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热点图书网

爱的旅程-电子书下载

人文社科 热爱 读书 2年前 (2022-06-23) 170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简介

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西方文学作品和社会思想中有关爱的演进历史,科学地分析了情感的演进过程,揭示了形成良好关系的内在机制。
这本书中所说的爱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爱情,亲子之间,伴侣之间,朋友之间,爱是每天都无处不在的奇迹,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相较于带来日常快乐的依恋关系,我们更愿意拥抱转瞬即逝的情感;相较于一直都在身边的爱,我们更容易沉迷于一见钟情。但是,激情并不是爱。
我们虽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感动唏嘘,但爱最不同寻常的特质却是它对抗习惯的力量。作者莱勒说,爱并不建立在神秘的、热血沸腾的激情中,而是需要对一系列能力长久的培养和提升,这种缓慢形成的爱,才更加迷人。我们遭遇逆境时的果敢沉着,或是脱离稚气步入成熟的最终成功,无一不是我们爱别人和被爱的结果。
这本书集合了心理学和文学上的各种分析,研究了爱如何形成,如何塑造了我们,为什么我们离不开爱,我们如何在爱的旅程中,建立并保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作者介绍

[美]乔纳·莱勒
《纽约客》《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撰稿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过罗氏奖学金,曾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工作。《科学美国人》“大脑物质”(Mind Matter)博客的编辑,他的博客“前额皮层”(Frontal Cortex)得到极高的赞誉。曾出版《如何做出正确决定》,莱勒总是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最尖端的科学和心理学发现讲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部分摘录:
爱不是人类专有的情感,或者更准确地说,不仅仅是人类才有爱。跟其他情感一样,其他物种也有爱——没有什么情感是我们人类独有的。大象会悼念去世的同伴,帝企鹅会在繁殖季配对,狗对主人很忠诚。珍·古道尔曾经描述过一个叫梅尔的黑猩猩宝宝——梅尔的妈妈因为肺炎去世了。古道尔猜梅尔不久也会死掉。但是,后来她观察到,这个孤立无援的黑猩猩宝宝被一个名叫斯宾多的十几岁的雄性黑猩猩收养,而斯宾多的妈妈也在这次流行性肺炎中死去了。1古道尔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斯宾多让小梅尔骑在它的背上。如果天冷或梅尔感到害怕,斯宾多就会像母亲抱孩子那样让梅尔抱紧它的肚子。如果晚上梅尔爬到斯宾多窝旁边并发出呜咽声的话,斯宾多就会伸手把它抱进自己的窝里。”2两只黑猩猩睡在一个窝里,依偎在一起。斯宾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梅尔吃,而且让梅尔先吃。斯宾多还会保护梅尔,不让那些处于统治地位的雄性黑猩猩欺负梅尔,尽管这意味着它自己会被揍。斯宾多对梅尔的付出全心全意,这只可能是因为爱,否则它为什么为了保护梅尔而牺牲自己,让自己被打?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古道尔指出:“别忘了,爱和怜悯同样深深扎根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因。”3
不仅灵长类动物是这样,动物王国中的很多其他动物都有本能驱动的爱。20世纪30年代早期,康拉德·洛伦茨开始研究鹅宝宝。4他对在实验室出生的鹅宝宝的一个特别的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鹅宝宝会跟着它们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东西,这叫作“印随行为”(imprinted)。此后,哈利·哈洛发现猴子也有类似的本能,因为猴宝宝会紧抓那些绒布不放。在自然环境中,这种印随行为可以使鹅宝宝依恋鹅妈妈,紧跟在鹅妈妈身后。不过,洛伦茨通过实验表明,动物这种印随的本能可以很容易被人操控,比如可以让鹅宝宝跟着火车模型、玩具娃娃,甚至洛伦茨本人“印随”。这种依恋不是对食物的依赖,起码不是直接产生的,因为鹅宝宝一睁眼就会出现印随行为,那时它们还没有被喂食。更确切地说,这种依恋是缘于鹅宝宝对安全和爱的需求,这种需求就像人类对爱的需求一样。
约翰·鲍尔比受到洛伦茨的鹅宝宝研究的启发,开始关注自己对医院受试儿童的研究是否有更深远的影响。5鲍尔比指出:“不管是在池塘里游着的一窝鸭宝宝,草地上吃草的成对的羊羔,还是在屋子里玩的小孩子,一旦迷路,他们很快都会变得焦虑;一旦被什么吓到,他们就会快速跑到妈妈身边。”6鲍尔比认为这些实验都证明了爱的存在是有着深厚的生物学基础的。7动物都渴望与同类亲近。是动物,就会这样。
