给他,这道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需要复杂计算的繁琐解法,另一种是比较巧妙的解法,是那种“啊哈”式的解法。这位同事有一个理论:遇到这道题时数学家会采用那个繁琐的解法,而更懒但更聪明的物理学家会停一下,然后找出巧妙的解法。那么,冯·诺依曼会采用哪种解法呢?
你们应该听说过这样一道难题:有两列火车相距100千米,在同一条轨道上相向行驶,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另一列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当两列火车相距100千米时,一只鸟以120千米的时速开始从火车A飞向火车B,到达后再飞回火车A,如此往复直至两列火车相撞。当两列火车相撞时,鸟一共飞了多远?“240千米。”冯·诺依曼脱口而出。“该死的,”他的同事说,“我猜你会用那个难的方法呢,求无穷级数。”“啊!”冯·诺依曼拍着自己的脑门尴尬地叫道,“原来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呀!”(提示:两列火车相遇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有些人是天生的天才,就像冯·诺依曼,他们可以轻松解开最棘手的谜团;而另一些人虽然步履蹒跚,却天赋“意志力”,这一英雄式的品质使他们能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坚持到底。然后,就剩下我们这种人:没太多天分还有点懒。可是我们仍渴望理解周遭的事物。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思考工具。这些方便的、辅助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想象力、保持注意力,让我们妥当甚至优雅地思考真正的难题。
这本书就收集了我所喜爱的种种思考工具。我不只要描述它们,还将用它们引领你们的头脑轻轻穿过那令人不适的领地,直达关于意义、心灵和自由意志的本源之域。我们将从一些对各种问题都适用的简单而普遍的工具开始,其中一些我们已然谙熟了,而另一些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讨论。然后,我会让大家了解一些为特别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它们可以破除这样或那样误导人的想法,这些想法就像深深的车辙,连专家有时也会狼狈地深陷其中。我们也会认识并拆解种种不好的思考工具,因为一不小心,那些拙劣的说服技巧就会把我们引入歧途。无论你们是否能够安然抵达我所设定的终点,是否决定与我一起在那里驻留,这趟旅程都将用全新的思考方式武装你,让你得以思考这些主题、思考思想本身。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可能是比冯·诺依曼更富传奇色彩的天才,他的确天生就有一个世界级的大脑。他也爱做有趣的事,我们都该感激他,因为他特别乐于给我们透露那些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轻松的诀窍。不论你有多聪明,但凡有简单的方法可用,你就会变得更聪明了。他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和《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应该被每个有抱负的思考者列入他们的必读书目,因为这两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关于如何驾驭最棘手的问题,甚至还有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点子时如何花言巧语地把听众侃晕的方法。在受到他书中许多有益观点的启发,并且看到他在分享自己的大脑如何工作这件事上所表现出的真诚之后,我决定在同一个话题上试着谈谈自己的想法。它们没有多少自传性质,但却志在说服你们在思考那些论题时采用我的方法。我没什么诀窍,只是不厌其烦地诱导你们放弃对一些信念的固执,我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展示我想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想。
像所有工匠一样,铁匠也需要工具,但有句实际上已经没多少人知道的老话说得好:“只有铁匠的工具自己造。”木匠不为自己制作锯子和锤子,裁缝不给自己制作剪子和针,水管工不给自己制作扳手,但是铁匠能以铁为原料制作锤子、钳子、铁砧和凿子给自己用。那么思考工具呢?谁制作了它们?它们是用什么制成的?哲学家制作过一些最好的思考工具,不用任何材料而仅凭观念,即信息的有效结构。笛卡尔给我们带来了笛卡尔坐标系,如果没有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那么由牛顿和莱布尼兹同时发明的最卓越的思考工具——微积分就几乎不可设想。帕斯卡为我们带来了概率论,这样我们才能简便地计算各种赌注的概率。天才的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给我们带来了贝叶斯定理,它是贝叶斯统计思想的基石。不过,本书所着重讨论的大多是更简单的思考工具,不是数学和科学所用的精密、系统化的机器,而是头脑的工具。它们是:
标识。有时,在你翻来覆去思考某个事物时,给它取个生动的名字,会有助于理解这个事物。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在所有标识中最有用的是警示性的标识或者“警报”,它们让我们对可能的错误来源保持警惕。
例示。有些哲学家认为,如果在哲学工作中使用例子的话,即便不完全是耍花招,至少也是不必要的。这颇像小说家在他们的小说中避免加入插图一样。小说家以用文字实现所有表达为荣,而哲学家则自豪于能够以严密的形式呈现仔细摆弄过的抽象概括,尽其所能地使其接近数学证明。他们干得不错,但可别指望我会把他们的作品推荐给我的学生,只有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除外。他们的书原本不必这么难。
类比与隐喻。将一个复杂事物的特征与另一个你自以为熟知的复杂事物的特征相对照,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思考工具。但由于它过于有力,一旦思考者们的想象被一个靠不住的类比所困,他们就会误入歧途。