不过,鲍尔比也知道,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自己独有的特征,有人类独有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其他动物虽然也有强烈的依恋感,但是只有人类才会“从生到死”都离不开这些依恋关系。出于某种原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还不能测量——成为人们生活的动力。珍·古道尔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黑猩猩令人惊讶的智力,研究黑猩猩怎样钓白蚁、怎样互相挠痒痒取乐。不过,古道尔也知道,人类的依恋在规模和范围上是独有的,“人类的爱的极致是身心完美结合带来的狂喜,它会让人达到激情、温柔和相互了解的最高峰,”“关于这一点,黑猩猩”——我们最近的生物学上的亲戚“并没有经历过”。8
为什么爱对人类如此重要?人类是怎样成为最浪漫的物种的?人类的进化史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我们只能对远古时期的人类做出推测。不过,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线索,或者起码有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假设。这个假设始于约200万年前开始以惊人速度发展的人类的大脑。大脑体积变大给人类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智力优势,但也造成胎儿通过女性产道时更困难。(生物学家称之为“分娩困境”。9)自然选择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困境:人类婴儿还没有准备好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的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还不能控制身体。戴维·比约克隆德指出,“如果刚出生的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全程度跟人类的近亲猿一样,那么需要怀孕21个月”。10好消息是,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婴儿提早出生降低了母亲和孩子的风险;坏消息是,这意味着人类的孩子需要一直被父母照顾到十多岁,时间大约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两倍。
照顾孩子非常累人。没必要假装不累。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家希拉德·卡普兰认为,把孩子养大成人,大约会消耗掉1 300万卡路里。11(还要消耗掉很多食物和尿布。)更糟糕的是,年复一年不停歇地照顾孩子,会让孩子父母非常累——他们不仅要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而且跟朋友相聚的时间也会变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58%的新手妈妈声称自己“很孤独”。12大多数男性声称,其妻子在“履行妻子义务”方面有“小到中等程度”的下降。13不过,最糟糕的消息也许跟每时每刻的育儿经历有关。2004年一项针对美国909名已为人母的女性的情绪和活动的跟踪研究发现,在16项她们愿意去做的事情中,照顾婴儿被列在第12位。这说明,照顾婴儿远不如吃饭、做饭、逛街、午睡、运动和电话聊天让人快乐。14这一研究结果令人不安,之后的研究也多次得出同样的结果,所有的父母——不管是全职爸爸还是单身母亲,不管是英国夫妇还是美国夫妇——看起来都是孩子越少越快乐。最幸福的是那些家里没有孩子的夫妇。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2012年在一次讲座中称:“空巢症的唯一症状是停不下来的微笑。”15
照顾孩子的压力带来了一个关于人类进化的棘手问题:如果孩子让我们这么痛苦,为什么我们做父母的并没有受不了?为什么即使孩子让我们睡不了觉,我们也没有抛弃他们?为什么我们离不开这些给我们造成很多难题的小人儿呢?
因为爱。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爱。人类的婴儿很长时间内都需要人照顾,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我们要跟孩子建立非常深厚的感情,深厚到即使在孩子们很考验我们耐心而且消耗我们不多的资源时,我们也不会抛弃他们。这样就会产生最为持久的情感依恋。虽然照顾一个需要多年才能成长为人的孩子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这种持久的依恋能够深厚到可以超越抚养他们时遭遇的所有挫折。
这些进化理论还告诉我们一个更大的道理:育儿的艰辛也是依恋产生的原因之一。为人父母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们拥有那些轻松的瞬间,那些少有的轻松日子,比如宝宝开心,十几岁大的孩子也没闹脾气。但是,生物学逻辑告诉我们,我们对孩子的爱来自我们养育他们时的辛苦经历。我们爱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有这样的需求;我们爱他们,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正是照顾他们,才使我们爱上了他们。
这是一个古老的真理。在希伯来语里,表示“奉献”的词跟表示“靠近”的动词词根相同。洛杉矶西奈堂拉比大卫·沃尔普指出,旧约里第一次提到爱是在一个无法言喻的可怕的场合中。上帝要求亚伯拉罕把他的独生子以撒(意为“你的爱”)献祭。16沃尔普认为,上帝让亚伯拉罕在这个时间做这件事并非偶然。亚伯拉罕被要求这么做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爱儿子。因此,上帝的要求变成上帝给亚伯拉罕的教训:亚伯拉罕在学习爱需要什么,爱和奉献完全是交织在一起的。
亨利·戴维·梭罗给自己在瓦尔登湖畔一片树林中的隐居生活写了一部回忆录,其中有一段写得非常好,17字里行间全是他对古典文学和隐居生活之妙的思考。回忆录中我最喜欢的是名为“种豆”的一章,写了他如何努力学习种植普通的菜豆。(梭罗传记作家布拉德利·迪安认为,梭罗在他2.5英亩大小的地里种了约2.5万棵菜豆。18)这位先验主义者肯定已经很烦吃豆子、喝豆汤,也厌烦烘焙豆子了。但他的这些豆子长势良好,而且他还会骂那些偷吃豆子的虫子和土拨鼠。尽管梭罗关于务农的一章,字里行间满是不露声色的自嘲式的幽默,但是,他认真地对待这种“不起眼的艰苦农活”教给他的东西,他从跟这些植物打交道中学到了亚伯拉罕学到的教训。梭罗说:“我开始喜欢这片菜豆田,喜欢上这些豆子。我爱这些豆子,我给它们锄草,每天早晚我都会去看看它们,这成了我每天的工作。”19
同调的瞬间
我感到很惭愧,女儿16个月大前,我从未哄她睡过觉。一次也没有,甚至连午休也没有哄她睡过。
我经常拿这个开玩笑。我借口说孩子睡觉时间不规律,所以我没法哄她睡。我偶尔会给女儿换一下尿布。我真是个马马虎虎、勉强及格的爸爸。但是,连这个借口都不行时——很明显是因为我老不在孩子身边,不知道怎么照顾她——我就告诉自己,反正孩子还小,记不住我为什么没履行好做父亲的义务,所以没关系,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会好好照顾孩子的。
这种想法是严重错误的。第一个原因是,对新生儿和婴儿而言,父亲的角色很重要。20有关剖宫产的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几个小时里,跟放在婴儿床上的婴儿相比,被父亲抱在怀里的婴儿更不容易哭,入睡也更快,入睡所花时间比在婴儿床上入睡的婴儿少一半。21其他研究发现,父亲参与照顾孩子的程度,包括给孩子换尿布、用奶瓶喂奶、哄孩子睡觉等,与孩子的认知发展紧密相关,受父亲照顾较多的孩子,说话和会玩玩具的时间更早。22这些都是持久性的好处。一项研究发现,父亲陪伴时间多的孩子在学校大部分功课成绩是“A”的概率更高,比其他孩子多出43%。23
第二个原因更个人化些。我失业后,在家里无事可做,不得不面对我不在家时造成的影响。可惜的是,我不知道怎么单独跟女儿相处,她也不想单独跟我待在一起。一天,我的妻子要加班,很晚才会回家,我必须自己哄孩子睡觉。我说“好,没问题,我知道怎么做”。尽管我严格遵守了女儿的日常作息安排——看动画片《芝麻街》,喝杯牛奶,然后在床上读很长时间的书给她听——但这些都不起作用,她还是不睡。我苦苦地想出各种办法哄她睡觉,一遍遍跟她讲妈妈不在家是因为在加班,告诉她妈妈很快就会回家了。但是她根本不听。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心中升起一团怒火。我在女儿的房门外坐下,听她在里面哭着睡着了。她哭是因为她跟我不够亲近,而且我一点儿安慰都给不了她。想到这些,我也开始哭了。
这些场景在考验我们付出爱是否需要条件。我必须承认,无条件的爱有多么难。我想马上成为一个好爸爸,结果,我希望女儿对我的那种依恋和我们实际的关系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我碰上了难题。
不过,变化慢慢出现了。作为父亲,我需要更多的锻炼。照顾孩子很有挑战性。我体会到,父亲这个角色是要经受孩子评价的。我每次犯错,都会被女儿看到和感觉到。更糟糕的是,两岁孩子总是说实话。她在指出我的错误的时候,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比如,她会说我给她读的故事没趣,说我常忘记在车上安装婴儿座椅,指责我把零食落在家里,说我忘了拿她荡秋千时常拿的动物玩具。我犯的错把她惹哭的时候,比如我把防晒霜擦到她眼睛里去了,或者我没有切掉三明治的外边,我就会失去耐心、抬高嗓门。她可能以为我在生她的气。实际上,我没生她的气,我是在生我自己的气。
但是,孩子都很宽容。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我开始看到我和女儿的关系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一起去家附近的公园的时候,女儿会跟着我走。遇到让她不安的东西时,她会看一下我,确定我是不是在关注她。(借用依恋理论,我终于成为女儿的“安全港湾”了。)慢慢地,我们找到新书一起读,我的声音她也可以接受了。我会跟她一起看她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拉近我俩的距离。看完电视后,她专心地听我给她读《芝麻街》里的人物艾莫的短剧续集和《小马宝莉》的续集。不用给她挠痒痒,我也知道怎么让她哈哈大笑,看她表情就知道她要尿尿,她发脾气的时候,我也知道怎么做可以让她马上安静下来。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听起来可能挺傻的,但是,只有跟孩子亲近,才能带好孩子。你或许还不知道怎么做,反正我知道该怎么带孩子了。

下载地址

下载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