脚手架。你可以只用一架梯子来盖屋顶、刷房子或者修理烟囱。你把梯子挪到这儿、爬上去,再挪到那儿、爬上去,每次只能在一个地方干活;但如果你事先搭起一些坚固的脚手架,你就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灵活而安全地走动,最后干起活来反而更方便。本书所提到的一些特别有价值的思考工具就类似于脚手架,虽然把它们搭好需要费一些时间,但一旦搭好,就可以将很多问题一并解决,根本不用像挪梯子那样搬来搬去。
直觉泵。就是那种被我称为“直觉泵”的思想实验。
毫无疑问,思想实验是哲学家们钟爱的思考工具之一。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演绎推理得出一个问题的答案,谁还需要实验室呢?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还有后来的那些科学家们都用思想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思想实验并不为哲学家独享。有些思想实验像严格的论证一样是可分析的,常常具有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的形式,也就是一方往往利用对方的前提推出一个形式上的矛盾或者一个荒谬的结果,以此来说明对方的推论存在缺陷。
我最喜欢的一个思想实验来自伽利略,这个实验证明了在忽略摩擦的情况下,重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并不比轻的物体快。他论证说,如果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轻的物体快,那么重的石头A的下落速度就大于轻的石头B,如果我们把B系到A上,那么在下落时B就会像一个赘物那样拖慢A的速度。但是,A和B系在一起之后的总重量大于A,因此两者一同下落的速度也要大于A自身的下落速度。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把B和A系在一起之后,它们的下落速度既大于又小于A的下落速度。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
另一些思想实验没有这么严格,却往往同样有效:有些思想实验的小故事设计得令人感到心有灵犀、拍案叫绝,无论辩护的是哪个论题,人们看过都会觉得“是,当然,一定是这样!”我把这些思想实验称作“直觉泵”。我在第一次公开评论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的思想实验“中文屋”(Searle, 1980; Dennett, 1980)时发明了这个术语,有些思想家认为我的这个术语有贬低或轻蔑的意味。但是恰恰相反,我爱直觉泵!也就是说,有些直觉泵是极好的,有些是有问题的,完全不可靠的只是少数。
几百年来,直觉泵在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它们是哲学家版的《伊索寓言》,早在哲学家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把寓言视作一种极好的思考工具了。(3)如果你曾在大学里学过哲学,或许已经接触过这类经典之作,比如柏拉图在《理想国》当中所提到的“洞喻”:在洞穴中,人们被锁链拴住,只能看到真实事物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子。再比如他在《美诺篇》(Meno)中所讲的苏格拉底教一个奴隶男孩学习几何的故事。还有“笛卡尔的恶魔”,在恶魔的欺骗下,笛卡尔相信了一个完全虚假的世界,这是最早的“虚拟现实”思想实验。以及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人的生活是卑污、残忍和短寿的。虽然它们不如《伊索寓言》中的《狼来了》《蚂蚁和蚂蚱》那么著名,但也广为人知,其中的每一个都能调动起我们的某些直觉。柏拉图意在用“洞喻”启发我们思考感觉与现实的本质,以奴隶男孩的故事为例来向我们说明先天的知识;恶魔是一台终极的“怀疑发生器”;而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寓言旨在让人意识到,我们只有订立契约才能从自然状态中走出来。它们是哲学中永恒的旋律,余味深长,让学习哲学的人们在多年之后仍能相当生动而准确地记住它们,即便他们已经淡忘了那些复杂难解的论证和分析。
一个好的直觉泵比任何一种论证和分析都更为有力。我们将要思考种种当代的直觉泵,包括那些质量不合格者。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它们好在哪儿、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们如何使用甚至制作它们。
我可以以一个小故事《古怪的狱卒》为例。有个狱卒,每天夜里,他等到所有囚犯都熟睡以后,就会挨个打开所有牢房的门,一开就是几个小时。请问:这些犯人是自由的吗?他们有逃跑的机会吗?不见得。这是为什么?还可以以另外一个小故事《垃圾箱里的珠宝》为例。假设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珠宝被人丢弃在了路边的垃圾箱里,而你在夜里散步时正好经过了那个垃圾箱。看上去你似乎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大财的机会,但是它简直太“绝”了,绝得很难再算作是一个机会,你绝无可能发现这个机会进而采取行动,或者说你压根儿就不会往这方面想。
以上两个简单的情景所激发出的直觉是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所谓一个真正的机会,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及时得到有关它的信息,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注意到它并能容许我们为此做些什么。当我们渴望做出“自由”的、不由任何外力所导致的选择时,我们常会忘记,人不应该希望与一切外力相隔绝,因为自由意志与那个嵌入在丰富的因果背景中的我们并不矛盾,它实际上需要这个背景。
希望你已经发现了,关于自由意志我们还有很多东西可说!这些小小的直觉泵能把问题搞得活灵活现,不过目前它还什么都没有解决(后面有一个部分将集中讨论自由意志的问题)。我们必须慢慢地熟练掌握一些技巧,比如谨慎地使用思考工具,注意自己走到了哪一步,还要时时检查是否有陷阱。如果可以把直觉泵设想成是一种为了说服我们而精心设计的工具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能够通过逆向工程检查它所有的活动部件,看看它们是如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